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虽然目前胆石病和饮酒仍是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病因,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与习惯的改变,由高脂血症诱发的急性胰腺炎逐年增多,且备受关注。掌握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对其治疗及预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21例治愈出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确诊病例完整影像学资料,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HRCT短期动态影像特征。方法 按胸部CT检查时间及影像学改变过程,将病程分为早期、高峰期及转归期,并观察肺内病变在不同时期的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部CT有阳性改变患者16例,胸部CT始终无阳性表现患者5例。早期(1~6天,平均3天)HRCT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23个,磨玻璃结节12个,实变结节伴“晕征”1个;高峰期(5~11天,平均8天)HRCT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9个,磨玻璃影伴实变影17个,磨玻璃影伴“铺路石征”6个,实变结节伴“晕征”7个,1例伴少量胸腔积液。危重型病例高峰期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高于普通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RCT检查有助于检出早期及亚临床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于患病第2周诊断为重型/危重型,HRCT复查对危重型患者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温里攻下法"中药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SAP组、HLSAP组、SAP治疗组和HLSAP治疗组共5组,每组20只,逆行胆胰管注射牛黄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继续股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HLSAP模型,两治疗组于造模前2 h给予胰炎合剂灌胃,各组在设定时段中检测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血清甘油三脂(TG)和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各时段SAP组及HLSAP组大鼠L/M逐渐升高,24 h、36 h达最高峰,该两组相比,HLSAP组L/M高于SAP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LSAP治疗组和SAP治疗组与SAP组及HLSAP组相比,在建模后时段12 h时段L/M无明显差异24 h、36 h时段SAP治疗组L/M明显低于SAP组(P0.05),HLSAP治疗组明显低于HLSAP组(P0.05)。术后各时段HLSAP组及HLSAP治疗组TG水平明显高于SAP组、SAP治疗组和对照组(P0.05);24 h、36 h时段HLSAP治疗组TG下降水平最明显(P0.05)。各时间段SAP组、HLSAP组、SAP治疗组及HLSAP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36 h时段SAP治疗组及HLSAP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较SAP组及HLSAP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高脂血症会增加SAP大鼠肠屏蔽功能障碍,胰炎合剂能改善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和肠屏障功能,可降低其TG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中西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为DILI临床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的DILI 186例,按照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68例和混合用药组36例。收集比较3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液指标、自身抗体、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病理特点。结果 3组性别、年龄及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服药至发生肝损伤时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服药至发生肝损伤时间显著长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各临床表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TBIL水平中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自身抗体阳性率、DILI分型和严重程度分级以及病理特点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是导致DILI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药所致DILI患者血TBIL水平明显高于西药所致DILI患者,但二者病理特点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节段布鲁菌性脊柱炎(BS)及脊柱结核(ST)在MRI中的不同影像特点,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由临床或病理确诊为多节段BS患者、30例多节段ST患者,根据两者MRI表现,分析其发生部位、椎体形态、周围组织情况及伴随征象。结果 多节段BS患者的椎体形态、椎间盘受累、后凸畸形、死骨及钙化、椎旁脓肿等所占比例与多节段ST患者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节段BS与ST的MRI表现有不同征象,MRI有助于两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T平扫及增强检查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分析,为临床预测和评估PHT伴脾亢疾病提供有效合理的基础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受医院治疗的PHT伴脾亢患者72例,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对PHT伴脾亢患者先进行CT平扫(平扫组),后进行增强CT扫描(增强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阳性检查率、临床诊断效果及脏器内部结构病变情况进行定期临床随访、统计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影像学图像分析及记录详细临床信息。结果与平扫组相比,增强组中的重症PHT伴脾亢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T平扫与增强CT扫描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约登指数)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增强组在对PHT伴脾亢组织病变的诊断效果方面更优于平扫组,且两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增强CT扫描方式比CT平扫方式检查获得的影像学图像更为清晰准确,能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良好依据。结论在对PHT伴脾亢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时,采取增强CT扫描对于PHT伴脾亢检查具有快速简便、合理有效、分辨率高及特异性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肝衰竭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诊治的47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肝衰竭患者中急性肝衰竭6例、亚急性肝衰竭1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14例和慢性肝衰竭11例。CT影像特征上早期肝衰竭表现为大块状融合病灶有42例,中期肝衰竭显示为弥漫性多发结节状病灶有16例,晚期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多发小片状病灶有7例。结论 CT平扫与增强扫描对肝衰竭是一种安全、便捷且可信的术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其它检查方式带来的潜在危害。此外根据CT平扫与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可以较准确的确定肝衰竭的类型以及时期,经病理学确定,CT诊断肝衰竭及分期结果正确率很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不同时间点依据R值和新R值进行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联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且经肝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DILI患者178例,收集患者首次发病时、疾病进程中生化指标峰值及肝脏穿刺3 d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值分别计算R值和新R值(分别为R0、R1、R2和新R0、新R1、新R2)进行临床分型。通过肝组织活检观察病理损伤靶点,分析不同时间点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关联性。结果R0、新R0、R1、新R1、R2、新R2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的κ值分别为0.115、0.122、0.141、0.151、0.078、0.077,一致性较差。以导致DILI的可疑药物进行亚组分析,西药组R1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性最高,中药组R2及新R2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的一致性最差。R0临床分型与肝病理损伤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肝细胞损伤型一致率最高,以混合型一致率最低。以R0临床分型标准分型后,3型患者总体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以肝病理损伤分型后,3型患者总体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ALP、TBIL、G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ILI的R值临床分型与病理损伤分型一致性较差,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用药史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DILI分型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及早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DILI住院患者406例,按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分为西药组186例(其中抗结核药物86例)、中药组157例和混合用药组63例。观察比较3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肝脏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临床症状、临床分型、肝损伤严重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西药组患者性别比例、中位年龄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西药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时ALT、AST、TBIL、γ-GGT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尿黄发生率分别为58.0%和61.9%,显著高于西药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2级者比例高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3级者比例低于中药组和混合用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临床分型、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与西药导致的肝损伤患者在年龄、性别、血清生化指标、肝损伤严重程度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中药和混合用药导致的肝损伤要重于单纯西药导致的肝损伤;研究不同种类药物导致肝损伤的特点对于确定肝损伤药物、及早停药、阻止慢性肝炎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