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优选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为该有效部位的保健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检测波长625 nm。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p H及绞碎程度对文蛤水溶性多糖转移率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工艺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得率及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文蛤水溶性多糖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3倍水煎煮3次,每次40 min,水提液浓缩至原料的1/2,加乙醇醇沉至体积分数达80%,醇沉12 h,抽滤,60℃减压干燥。文蛤水溶性多糖得率7.71%,质量分数42.53%。结论:优选的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该有效部位的得率和纯度,为该部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典食疗方玉竹百合蛤蜊汤的最佳煎煮方法及其抗疲劳的作用,为今后以该方为基础的抗疲劳保健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为优选玉竹百合蛤蜊汤的煎煮工艺,以浸膏得率,总多糖、牛磺酸的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其煎煮方法;并按照2003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的要求,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及玉竹百合蛤蜊汤低、中、高3个剂量组,经口给予样品,采用小鼠游泳疲劳模型,对比各组小鼠负质量游泳时间、不负质量游泳后血清乳酸(LA)、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的差异,观察玉竹百合蛤蜊汤对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影响。结果?玉竹百合蛤蜊汤最佳煎煮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60?min,在最佳煎煮工艺下,总多糖含量为(79.48±7.82)mg/g,牛磺酸含量为(1.95±0.02)mg/g,干浸膏得率为(26.82±0.53)%。高、中剂量组的玉竹百合蛤蜊汤能显著延长小鼠负质量游泳时间(P<0.05);与模型组相比,3个剂量组的玉竹百合蛤蜊汤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乳酸(P<0.01)及丙二醛(P<0.01)的含量,且呈剂量依赖性,并能显著降低肌酸激酶(P<0.01)、乳酸脱氢酶(P<0.01)的活力,并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论?本实验确定了玉竹百合蛤蜊汤的最佳煎煮工艺,并证明了该食疗方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功效,为该方作为保健食品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四角蛤蜊醇沉上清液的电渗析脱盐工艺,分析脱盐前后的成分变化和安全性,为该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脱盐率、含固量转移率和氨基酸(以牛磺酸、丙氨酸计)转移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上样液质量浓度、药液p H和脱盐时间对电渗析脱盐工艺的影响,比较四角蛤蜊醇沉上清液脱盐前后成分的变化,采用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脱盐前后的安全性。结果:四角蛤蜊醇沉上清液的最佳脱盐工艺为药液质量浓度34.00 g·L~(-1),药液p H 4~5,脱盐时间1.5 h。脱盐率90%,含固量转移率65%,牛磺酸、丙氨酸保留率均90%。脱盐前半数致死量(LD50)27.18 g·kg~(-1),经电渗析脱盐后最大耐受量37.48 g·kg~(-1)。结论:脱盐后的四角蛤蜊醇沉上清液毒性成分、盐分显著下降,效应物质基本保留,安全性明显提高。优选的脱盐工艺稳定可行,为该资源的后续研究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云芝糖肽(PSP)在荷瘤小鼠体内的免疫调节及信号转导机制,研究PSP对荷瘤小鼠My D88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验证My D88依赖途径是PSP免疫调节抗肿瘤的重要信号通路。方法:用C57BL/6小鼠建立艾氏腹水癌(EAC)实体型荷瘤小鼠模型,分为2组:野生型(WT)组与基因缺陷型(My D88-/-)组,连续灌胃给药PSP 22天,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y D88依赖途径与非依赖途径通路相关基因在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眼球血中终端效应因子变化。结果:野生型(WT)组与基因缺陷型(My D88-/-)组小鼠脾脏TLR4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My D88-/-组小鼠脾脏中My D88依赖途径的承接因子My D88为零;与WT组相比,My D88非依赖途径通路中TRAM,TRIF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共同途径中TRAF6、NF-κB、AP-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My D88-/-组眼球血中终端效应因子TNF-α、IFN-γ、IL-2、IL-6及IL-10的分泌量较WT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云芝糖肽对荷瘤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My D88依赖途径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CD40、CD40L在人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了3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及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40L的表达.另取8例健康人骨髓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①治疗前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外,CD40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患者CD40较其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CR患者接近对照者,两未缓解(NR)患者CD4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40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表达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所有急、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上的CD40L均存在表达缺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是参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发病和抗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重要共刺激分子,其表达与白血病分化程度及分型有关,CD40表达异常可能是AML发病机制之一,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调节单个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纠正AML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可能是免疫基因治疗人类急性髓性白血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MMP-26、TIMP-4和MMP-9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蛋白4(TIMP-4)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DLBCL发生及进展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了95例DLB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MMP-26、TIMP-4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DLBCL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20例)相比较,不同类型的DLBCL高表达MMP-26、TIMP-4、MMP-9.MMP-26表达阳性率与免疫分型有关(P<0.05),生发中心型(GCB)中MMP-26的表达低于non-GCB中MMP-26表达,而与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疾病部位无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关,Ⅲ期、Ⅳ期患者MMP-9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而与免疫分型、年龄、性别、结外病变无关(P>0.05);TIMP-4的表达与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年龄、性别、结外病变均无相关性关(P>0.05).DLBCL病理组织中MMP-26与TIMP-4表达无相关性,与MMP-9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结论:MMP-26、MMP-9协同表达于DLBCL,MMP-26可能参与DLBCL的发展及侵袭性,MMP-26的表达与DLBCL病理亚型有关,MMP-26可能作为DLBCL分型的参考指标,并有助于对DLBCL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本身有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探讨胍丁胺(AGM)对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胍丁胺对酵母多糖(ZYM)诱导小鼠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ZYM+AGM,建立ZYM 诱导的炎症模型,同时设立空白组、AGM 组、ZYM组,观察各组建模前后小鼠进食、白细胞计数、心率等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小鼠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通过qPCR 和ELISA 方法检测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IL-10 因子的基因和蛋白分泌水平。结果:注射ZYM 后的小鼠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和进食减少;检测小鼠各脏器功能血清学指标,显示脏器功能出现严重异常。与空白对照组相比,ZYM 组、ZYM+AGM 组小鼠血清学指标均明显增高;并伴随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IL-10 明显升高(P<0.05)。与ZYM 组相比,ZYM+AGM 组各脏器功能血清学指标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明显下降(P<0.05),IL-10 无明显差异(P>0.05),而小鼠精神、活动和进食等无明显的改变。结论:腹腔注射500 mg/ kg 的ZYM 能够成功构建小鼠MODS 模型,AGM 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释放,对MODS 小鼠各器官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建立葆肾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以控制该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方法:采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26 nm(0~26min)和254 nm(26~75 min),柱温为30℃,进样体积为10μl。结果:建立了10批葆肾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标定了14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薏苡素、鞣花酸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并进行了共有峰的原药材归属。结论: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葆肾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优选生津润燥合剂的制备工艺。方法:选取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考察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常压和减压浓缩对合剂中芍药苷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可用于生津润燥合剂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益肾泄浊合剂中没食子酸、莫诺苷、马钱苷、毛蕊异黄酮苷、大黄酸的含量。方法 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5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7.28%~101.93%,RSD 2.56%~2.84%。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益肾泄浊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