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MAPK的概述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为真核生物所特有,是一类在进化中高度保守的酶。它参与细胞内部许多方面的调节,将胞外刺激转化为胞内的转录和翻译后反应,从而将细胞表面的受体同胞内关键的调节目标联系起来,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发挥关键的作用0i-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三个MAPK家族成员已经得到比较清楚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探讨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并总结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前来治疗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的比较上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核苷类似物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比单纯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效果好,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细菌,控制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能指标,并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斜疝5个月于2007年3月7日入院。入院后查体:青壮年男性,体温36℃,WBC 3.5×109/L,血糖5.5 mmol/L,心电图正常表现,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5次/分。心律规整,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右侧腹股沟可见有一突出肿块并进入阴囊,可还纳入腹腔,患侧阴囊内睾丸触摸不清并空虚感,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疝块不出现,并且指尖有冲击感。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并行右斜疝高位结扎加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8岁,因发现右侧腹股沟斜疝5个月于2007年3月7日入院。入院后查体:青壮年男性,体温36℃,WBC3.5×10^9/L,血糖5.5mmol/L,心电图正常表现,腹部B超未发现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5次/分。心律规整,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右侧腹股沟可见有一突出肿块并进入阴囊,可还纳入腹腔,患侧阴囊内睾丸触摸不清并空虚感,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让病人起立并咳嗽疝块不出现,并且指尖有冲击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探讨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 area)后肢代表区的神经回路和时间可塑性。方法将急性分离的大鼠脑片置于MED-64系统的电极平皿中,持续灌流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随后进行多电极同时同步记录。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计算出64个点的电流源与电流井,并将其转换为二维电流源密度分布图。结果刺激S1后肢代表区脑片的II-III层,可鉴定出局部皮层内的连接回路,而刺激IV层(丘脑传入的主要终末端)则鉴定出丘脑皮层间的连接回路。首先,丘脑皮层投射的激活可以诱发更多的有效场电位,并且与S1区更多的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与之相比,皮层内回路的激活引起的电反应活动范围则较小。其次,刺激IV层在每一刺激强度下诱发的场电位幅度远远大于刺激II-III的场电位幅度,即S1区更容易被丘脑皮层连接回路的投射纤维所激活。最后,在S1区IV层给予强直刺激可以记录到长达两个小时的局部场电位幅度的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出率约为83.3%(5/6例)。相反,在II-III层,同样的强直刺激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术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通过腰椎穿刺术或侧脑室穿刺术,将稀释后的钆喷酸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造影前、注药后1h和24 h分别进行MRI扫描,评估囊肿内外脑脊液交通情况.结果 13例病人中,造影后仅有1例出现一过性头痛,其他病人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根据造影结果,囊肿早期显影10例,延迟显影1例,不显影2例.延迟显影和不显影的病人采取手术治疗,其他病人非手术治疗.随访13例,时间平均6.5个月,接受手术者蛛网膜囊肿的体积有缩小,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未出现囊肿增大.结论 以钆喷酸葡胺为造影剂的MRI脑池造影对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儿睾丸表皮样囊肿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睾丸表皮样囊肿是少见的睾丸良性肿瘤,常发生于青壮年,儿童发病更为罕见。我院自1981年1月以来,共诊治2例,均为儿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拇指指端缺损与再造的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拇指末节不同部位组织缺损65例,依照Merle对拇指末节组织缺损的分度法,其中Ⅰ°a15例、Ⅰ°b19例、Ⅰ°c24例、Ⅰ°d7例.分别采用(足母)趾末节或第二足趾部分组织移植修复31例,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7例,带神经(或吻合神经)的邻近带蒂皮瓣修复13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足趾皮瓣除外)移植修复4例.65例中63例为急诊或亚急诊手术,2例择期.切取皮瓣的面积:1.3 cm×1.5 cm~2.8 cm×3.2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 结果 吻合血管的(足母)趾及第二足趾部分组织移植发生血管危象4例,及时探查血管成活3例,1例皮瓣远侧端小面积坏死;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2例,其中1例远端皮肤少量坏死;其余病例均顺利成活.术后获得随访31例,9~26个月.运动功能:指间关节活动度15°~ 75°,平均53°(指间关节功能位固定2例除外).感觉恢复:吻合神经的18例指腹部感觉均恢复较满意,指腹部达到S3+~S4,其中3例2PD<6 mm,12例2PD为6~ 10mm.外形:以切取(足母)趾末节或部分组织者满意度得分为最高. 结论 拇指指端缺损的修复与再造,以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效果为最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原则优先选用(足母)趾末节组织移植;指端小面积缺损采用吻合神经的拇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明刚  朱权  孙洋  郝解贺 《中国医药》2013,8(3):419-420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临床上占颅内脑血管畸形总数的90%以上。目前AVM的治疗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依旧是治疗AVM最常用的方法,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APK)在大鼠脑缺血预适应(IP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复制整体脑缺血预适应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假手术(SI)、缺血预适应或缺血耐受(IT)、外周伤害对照(PNC)、外周伤害耐受(PNT)5组。应用SDS-PAGE、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借助Gel Doc和Versa Doc凝胶成像系统,半定量检测脑躯体感觉皮层、海马组织内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经脑IPC后,大鼠躯体感觉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38 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与各自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n=6)。结论大鼠大脑躯体感觉皮层和海马组织内p38 MAPK可能未以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改变的形式参与脑缺血预适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