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改变头位后突然出现的眩晕,常伴位置性眼震,严重时出现恶心、呕吐、倾倒,但无耳聋和耳鸣[1]。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理特点及发病机理许多临床上的、实验和组织学上的证据都支持后半规管异常是本病的病理基...  相似文献   
2.
3.
骨髓纤维化(MF)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针对其治疗十分困难。随着JAK2V617F突变点的发现,JAK抑制剂为MF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自2011年美国FDA批准第一代JAK抑制剂Ruxolitinib上市以来,越来越多的JAK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一方面,部分JAK抑制剂单药应用可有效减轻骨髓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时间;另一方面,JAK抑制剂也可与传统药物或其他新型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甚至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围移植期治疗用药,这些都为骨髓纤维化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向治疗选择。本文主要介绍JAK抑制剂在骨髓纤维化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报道1例通过呼吸道标本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出人类腺病毒7型阳性,且血清腺病毒IgA抗体阳性,同时应用咽拭子PCR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腺病毒7型合并甲型H1N1病毒)患者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参红补血颗粒(SBG)对气滞血瘀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VED)模型小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和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MyD88)、核因子 κBp65(NF-κB p65)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D组、阳性对照组(0.62 g·kg-1·d-1 血府逐瘀胶囊)、低剂量SBG(3 g·kg-1·d-1)组、中剂量SBG(6 g·kg-1·d-1)组和高剂量SBG(9 g·kg-1·d-1)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采用冰水浴游泳法构建气滞血瘀型VED模型,连续给药造模21 d。观察各组小鼠行为表现,血液流变仪检测各组小鼠全血黏度,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和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表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栓调节蛋白(TM)、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胸主动脉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组,低、中和高剂量SB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HUVECs采用TBHP诱导HUVECs建立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各组HUVECs存活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抓力值和自主活动次数明显降低(P<0.05), 全血黏度明显升高(P<0.05); 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低、中及高剂量SBG组小鼠抓力值均明显升高(P<0.05),小鼠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SBG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升高(P<0.05)。HE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并且组织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BG组小鼠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和淤血的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胸主动脉内壁结构紊乱,出现缺损和脱落;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SBG组小鼠血管内膜的脱落损伤情况改善,内膜相对完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ED组小鼠血清vWF、TM、ICAM-1、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NO水平以及动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VED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高剂量SBG组小鼠血清vWF、TM、ICAM-1、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O水平以及动脉组织中GSH-Px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BHP组HUVECs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TBHP组比较,高剂量SBG组HUVECs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HUVECs中TLR4、MyD88、NF-κB p65和ICAM-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BG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缓解炎症反应,达到保护气滞血瘀型VED小鼠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和依赖的ITP患者的疗效及其与激素敏感性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79例IT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的19例,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有60例。对所有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4,d 7、14、21、28静脉滴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100 mg,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患者对激素的敏感性与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反应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Tregs比例,BAFF、IL-2和sCD40L水平的变化。结果:79例ITP患者经地塞米松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后1、3、6及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7%(63/79)、69.6%(55/79)、63.3%(50/79)和60.8%(48/79),其中对糖皮质激素无效(n=19)和存在糖皮质激素依赖(n=60)的ITP患者1、3、6和12个目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7.4%(n=9)vs 90.0%(n=54);36.8%(n=7)vs 80.0%(n=48);21.1%(n=4)vs 76.7%(n=46);21.1%(n=4)vs 73.3%(n=4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两组治疗后1、3、6及12个月2组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70±0.43)%vs (3.47±0.72)%;(1.66±0.33)%vs (4.29±0.91)%;(1.71±0.37)%vs (4.44±0.97)%;(3.36±0.54)%vs (4.29±1.04)%。研究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依赖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血浆中BAFF,IL-2和sCD40L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糖皮质激素无效患者的BAFF、IL-2和sCD40L水平虽然也有降低,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患者应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更有效,对Treg细胞、BAFF,IL-2和sCD40L调节是其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81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呼吸困难及黑便于2008年3月收入急诊病房。患者既往有老年痴呆病史,入院后予控制感染及止血等对症治疗,自胃管内可抽出咖啡色胃内容物,同时血色素进行性下降。考虑患者年龄大,胃镜检查风险较大,予输血、止血等保守治疗,胃液中咖啡色液逐渐减少。患者因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出现2型呼吸衰竭,转入ICU病房,并行气管切开。切开过程顺利,分离甲状腺下极与气管前壁时发现甲状腺下极一血管出血,当时予电凝止血满意后置入气管切开套管。气切术后第5天,患者突发自气切口及口内大量鲜血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手法整复,铝板、硬纸板夹板、白布绷带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闭合性骨折。结果:124例中,骨折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6%。结论:此种方法独特,效果好,经济、简便、安全,是对中医夹板固定的一种创新、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膝骨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吾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现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0.
颈侧切开治疗颈段食管嵌顿性异物三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0—2004年我们采用颈侧切开治疗颈段食管嵌顿性异物3例,2例治愈,1例遗留左喉返神经麻痹,报告如下。例1女,36岁。因误咽义齿4h入院,诉下咽剧痛,吞咽困难,颈部X线平片见左侧第六颈椎高度有金属丝影。行全麻取异物术,先在硬管食管镜下试取异物,见异物为两齿四钩义齿,横卡在左侧梨状窝和食管入口。在食管镜下将两个钢丝钩从食管壁黏膜拔出,而另两个钢丝钩却更紧地钩住管壁,形成绞拧状态,故即刻改颈侧切开。于甲状软骨中段高度横行切开皮肤、颈阔肌,将带状肌与左侧甲状软骨板分开,切除甲状软骨板左上角,由此部位处进入左侧梨状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