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在调节端粒的长度和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依赖或不依赖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重要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伊马替尼是一种ber/abl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剂^[1]。近年来研究表明,伊马替尼能够选择性地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诱导K652细胞凋亡。临床和实验研究揭示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确切的疗效,可以明显地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凋亡。阿糖胞苷是治疗CML的常用药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亦可诱导K562细胞的凋亡。我们在本研究中探索伊马替尼与高三尖杉酯碱或阿糖胞苷联合应用是否有协同和增强抑制K562细胞增殖、影响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ber/ablmRNA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 检测11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ID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14例AML患者均检测到ID1基因表达,中位表达水平8525(57~11 233 238);AML不同核型预后组之间ID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6 840(336~11 233 238)和6630(66~1 840798)](P=0.006);ID1基因表达水平与年龄[≥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02)]和WBC[≥10×109/L患者明显高于<10×109/L患者(P=0.005)]相关;在年龄<60岁AML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伴有ID1基因高表达(CR与未CR患者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68和9537,P=0.010).结论 ID1基因高表达多见于AML核型预后不良和高龄患者,与AML不良预后相关;ID1基因可能是成人AML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冻存标本管理系统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等的概括,阐述了大型综合医院建立科研组织标本和细胞株信息资源系统的必要性.方法 开发"细胞冻存标本管理系统V2.2.1"软件,以win9x、winME、Win2000、WinXP为操作平台,对冻存标本进行信息管理.结果 该系统具有信息录入浏览、检索、以及数据维护、链接、管理等功能,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等优点.结论 系统可准确、动态地反映储存库中的标本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和保证了对库存标本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经格列卫药物治疗后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研究,探讨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并选用BCR/ABL探针,通过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确认遗传学分析。结果患者经格列卫治疗后染色体核型由t(9;22)(q34;q11)变为t(21;22)(p11;q11)。双色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此患者核型应为46,XY,t(9;22;21)(q34;q11;p11)。结论变异Ph易位中ABL-BCR的表达缺失与获得性格列卫耐药有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检测变异易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11q23异常与恶性血液病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或)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88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7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及其它类型恶性血液病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共发现21例具有11q23异常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AML 10例,ALL 9例,在AML和ALL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10例AML中,6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异常核型有7种:del(11)8例;t(4;11)6例;t(1;11)3例;t(2;11)1例;t(5;11)1例;t(11;14)1例;t(11;19)1例。6例t(4;11)均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访的1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74天。结论11q23异常主要见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对17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行了实验室和临床特点分析,并与正常或者高增生性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1)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在骨髓涂片和切片的细胞形态,CD34的表达,细胞核型方面以及临床的转归都有不同于正常或者高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特点,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也有不同.结论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很可能是其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7-H4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淋巴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164例患者,其中142例为DLBCL患者(DLBCL组),9例患者为正常淋巴结(对照组),13例患者为炎症性淋巴结(炎症组),对所有患者淋巴结组织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7-H4蛋白表达,分析B7-H4在三组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将DLBCL组按照B7-H4的表达情况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表达高低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在三组患者中阳性率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46,P0.001)。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B7-H4表达水平较高,DLBCL组与炎症组相比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DLBCL组的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年龄(χ2=0.009,P=0.932)、性别(χ2=0.007,P=0.925)、临床分期(χ2=0.534,P=0.465)及结外侵犯(χ2=1.932,P=0.165)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患者中位随访40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无论经联合或未联合利妥昔单抗的CHOP化疗,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45,P=0.557;χ2=1.001,P=0.317)。结论 DLBCL患者的肿瘤组织中B7-H4表达明显增高,提示B7-H4的表达与DLBCL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表明,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在调节端粒的长度和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依赖或不依赖于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和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介绍近年来发现的一些重要的端粒重复序列结合蛋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结合支持向量机(SVM)能否作为鉴别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肿瘤性粒细胞增多的新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例CML患者和9例健康人骨髓粒细胞的CD65s、CD15、CD11b、CD45表达,导出数据文件。利用SVM学习多维数据,建立并优化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67例中性粒细胞增多患者进行分类预测,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截断值,计算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ROC分析显示截断值为51.79%,以此截断值可有效区分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CML肿瘤性粒细胞增多(曲线下面积为0.97),预测的特异度95.80%,敏感度95.30%。结论SVM可通过学习多维流式数据,辅助流式细胞术鉴别反应性粒细胞增多和CML肿瘤性粒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