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在脓毒症患者体内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1—12在我院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0例,脓毒症组根据28日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检测外周血IL-6和NT—proBNP的浓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非脓毒症对照组,入院的24h内检测血清IL-6和NT-proBNP浓度。结果: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IL-6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O.01);IL-6、NT—proBNP浓度、APACHEⅡ评分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IL-6和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IL-6和NT-proBNP水平升高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5.
弥漫性肺泡出血是由肺泡毛细血管炎症所导致的持续的肺出血,病因多为毒物吸入、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又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Good-Pasture综合征等[1],而在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并发肺泡出血者很罕见.现报道我科于2020年成功救治的1例以弥...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对脓毒症大鼠急性肠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是否与调控肠道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腹腔注射4. 5 mg·kg~(-1)的脂多糖(LPS)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谷氨酰胺组(3. 75 g·kg~(-1)),大黄牡丹汤低、中、高剂量组(7. 5,15,30 g·kg~(-1)),另设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每日1次。7 d后所有大鼠灌胃混悬液2 m L(乳果糖100 mg,甘露醇50 mg)。留取24 h尿液,运用带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色谱仪分析尿中乳果糖(lactulose)与甘露醇(mannitol)比值(L/M)。取血和回肠组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瓜氨酸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D-乳酸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回肠组织TREM-1,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髓样细胞分化蛋白(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肠黏膜损伤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REM-1,TNF-α浓度明显升高(P 0. 05,P 0. 01);回肠组织TREM-1,TLR2,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P 0. 01); i FABP,D-乳酸浓度,尿L/M明显升高(P 0. 05);血清瓜氨酸浓度明显降低(P 0. 05);回肠黏膜厚度、绒毛长度明显下降(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TREM-1,TNF-α浓度明显下降(P 0. 05,P 0. 01);回肠组织TREM-1,TLR2,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 05,P 0. 01),4组之间无差异;谷氨酰胺组,大黄牡丹汤中、高剂量组血清i FABP,D-乳酸浓度,尿L/M明显下降(P 0. 05,P 0. 01);血清瓜氨酸浓度明显升高(P 0. 05,P 0. 01);绒毛长度及黏膜层厚度明显升高(P 0. 05);肠黏膜Chiu氏评分明显下降(P 0. 05),3组之间无差异。结论:大黄牡丹汤能有效治疗脓毒症大鼠急性肠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调控肠道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表达,减轻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VEGF165和HIF-1α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的HIF-1α和VEGF165阳性表达率为74.13%和77.58%,均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12.07%和15.51%(P<0.05)。胃癌组织中HIF-1α和VEGF165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且HIF-1α与VEGF165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与VEGF165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两者呈明显的正相关;联合检测HIF-1α和VEGF165有助于评估胃癌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血浆NT-proBNP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予参附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使用7 d。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日分别检测血浆中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心排指数(CI)水平,记录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28 d存活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能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升高CI水平,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明显缩短、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5月经内镜治疗梗阻性黄疸82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8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 ,男 49例 ,女 33例 ,年龄 2 6~ 89岁 ,平均 5 4.3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黄疸 (总胆红素 >30 μmol·L-1)。腹痛 6 4例 ,食欲不振、乏力、寒战、发热 12例。所有病例经内窥镜逆行十二指肠乳头导管插入术 (ERCP)确诊 ,其中胆管结石 6 7例、胆管癌 10例、胰头癌 2例、乳头癌 1例、乳头炎性狭窄 3例、胆道蛔虫 1例。有 2例胆管结石分别合并胆管癌、胰头癌。另外胆管结石中合并胆囊结石 8例 ,肝内胆管结石 3例 ,肝硬化 2例 ,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黄芪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干预作用,探讨黄芪改善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西医治疗)、低剂量黄芪组(2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1.5 g,每日1次)、高剂量黄芪组(2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3.0 g,每日1次),5 d为1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及28 d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不同剂量黄芪组病人的总T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CD4+/CD8+、B淋巴细胞回升(P<0.05~0.01),而T抑制淋巴细胞、NK细胞下降(P<0.05~0.01),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高剂量组变化较低剂量组差异更显著(P<0.05)。3组患者PAF水平在治疗后均有下降(P<0.05),两黄芪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高剂量组PAF较低剂量组下降更明显(P<0.05)。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黄芪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低剂量及高剂量组28 d死亡率较常规组低(P<0.05),两中药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黄芪颗粒剂能调节脓毒症患者免疫失衡,改善死亡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AF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