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患者,女,的岁,住院号:216230。因双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右眼复视6天于1997年3月13日收治入院。患者曾因双眼翼状奋肉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右眼球向外偏斜,向鼻侧运动受限,经全身及局部消炎治疗6天无效而来本院。入院时查,全身情况良好,心肺正常。眼科检查:视力双眼0.6,右眼外斜gr,眼球向内侧运动受限,结膜明显充血,内侧球结膜已缺如,角膜透明,眼底正常。左眼正常。经术前准备,在局麻了行右眼内直肌探查,复位,结膜囊成形术。术中见内侧球结膜已大部分缺如,在显微镜下仔细寻找内直肌,见内直肌纤维已紊乱,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测量lasik 113例226眼及lasek 14例27眼,使用orbscan Ⅱ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测量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lasik组和lasek组,Orbscan Ⅱ术前测量的角膜厚度均较A超值高,而术后均较A超值低;术后lasik组和lasek组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 Orbscan Ⅱ测量的准确性较高,但对于角膜较薄的患眼,要进行测量误差的校正。  相似文献   
3.
0引言随着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的广泛开展,LASIK术后并发症也在增加,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病率为0.1%~0.2%,而真实的发病率可能远超过所报道过的病例[1]。我们在LASIK术后3d发现1例非典型性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0a+于2008-03-16在外院行LASIK手术,术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术后第1d复查,裸视力右1.2,左1.0,无不适感,术后检查未发现异常;第3d双眼轻度畏光,流泪,右眼角膜未见异常,左眼视力明显下降,裂隙灯检查显示:角膜水肿,角膜瓣下有散在圆点状上皮下浸润,边界不清(图1);第4d,双眼畏光  相似文献   
4.
主导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导眼是人类较常见的一侧优势功能特征之一,人们很早已意识到不对称行为的存在,但对其认识尚浅.多年临床经验表明,主导眼的测定与不少屈光方面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的关系.本文就目前主导眼的成因,测量方法及临床中的应用和指导意义的现况及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导性角膜热成型术(CK)矫正老视得以发展.CK是利用射频能量在角膜周边形成数个胶原组织蛋白收缩点,使角膜表面变陡峭,从而改变角膜中央的屈光度,并形成多焦界面,以调节视物焦点的位置,达到舒适阅读的作用.本院从2005年10月至2005年12月共8人8眼进行CK手术,现将CK手术治疗老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治疗近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先用PTK模式削除患者浅层病变角膜组织后,再用PRK模式对近视进行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角膜透明性和视力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角膜混浊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视力恢复至1.0。结论PRK联合PTK治疗近视伴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还需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7.
LASIK术中卡刀患者的再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卡刀后再次行LASIK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5例LASIK术中卡刀,形成不完全角膜瓣。仔细观察角膜瓣终止的位置,位于瞳孔缘3例,瞳孔外缘1mm2例,先放弃激光切削,待角膜愈合后再次行LASIK手术矫正。结果 5例经做第二次角膜瓣及激光切削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LASIK术中如出现卡刀现象,等待角膜瓣愈合后再次手术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超高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接受普通型ICL或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TICL)治疗,术前屈光度球镜-10.0~-18.0D,柱镜-0.25~-3.00D,等效球镜-15.32D,术后随访12mo,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角膜地形图、主观和客观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12mo,裸眼视力≥0.8者占80.0%(32眼)。30.0%(12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1行,15.0%(6眼)的术眼BCVA较术前提高2行。术后12mo术眼屈光度在±0.50D者达70.0%(28眼)。术前患者平均眼压为16±2.8mmHg,术后6mo平均眼压为17±3.4mmHg,术前术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18,P=0.776),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823±243.6个/mm2,术后6mo平均为2709±273.2个/mm2,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794,P=0.422)。未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结论: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接受普通型PPC-ICL或散光型PPC-TICL植入矫正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32例(64眼),术前球镜度-10.0~-19.0 D,柱镜度0.0~-3.0 D,等效球镜度为(-15.16±3.15)D,术后随访2年,观察指标包括UCVA、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角(ACA)宽度、PPC-ICL拱高及晶状体透明度.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2年所有患者UCVA较术前明显提高,等效球镜度小于±1.0 D者达75%(48眼).术前患者眼压平均为(15.0±3.6)mmHg,术后2年平均为(16.0±3.3)mmHg,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4,P>0.05),术前患者ACD平均为(3.14±0.19)mm,术后2年平均为(2.70±0.26) m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7,P<0.05).术前ACA宽度平均45.00°±7.19°,术后平均32.80°±6.75°,术后ACA宽度较术前降低,平均减少13.20°±6.17°,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6,P<0.05).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 844±266)个/mm2,术后2年平均为(2 729±255)个/mm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6,P>0.05).术后位于理想拱高(250~750 μm)者58眼,占总眼数91%.术后2眼发生晶状体前囊下混浊,无继发性青光眼和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PPC-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78例(156眼)近视患者,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对照组使用博视顿舒润液常规戴镜,治疗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后按对照组方法常规戴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戴镜后治疗组各时间点 TB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戴镜后 TBUT 均明显低于该组戴镜前,两两比较认为治疗组戴镜7d 后 TBUT 趋于稳定,对照组戴镜1d 后 TBUT 趋于稳定。治疗组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对角膜上皮和泪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