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外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有效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20例普外科I类切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0例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后,其使用比例与累积平均用药时间较指导前具有明显降低趋势;乳腺手术与甲状腺手术术前30min~2h预防用药及术后用药比例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从源头上规范了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国产甲地孕酮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且具化疗适应证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化疗,并行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服用甲地孕酮160~320mg,连用4~8周。[结果]治疗组食欲增加80.65%、体重增加58.06%、KPS评分升高10分以上者48.39%,白细胞复升至正常96.77%,瘤体有效率57.11%,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地孕酮可明显减轻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苯乙烯骨架型大孔吸附树脂中二乙苯、乙基苯乙烯、二乙烯苯的残留。 [方法 ]吸附树脂通过丙酮乙醇(2∶8)热回流 ,利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结果 ]3种残留物的检出限为 16、5 3、4 4 μg/kg。 [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 ,可用于检测苯乙烯骨架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有机残留物。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可明显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NH L)的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但最终仍有40%~70%复发。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残留肿瘤细胞重新生长或输注的自体干细胞中存在肿瘤细胞污染。CD20单克隆抗体在降低肿瘤负荷,清除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具有独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移植前疾病状态分为2组:高危组11例和标危组15例.2组患者均采用外周血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高危组采用全身照射+环磷酰胺,标危组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2组均采用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  相似文献   
6.
背景:血小板输注被认为是对致死性出血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标准方法。关于血小板输注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各医院间实际情况变化较大。目的:对5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血小板输注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出现活动性出血所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归为治疗性输注,在没有出血表现的情况下进行的血小板输注定义为预防性输注。根据24h血小板回收率和出血改善情况来评价不同血小板输注性质、自体或异基因移植类型等因素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3.6%和55.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分别为60.9%和26.8×109L-1。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间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的疗效无差别。回归分析中,凝血功能异常被认为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3例AP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初诊患者平均年龄为33.2岁,男女患者性别比为1.22 : 1.O0。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出血(95.9%)、贫血(94.5%)、发热(58.9%)、肝大(57.5%)和脾大(38.4%)等。本研究随访时间为0~6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患者完全缓解率(CR)为76.7%。完全缓解率高低与初诊时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相关。Kaplan-Meier曲线生存率分析表明,患者预期1年、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分别为69.9%,62.5%和54.8%。结论 出血是APL患者最常见和显著的临床表现。经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其他药物的化疗方案治疗,患者完全缓解率略低于国外文献报道,但生存率与国外文献的报道结果相近。根据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诱导治疗发生分化综合征(differentiation syndrome,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3例APL患者初治应用ATRA治疗发生DS的临床特点和生存情况。结果 DS发生率为20.5%,其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是否有发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及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患者治疗前血清肌酐水平相关。发生DS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其发生率为73.3%。发生DS患者总死亡率为26.7%,而发生轻度DS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发生重度DS组。但生存分析提示:未发生和发生DS患者组5年生存率无差异性;发生轻度DS患者5年生存率有高于重度DS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在初诊APL患者ATRA联合化疗诱导治疗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发生率,其病死率高,预测因素不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慧清  童秀珍 《新医学》2000,31(6):344-345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均被误诊;予血浆置换及化疗后症状好转,除1例失访外,其余随诊至1999年12月仍存活。结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治疗予血浆置换术有效。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无HLA全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采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重、移植相关死亡率高的风险,但通过不同的移植模式,将有可能获取相近的疗效。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并与亲缘HLA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较。方法:45例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单倍体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或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改良白消安与环磷酰胺或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霉酚酸脂;全相合组移植方式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甲氨蝶呤。结果与结论:两组均获得造血重建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倍体及全相合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73%对52%(P>0.0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6%对45%(P>0.05);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36%对17%(P>0.05);单倍体组无复发,全相合组复发2例;两组的预计3年累积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1%对60%(P>0.05)。结果提示,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疗效与亲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似,但中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较后者为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