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倪菊平  刘春艳 《海南医学》2007,18(7):159-159
患者: 男性,20岁,因"左胸部刀刺伤后1小时"送入我院急诊科,当时神志清晰,Bp50/20 mmHg,呼吸20次/分,查B超提示"心包腔积液(中等量),左侧胸腔积液".急诊予以伤口清创缝合、扩容、止血等治疗1.5 h后收入ICU.入ICU查体:Bp83/48 mmHg,神志清晰,急性病容,平卧位,呼吸13次/分,颈静脉怒张,唇无绀,左乳头上缘见一长约3 cm横行缝合伤口,左肺呼吸音较右肺偏低,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双侧扩大,HR106 bpm,心音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牛奶灌胃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其中5只为空白对照组,牛奶实验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0只。百草枯染毒后1 h进行干预,染毒后3、6、24、48 h(每个时间点5只)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血液送检分析百草枯浓度。结果中毒后3、6、24和48 h牛奶实验组大鼠血浆百草枯浓度[(0.544±0.037)μg/ml、(0.460±0.047)μg/ml、(0.374±0.032)μg/ml和(0.126±0.031)μg/ml]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3.592±0.164)μg/ml、(3.054±0.165)μg/ml、(2.350±0.184)μg/ml和(0.736±0.080)μg/ml](均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提示牛奶实验组大鼠肺组织的炎症细胞浸润、肺充血水肿及肺实变等损伤情况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牛奶灌胃可降低百草枯中毒大鼠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的患者,分析其冠脉再通率、自主循环恢复率、急性期死亡率、出院生存率、重要脏器出血的发生率、脑复苏的成功率等。结果: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在排除急性心包填塞、胸腹腔出血、继发性颅内出血后给予及时溶栓开通冠脉,能提高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出院生存率、降低急性期死亡率,重要脏器出血的发生率无明显提高;对于发病年龄较轻、心肺复苏时间10 min的患者,脑复苏的成功率较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对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5例HAP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按照HAP诊治指南规范治疗,药物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黄泡水灌肠治疗,均持续7天。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gG、IgM、IgA含量,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细胞、NK细胞计数。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药物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升高(均P0.05),且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升高(均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缩短(200.57±61.45 hvs. 260.00±64.58 h,P0.05),ICU住院时间亦缩短(323.20±84.97 hvs. 378.40±114.27 h,P0.05),药物组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提高(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泡水灌肠治疗7天,能提高HAP患者IgG、IgM、IgA水平,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但未降低28天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总结此技术在应用中的经验与体会,不断提高深静脉置管术的技术水平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入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及治疗的1000例患者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要点,穿刺结果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结果深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9.2%,并发症发生率为2.1%,抢救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监护病房有着重要的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术中仔细规范操作,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预防并发症,是保证穿刺成功及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者男,88岁.因咳嗽、气促4d入院.患者入院前4d出现咳嗽,咳白色黏痰,有气促,无咯血、胸痛,急诊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1.4×109/L,中性粒细胞0.875.查胸部X线片提示两肺散在片状密度增高影,肺纹理紊乱.查血气分析提示存在Ⅰ型呼吸衰竭.收入ICU予以面罩接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8.7℃,呼吸31次/min,血压102/58 mm Hg(1 mm Hg =0.133 kPa),皮肤无淤斑淤点,四肢末稍紫绀,口唇紫绀,颈软,两肺呼吸音粗,两肺闻及散在粗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心率92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心包摩擦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  相似文献   
7.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危险因素有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目前主张采用不拔除导管的方法诊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在怀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判断是否拔除导管,并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建立监测系统、选用药物涂层装置及药物涂层导管、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本文将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防治策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 男,66岁.因持续性胸闷3 d入院.患者3年前因胸闷、胸痛曾于外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未溶栓及介入治疗,具体经过不详).平素口服通心络胶囊,无胸闷、胸痛发作,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有吸烟、饮酒史,2周前曾患上呼吸道感染.查体:体温36.8℃,血压100/65 mmHg,心率72/min;呼吸平稳,颈静脉无充盈;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送检的247例深静脉导管(DVC)标本的培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7例DVC标本中,阳性结果41例患者作为确诊CRI,阴性结果206例患者作为未确诊CRI;与未确诊CRI患者比较,发现CRI与患者有无感染性疾病、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部位有关(P<0.05);CRI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58.5%,24/4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22.O%,9/41),绝大多数病原菌出现严重耐药.结论 CR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对于留置DVC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救治急危重患者心脏急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72例伴发多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动态心电监测下采用床旁经静脉穿刺法行心脏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入管路径依次为双侧锁骨下静脉276例次、右侧颈内静脉190例次、右侧股静脉6例次。评估临床可操作性、应用指针和范围、起搏后疗效、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并发症处理等。结果:459例次经床旁盲插导管成功,成功率97.25%。平均操作时间3~10min。应用于心脏疾病及心脏疾病以外因素导致的心律失常的急救,导管插入成功都能正常起搏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起搏应用过程中发生室颤、心脏穿孔、血气胸、导管脱落、感知起搏不良等相关并发症21例,占4.45%。结论: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术在纠正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快捷、损伤小、灵活性高、疗效好、并发症少等特点,在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