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丙酸睾丸酮治疗丛集性头痛的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选择1987-01/2002-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丛集性头痛患者64例为治疗组。其中,男49例,女15例,年龄13~65岁,平均(36.78&;#177;10.28)岁。同期选取健康查体者49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15例,年龄20-59岁,平均(35.49&;#177;9.64)岁。治疗组在治疗1周后给予丙酸睾丸酮治疗,25mg/d,肌注,1次/d,治疗7~10d,疗效不明显者继续一个疗程,剂量改用12.5mg/d。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每7天随访1次,共3次,记录每周丛集性头痛周内的发作次数。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睾酮和生长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中2例患者未按照方案用药,3例患者随访不足1月而排除,最终59例进入结果分析,男47例,女12例。对照组4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发作次数比较:患者在丙酸睾丸酮治疗前发作(8.50&;#177;3.78)次/周,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分别发作(5.06&;#177;3.59),(1.50&;#177;2.80),(0.71&;#177;2.05)次,(F=81.379,P〈0.01),呈现每周递减趋势。②发作指数比较: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第1周、第2周、第3周后明显低于基线期(0.723,0.214,0.103,1.214,F=0.467-31.057,P〈0.01)。③血清睾酮水平比较:男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高于治疗前(7.40&;#177;2.6,7.51&;#177;2.10,6.06&;#177;2.35,F=5.017,P〈0.01);女性,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0.98&;#177;0.18,1.07&;#177;0.14.0.48&;#177;0.12,F=58.931,P〈0.01)。④生长激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前(4.22&;#177;1.09,4.33&;#177;0.81,3.86&;#177;0.88.F=2.789-71.936P〈0.05)。结论:丙酸睾丸酮可通过提高丛集性头痛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而治疗丛集性头痛,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治疗额窦疾病的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治疗额窦疾病的临床资料,其中额窦后壁粉碎性骨折并脑脊液漏16例、额窦骨瘤5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1例.结果 16例额窦脑脊液漏均一次修补成功,5例额窦骨瘤、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癌变者均一次手术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后额窦脑脊液漏患者随访3~132个月;额窦骨瘤患者随访8~38个月;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癌变患者随访7~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病变均元复发,额窦引流通畅,额部无影响容貌的缺陷.结论病变主体位于额窦后壁、有复发倾向或恶性病变,以及病变范围或手术部位的外侧界限超越眶纸板平面是经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5.
6.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加贝酯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效果及其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60例SAP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B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比较2组疗效、临床治疗情况、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sTNFR)、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sTNFR、NF-κB、IL-6、IL-8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TNF-α、sTNFR、NF-κB、IL-6、IL-8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AP患者在CBP治疗基础上联合甲磺酸加贝酯或可取得更佳症状缓解获益,对炎症“瀑布效应”相关因子的改善更显著,且未显著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采用Meta分析了解中国近16年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掌握我国ASD的患病特征,进一步分析国内与国外ASD患病率存在差异的深层原因。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发表的中国儿童ASD患病情况的文献,采用R软件进行率值合并。结果 纳入30篇文献,中国儿童ASD患病率26.50/10 000;孤独症患病率为14.00/10 000。对发表年份、南北方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除南北方患病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亚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中国儿童ASD及孤独症患病率呈现递增趋势,但仍低于国外患病率报告;考虑限于调查人群、监测方法、筛查及诊断工具等因素影响,我国ASD患病率显然是被低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糖皮质激素受体-α(GR-α)mRNA在鼻息肉和鼻腔正常黏膜中的定量表达,探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局部用药的吸收途径.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方法检测1 01例鼻息肉和31例鼻腔正常黏膜中GR-α mRNA的定量表达.结果GR-α在鼻腔正常黏膜(135.4±5.25)×104拷贝/μg中比鼻息肉(23.5±12.1)×104拷贝/μg中表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GR-α mRNA低表达提示糖皮质激素不经鼻息肉黏膜吸收,而是经过鼻腔的正常黏膜吸收.  相似文献   
10.
鼻及鼻窦手术后的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氯灭痛栓剂(diclofenac suppository,DS)塞肛、芬太尼针加氟哌利多针微泵静脉注射维持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简称芬氟合剂PCA)、颅痛定肌肉注射用于鼻及鼻窦手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对1998~2004年鼻及鼻窦手术后178例患者进行镇痛对比研究,DS塞肛组(D组)82例,芬氟合剂PCA组(F组)36例、颅痛定肌肉注射组(T组)60例,统计学分析术后镇痛疼痛、恶心、呕吐和镇静等评分及镇痛处理的费用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VAS评分:术后镇痛D组和F组无明显差别(P>0.05),均低于T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D组和T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D组和T组无一例患者需要抗呕吐药物治疗,F组中有9例(25%)需给予胃复安;F组患者(5,36)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组(1/82)和T组(5/6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和P<0.05);D组费用明显低于F组。结论DS塞肛和芬氟合剂PCA具有同样镇痛效果,DS塞肛不良反应轻,费用低廉,应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有价值的鼻及鼻窦手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