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胞嘧啶脱氨酶(cytimidine deaminase,CD)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及其基因表达。方法 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CD,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后,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介导法转染新生大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G418筛选阳性克隆,加入不同浓度的5-氟胞嘧啶(5-Flourocytosine,5-FC),MTT比色法测定NSCs的生存率。结果 本实验成功地培养并鉴定了神经干细胞,并将CD基因成功地转染了神经干细胞,G418阳性NSCs对低浓度5-FC高度敏感。结论 CD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离体实验研究为干细胞治疗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JAK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用分离培养的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分别作用于培养的PC12细胞,于不同作用时相点在观察PC12细胞突起变化的同时检测PC12细胞内JAK2mRNA的表达JAK2蛋白的磷酸化。结果 在给予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处理后10min,JAK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有显著增高(P<0.05),但处理12h后,其表达虽较处理10min及4h有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JAK2蛋白的活性较低,但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加入后,JAK2蛋白很快便被磷酸化而激活,到处理后12h,激活的蛋白呈较处理10min有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少突胶质细胞及其细胞碎片对其影响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 少突胶质细胞作用于PC12细胞时可调节PC12细胞JAK2的表达与激活,这种表达与激活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介导少突胶质细胞对PC12细胞突起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1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因"突然出现晕厥数小时,意识恢复后伴头痛8天"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眼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直径0.3cm,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对称无亢进,双侧Kerning征(+),双侧Babinski征(+)。急诊头颅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A影像示右侧椎动脉V4段近基底动脉起始处可见一大小约0.52cm×0.17cm的锥形膨大(图1)。临床诊断:右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验组)血清IMA、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并检测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MA。结果实验组血清IM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血清IMA、cTnI、MYO、CK-MB阳性率分别为78.84%、53.85%、32.69%、30.77%,IM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nI、MYO、CK—MB的阳性率(P〈0.01)。GCS6-8分组、4-5分组、3分组的ACB值分别为(67.21±5.96)U/ml、(52.85±5.13)U/ml、(40.78±4.85)U/ml,三组间ACB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差(GOS评分4~5分)患者血清IMA水平显著低于预后好患者(GOS评分1~3分,P〈0.01)。结论IMA对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且检测IMA有助于评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底脑膜瘤的手术方法,评估手术效果.方法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手术全切肿瘤36例,近全切11例,大部分切除10例.术后辅以放疗.结果 治愈41例.术后死亡3例.结论 认真的术前评估,正确选择颅底入路,显露充分,仔细的术中技术,手术医师的经验是取得全切除和良好结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反应性胶质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均可影响胶质细胞的反应 ,使得在体情况下评价和分析反应性胶质化比较困难。本实验旨在寻找一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纯化单一的胶质细胞的方法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反应性胶质化机制创造条件。1 材料与方法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CO2 培养箱 (德国 Herunas) ;2 4孔培养板 ;螺口三角培养瓶 ;胎牛血清 (无支原体 ,中国科学院牲制品公司 ) ;Anti- GFAP、 Anti- NF;Anti- Galactocere-broside、DMEM/ F12、Poly- L- L isine( Sigma公司 ) ;Anit- CN-Pase( Prom ega公司 )…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分析其与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分离、鉴定并扩增取自10~14周药物流产胎儿大脑皮质的神经干细胞,应用PCR-ELISA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经免疫组化检查,培养的细胞为人神经干细胞;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仅在早期10代表达极低的端粒酶活性(相对活性为6.4%~21.2%),其后消失。结论神经干细胞表达端粒酶活性,但较低且不能长期维持,这可能是神经干细胞不能长期传代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实施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后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左旋多巴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9/2004-1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行双侧丘脑底核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的帕金森病患者6例。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双侧丘脑底核,同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个月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整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术后3个月分别在开、关状态进行帕金森病联合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评分评估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症状的改善。并对术前术后左旋多巴制剂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改善。②药物开状态时(指药物开始起作用时,患者活动自如)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7.9±3.2),(23.5±5.3)分;(37.8±3.4),(45.2±5.4)分;(30.5±3.1),(42.1±5.4)分,(P<0.05~0.01)]。药物关状态时日常生活活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运动评分: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刺激器开状态均明显优于刺激器关状态[(8.6±2.8),(35.3±4.8)分;(42.6±4.9),(78.4±7.7)分;(35.2±4.7),(70.7±6.8)分,(P<0.05~0.01)]。③左旋多巴制剂的用量: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后3个月时明显低于刺激前[(346.3±182.8)mg/d,(880.6±254.9)mg/d,(P<0.01)]。结论:慢性高频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可明显控制肢体震颤,肌张力障碍、步态、姿势等运动障碍,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方法 4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晶素处理组、生理盐水组和假手术组.用液压冲击伤复制颅脑外伤的大模型,伤后予以45mg/100mg体质量血晶素、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干预HO-1的表达.假手术组只切开头皮,颅骨钻孔.其他不作任何处理.斜坡试验观测大的行为学改变.尾静脉注射伊文思兰测定血脑屏障的通透性.SP免疫组织化学测定HO-1的表达. 结果 血晶素处理组HO-1的表达[(125.52±14.39)个]较生理盐水组[(100.63±12.32)个]和假手术组[(79.37±12.89)个]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晶素处理组大鼠斜坡试验时间[(7.38±1.69)s]较生理盐水组[(10.01±1.61)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晶素处理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O-1在颅脑外伤中的表达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