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近年来被命名的由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少见软组织肿瘤,其发病率低,病理组织学变化多样,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并综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C)属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西方国家常见,在我国近年来患病人数也逐年增多。因为UC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且我国感染性肠病较多,故鉴别诊断复杂。内镜检查做出UC的诊断,常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等特殊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切割碎石器碎除巨大胃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石症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秋冬季节,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取出.近年来,胃镜引导下碎除胃石的报道很多,但由于没有专业碎石器械,各种方法均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对大而硬的胃石,处理起来更是难以得心应手.我院应用胃石切割碎石器碎除胃内单块直径>5cm的巨大胃石,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制可变式圈套碎石器内镜下治疗胃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胃石碎石治疗方法很多,但对坚硬胃石只有内镜下炸药头激光引爆和圈套碎石效果显著,且其成本高,难以普及。我们利用廉价材料制成可变式圈套碎石器,内镜下碎石,速度快、对患者创伤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1患者,男性,54岁,既往外院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物,无明显不适,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见:食管下段距门齿约34cm见一约0.3cm*0.4cm黏膜微隆起,表面淡黄色、略粗糙,边界清晰。超声内镜示该隆起为实性高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横切面大小0.3cm*0.3cm,结节似来源于黏膜固有层。镜下于结节处咬检一块送病理。病理诊断:皮脂腺异位。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9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近期只能进食流质就诊.外院胃镜疑诊食管血管瘤,未行活组织检查.为明确诊断而入院.既往体健,一般状态尚可,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麻醉方法、操作手法、术中用药及诊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例为左主支气管部分断裂,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均于镜下治疗成功,不张肺全部复张。结论:支气管镜诊治胸外伤后肺不张,目标性强,损伤小,诊断明确,疗效显著,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下摘除儿童大肠息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至今诊治的儿童大肠息肉20例,其中单发息肉19例,多发息肉1例,并对其术前准备、操作手法、摘除方法及术后管理进行分析。结果:单发病例一次镜下治疗成功,多发病例需二次镜下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谨慎使用成人结肠镜诊治儿童大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食管乳头状瘤(esophageal papillomas,EP)是一种被覆鳞状上皮的息肉样肿瘤,有学者提出其为癌前病变,并常与其他部位肿瘤同时存在。我院成功地经内镜诊断和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患者22例,分析其镜下诊断特点及治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放大内镜结合FICE技术在早期胃癌及早期大肠癌中的应用阐述该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的优势。放大胃镜结合FICE技术可以引导靶向活检,从而诊断普通胃镜不能发现的某些病变,这将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放大肠镜结合FICE技术可以对大肠病变的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进行观察,能够预测肿瘤性病变和早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进而为能否进行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