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B型利钠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生物学特点 1988年从猪的大脑中分离出一种多肽-脑利钠肽(BNP),次年克隆出了人BNP,即(hBNP),已证实其主要合成位点在心室,因此又称为"心室利钠肽".hBNP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1p36.2,基因全长1922bp,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其mRNA由692bp组成,编码具有134个氨基酸的BNP前体蛋白(preproBNP),然后进行细胞内修饰裂解产生BNP前体(proBNP)和信号肽,proBNP再裂解为N末端BNP和活性BNP并释放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轻中度AIS患者321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n=71)和非SAP组(n=250)。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SAP的变量包括年龄、NIHSS评分、高血压史、心房纤颤、脑梗死病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hs-CRP、D-二聚体和α-HBDH水平(P <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70岁(OR=7.121, 95%CI 3.493~14.514, P <0.001)、NIHSS评分> 4分(5~10分, OR=4.861, 95%CI2.412~9.797, P <0.001)、血小板计数> 300×109/L (OR=6.97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对于急诊神经内科以头晕为主诉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因头晕就诊的患者共260例,分别应用ABCD2量表及ESRS量表进行评分。ABCD2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38例,0~3分)、中危组(101例,4~5分)和高危组(21例,6~7分)。ESRS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58例,0~2分)、中危组(97例,3~6分)和高危组(5例,7~9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头CT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共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5例,其中ABCD2评分低危组9例(6.52%),中危组40例(39.60%),高危组16例(76.1%);ESRS评分低危组3例(1.90%),中危组58例(59.79%),高危组4例(80%)。脑卒中组与未发生脑卒中组在年龄、ABCD2评分、ESR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D2评分、Essen评分、糖尿病史及卒中史是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BCD2评分和ESRS评分均可以作为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ABCD2评分优于ESR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临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我院急诊科的AECOPD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各12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后24小时内测定两组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临床分级将AECOPD患者分为3组。结果AECO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5);25(OH)D缺乏与AECOPD分级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25(OH)D缺乏是AE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25(OH)D缺乏与AECOPD的临床分级相关,早期检测血清25(OH)D可能改善AECOPD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介入手术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因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收入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93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史在距离发病18 h行床边即时BNP检测。根据是否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将患者分为急诊PCI组(92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组(101例),再将急诊PCI组根据发病来院时间,分为两个亚组,Ⅰ组(发病时间≤3 h,n=42)和Ⅱ组(发病时间3~6 h,n=50),比较二者BNP水平。结果急诊PCI组的BNP水平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0±410.9 ng/L比921.5±1126.7 ng/L,P&lt;0.01)。闭塞血管开通越早,BNP降低越明显。术后血流未达TIMI 3级的患者BNP水平不能显著降低。结论尽早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恢复梗死相关动脉TIMI 3级血流再灌注,可有效地挽救濒死的心肌,减轻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脓毒症心肌病患者血浆组蛋白H4水平的变化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科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147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第7天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血浆组蛋白H4测定;24 h内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诊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变化及其对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急诊科AIS患者224例(病例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40例(对照组),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检测血清25(OH)D水平;病例组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评定,24 h内采集静脉血行生化分析;发病后180 d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 2, n = 106)和预后不良组(mRS > 2, n = 1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局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25(OH)D对AIS结局的预测能力。结果 病例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对照组(Z = 4.296, P< 0.001);预后不良组血清25(OH)D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Z = 5.876, P< 0.001);校正年龄、性别、营养风险、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等因素后,25(OH)D仍是AIS结局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925,P <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 ( P < 0.001),预测切点13.17 ng/ml,约登指数0.548,敏感性0.746,特异性0.802。 结论 血清25(OH)D水平能在较好预测AIS 180 d的结局,可能有助于AIS急诊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对AIS进行更精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法:登记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轻型AIS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抗组[单抗血小板治疗(SAPT)+瑞舒伐他汀]、21 d双抗组[21 d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瑞舒伐他汀]和7 d双抗组(7 d DAPT+强化瑞舒伐他汀)。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90 d内再发脑梗死事件、出血事件,以及他汀相关性肝损害和他汀相关性肌病(statin-associated myopathy, SAM)。结果:(1)再发脑梗死比较:单抗组26例(20.00%),21 d双抗组4例(5.97%),7 d双抗组7例(8.05%);与单抗组比较,21 d双抗组(HR=0.271,95%CI:0.095~0.776,P=0.015)及7 d双抗组(HR=0.367,95%CI:0.159~0.847,P=0.019)明显降低了再发脑梗死风险;而21 d双抗组与7 d双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  相似文献   
9.
背景营养作为一种可干预的重要因素与衰弱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通过营养评价识别衰弱进而逆转其发生对于改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营养指标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临床常用营养相关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10月就诊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的年龄≥65岁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所有患者入院24 h内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常规检查指标,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采用巴氏指数评定表(BI)评估患者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评估患者衰弱严重程度。依据患者CFS评级,将患者分为非衰弱组(CFS 1~4级,n=68)和衰弱组(CFS 5~9级,n=1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急诊老年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营养参数对急诊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的预测价值,并采用De Long非参数检验对比各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冠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评分(iScore),住院前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LAN),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ASTRAL)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HRIV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30 d、3个月和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