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将60例DLBCL患者按照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低中危组32例和中高危组28例,另选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外周血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各组之间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IP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随访的54例患者Th17细胞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中高危组Th17细胞、IL-17、IL-21均低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IL-23低于对照组,TGF-β高于对照组和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LBCL患者Th17细胞、IL-17、IL-21与IPI评分呈负相关,TGF-β与IP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高Th17细胞者和低Th17细胞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和45.0%,Th17细胞水平对DLBCL患者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IPI评分密切相关,Th17细胞与IPI评分呈负相关。 Th17细胞对预后有影响,可能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碱性电泳(CAFE)方法对血红蛋白(Hb)H定量的一致性。方法采用HPLC和CAFE对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行基因确诊的50例缺失型Hb H病患者标本进行检测,详细记录和分析其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缺失型HbH病患者经HPLC检测可出现特异HbH异常峰,出峰时间为(0.42±0.05)s,CAFE可得到特异的HbH带。两种方法得到的HbH百分比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LC是一种高效快速检测HbH的方法,是能满足临床快速检测缺失型HbH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化疗诱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髓外复发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征及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以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1例诊断为T-ALL患者在2个疗程化疗后血液学完全缓解时,行同胞供者HLA配型全相合的allo-HSCT。移植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在供者细胞植入状态、疾病复发、GVHD各个时期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 患者+27天获得完全供者嵌合体(FDC),+34天造血功能完全恢复,+110天出现慢性GVHD(cGVHD),+264天在cGVHD状态下髓外复发,Hyper-CVAD方案化疗后,+347天相继出现表现为口腔溃疡的cGVHD及伴有Ⅳ度肠道GVHD的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 T细胞比例在发生重叠综合征时(1.70 %)较健康对照组[(0.56±0.35)%]有所增高,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在患者发生cGVHD时(4.66 %)较健康对照组[(0.59±0.33)%]及患者复发时(0.39 %)、造血干细胞植入时(1.15 %)高,发生重叠综合征时升高更加明显(7.83 %),同时在复发时Th17/Treg比例>1,而发生GVHD时Th17/Treg比例<1。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A 在患者发生cGVHD时(6.11 pg/ml)及化疗后诱导重叠综合征时(6.81 pg/ml)均较健康对照组[(5.19±0.77)pg/ml]有所增高,TGF-β1浓度在患者移植后不同时期均较健康对照[(48.81±4.90)ng/ml]高。结论 化疗可诱发allo-HSCT术后复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GVHD;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可能与疾病复发、GVHD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异常对高效液相色法谱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影响。方法使用国内常用的硼酸盐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PDQ系统)及离子交换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D-10系统)进行含有不同(梯度)浓度HbF与正常人血液混合的标本的干扰实验及检测40例Hb异常的临床标本中的HbA1c。结果在干扰实验中,D-10系统在HbF在浓度超过40%时,可能无法获得检测结果,当HbF浓度在10%~40%时,结果高于实际值,HbF在浓度低于10%时,结果与实际值相似;PDQ系统在HbF浓度超过40%时,结果可能略低于实际值,HbF浓度低于40%时,可以获得好的结果。在40例Hb异常的临床标本中,D-10系统检测结果明显高于PDQ系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5例Hb异常总量超过35%的标本在D-10系统中无法获得检测结果,而PDQ检测获得可接受的结果;Hb异常总量低于10%时,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硼酸盐亲和层析抗Hb异常的干扰能力优于离子交换层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体外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DLBCL初治患者(DLBCL组)20例和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20名,每个对象分别采集4份外周血标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按照培养条件的不同分成4个亚组:空白组(A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组(B亚组)、加入利妥昔单抗和血清组(C亚组)和极化组(D亚组)[加白细胞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培养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亚组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中,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和IL-17水平分别为(17.12±4.90)%、(45.735±10.012)pg/ml,均高于A、B、C亚组(P<0.05),A、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A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为(0.69±0.24)%、(6.012±1.312)pg/m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A亚组的(2.43±0.61)%、(8.217± 1.681)pg/ml(P< 0.05);在与利妥昔单抗一起体外培养后,DLBCL组中B、C和D亚组的Th17细胞比例分别为(2.34±0.48)%、(2.31±0.53)%和(16.92±4.81)%,IL-17水平分别为(7.944±1.538) pg/ml、(7.957±1.533) pg/ml和(44.417±9.881) pg/ml,均高于A亚组,且D亚组明显高于B、C亚组(P<0.05).B、C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实验证实,DLBCL患者外周血PBMC中Th17细胞比例低于健康人,利妥昔单抗作用于DLBCL患者外周血PBMC后可升高Th17细胞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红细胞变形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197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刚性指数(IR)、红细胞变形指数(TK).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表型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改良Hodge试验(MHT)筛查低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MBL);PCR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115株实验菌有12株MHT阳性;12株阳性菌中,3株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阴性,9株阳性,这9株菌除阿米卡星、多粘菌素B敏感外,其他抗菌药物均呈耐药,含I类整合子,且检出IMP-4(blaIMP-4)和IMP-1(blaIMP-1)型的MBL基因,未检出KPC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及其他MBL基因。结论:厄他培南对肠杆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筛选比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敏感;经MHT筛选阳性的,潜在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科细菌,应进一步用基因检测法确认。  相似文献   
8.
血红蛋白Alc(hemoglobin Alc,HbAlc)是血红蛋白色谱分离中的一种成分.在健康人血液中,RBC平均寿命(120 d)一半时段中所测得的平均血糖浓度与HbAlc最吻合~([1]),因此可反映糖尿病治疗中近期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NitroblueTetrazoliumReductiontest,NBT)在尿道感染筛查中的应用,为筛查尿道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s,UTI)提供一种方便、准确、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使用的方法。方法分别用尿培养、尿干化学试纸法和NBT检测了547份中段尿。结果尿培养的阳性率为12.2%,在中段尿培养阳性的67份尿液中NBT阳性为50份,NBT与尿培养的阳性符合率为74.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NBT阳性分布情况与年龄无关(P>0.05)。在筛查UTI时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84,NBT与干化学法的白细胞酯酶(LE)比较有较高的特异性(0.95>0.90)和阳性预测值(0.69>0.47),与干化学法的亚硝酸盐(NIT)比较有较高的灵敏度(0.75>0.28)和阴性预测值(0.96>0.91),NBT阳性尿液中的白细胞明显多于阴性尿液(P<0.05)。结论提示NBT可作为一种筛查尿道感染的方法,但在应用临床之前应进行多中心、大标本量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