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严重脑外伤、脑卒中、心跳呼吸骤停等患者得以存活,但均留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根据其觉醒和意识内容的程度不同,意识障碍可分为昏迷、植物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最小意识状态等多个水平[1]。虽然意识障碍的分级明确,但植物状态的误诊率依然很高,Childs、Andrews、Laureys等[2—4]分别发现植物状态误诊率为37%、43%、35%。因此,我们需要建立更客观的评定方法来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听觉Oddball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比较各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三组实验范式在所有健康志愿者中均诱发得到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TS组MMN和P300的潜伏期最短,OS组次之,RS组最长(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MMN的波幅TS组最大,OS组次之,RS组最小(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P300波幅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组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有一定的区分难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3.
4.
摘要 目的:观察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后顶叶皮质对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视运动探查功能表现的影响。 方法:研究纳入20例右侧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10)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n=10)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后予以不同注意需求的视运动探查任务评估:单纯搜索目标(线段删除)、对不同搜索目标进行不同标记(缺口探查)、从干扰刺激中搜索目标(星星删除)。 结果:治疗组线段删除得分较治疗前有改善,左侧缺口圆判断错误率、星星删除遗漏率有所减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线段删除、缺口探查未标记目标百分比及左侧缺口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星星删除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右侧后顶叶皮质对不同注意加工需求的视运动探查任务影响不同,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单纯目标搜索功能的改善和以目标物自身为参考框架成分加工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湿润暴露疗法和MEBO在烧伤各个领域正日益获得广泛的应用,我们采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电弧烧伤,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了疗程。特别是采用MEBT与外科技术结合治疗重度烧伤需截肢(指)病人,与早期彻底清创、皮瓣—期覆盖相比,尽量保留了肢体长度,获得了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7年救治3例来苏尔灼伤病人,其中1例引起吸收中毒。现将3名病例的灼伤及治疗经过报告如下。1 病例例1 患者,男,34岁。因酒醉后欲服来苏尔液,洒在头、面、颈及双上肢上引起灼伤。灼伤面积17%,深Ⅱ°6%。灼伤后50小时入院。入院时创面 pH 值为7。清创后涂磺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右侧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与正常人事件相关电位(ERP)行为学检查结果和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研究USN患者的空间注意加工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右侧卒中后USN患者10例(USN组),选择年龄、性别与USN组匹配的正常受试者10例(正常组)。利用ERP记录两组受试者执行视觉Oddball范式任务时的脑电变化。分析比较两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左靶)、右侧(右靶)时的反应时间及正确率;对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右侧的ERP各成分(P1、N1、P300)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卒中后USN的发生机制。结果 USN组靶刺激出现在左侧和右侧时正确率均低于正常组[左靶:(17.7±7.5)%比(98.5±7.5)%,P0.01;右靶:(88.5±2.0)%比(99.0±2.0)%,P=0.002]。两组之间P1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4,P=0.307);当靶刺激出现在左侧时,USN组右半球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0.3±1.1)μV比(-5.8±1.1)μV;P=0.001];当靶刺激出现在右侧时,USN组N1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8±1.0)μV比(-6.0±1.0)μV;F=9.799,P=0.006];USN组左靶P300波幅较正常组降低[(1.0±1.1)μV比(7.2±1.1)μV;P=0.001]。与正常组比较,USN组P1(右半球)[(136.7±3.8)ms比(122.1±3.8)ms;P=0.013]、N1[(179.7±2.0)ms比(172.8±2.0)ms;F=5.775,P=0.027]、P300[(490±12)ms比(402±12)ms;F=27.310,P0.01]各波的潜伏期均延长。结论 USN患者在空间注意加工过程中,无论对来自左侧的刺激还是对来自右侧的刺激,其信息加工处理均有一定程度的受损。  相似文献   
8.
由于近代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化工生产环境中,化学烧伤比热力烧伤发生率高,化学烧伤不但具有热力烧伤的共性,同时具有化学腐蚀、中毒的特殊性。因此,对各种化学物质引起的烧伤,要立即用相应的方法除掉腐蚀物质,是化学烧伤治疗的首要原则,同时注意全身中毒情况,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创面痛敏反应敏感程度来反映创面深度”的原理,对84例用湿润烧伤膏暴露疗法治疗的深Ⅱ度烧伤病人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同时对该组病例的临床愈合时间及愈后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湿润暴露疗法及湿润烧伤膏能使痛觉迟钝创面变为敏感创面,减轻了创面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在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行门诊康复训练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30例,根据采取的康复治疗方式,将30例患者分为一般康复训练组(15例)和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1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3次/周的康复医学科门诊日常康复指导和2 h/d的强化性家庭康复训练,共训练4周。(1)一般康复训练组采用常规家庭康复训练,包括斜板站立、站起-坐下、弯腿-伸腿、站立位前后迈步训练以及保护下进行步行训练。训练频次为2 h/d,5 d/周。(2)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在家庭康复中,将"迈步"动作精简分解为踝关节外翻、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伸髋伸膝踝关节背屈三个动作进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测试的差异。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FMA-LE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64,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0±4)、(21±4)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FMA-LE评分分别为(22±4)、(25±6)分。两组治疗前FMA-L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治疗后,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优于一般康复训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2)两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75.69,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5.3±1.0)、(46.4±1.3)分,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BBS评分分别为(46.8±1.4)、(49.7±1.2)分。两组间BB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3)两组治疗前后TUG比较,组别及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56,P 0.01)。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0±7.1)、(19.3±7.5) s,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前和治疗后TUG分别为(20.9±1.6)、(16.9±1.2) s。两组间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一般康复训练组治疗前后TU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简易任务导向训练组治疗后TUG较治疗前缩短,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和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均有助于改善卒中偏侧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慢性期患者的下肢基础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强化性简易家庭任务导向性训练对下肢基础运动功能的改善略优于强化性家庭一般康复训练;两种训练方式在平衡功能和步行速度方面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