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鼠和成年大鼠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幼鼠和成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观察行为学,脑电图(EEG)和病理改变,对比分析两者在发作级别,发作次数,发作定位以及病理改变上的差异性.方法 将实验大鼠按鼠龄分幼年组(3周)和成年组(3个月).立体定向注射同剂量氯化铁(FeCl3)于大鼠左侧感觉运动皮层区.颅骨埋植不锈钢螺丝电极后,连续6小时行为学观察,EEG纪录,组织学观察.结果 在成功致痫的模型中,两组均表现较高级别的行为发作(Ⅳ级以上),成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达80%,但幼年组的模型成功率较低,仅60%.两组大鼠EEG表现出相似的癫痫波形,但成年组在波幅上高于幼年组.同时在发作总时间和发作次数上,成年组均高于幼年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在癫痫发作的定位上,两组的分布相似.另外两组均有亚临床发作,以幼年组为显著(40%).病理改变两实验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成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行为及EEG表现较稳定,而幼年大鼠氯化铁癫痫模型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瞬目反射(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1例已经临床确诊的VBI病人在间歇期进行BR、BAEP及TCD检查。结果:TCD、BR、BAEP异常率分别为83%、80%、68%。BR提示脑桥损害1例、延髓损害15例、广泛性脑干损害17例;BAEP发现内耳听力减退20例、脑干病变13例;TCD发现多血管流速异常14例、一支流速改变16例,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13例。结论:由于BR、BAEP反射路径不同,检测结果不尽一致。联合检查有助于对病损部位进行定位。TCD则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在发作间期美解眠诱发试验中的放电特征.方法 给予SD大鼠头颅额、顶、枕部铺设硬膜外电极6枚,用立体定向方法在大鼠感觉运动皮质区注入氯化铁溶液,建立急性癫痫模型,记录脑电24小时,观察在发作间期给予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腹腔注射美解眠后诱发癫痫发作的脑电情况.结果 美解眠诱发试验中,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期脑电,其中一种与急性氯化铁模型的发作期放电相同,另一种与美解眠自身所致癫痫的发作期放电相似.结论 急性氯化铁癫痫模型大鼠在美解眠诱发试验中能够产生原有癫痫发作,但是假阳性率较高;氯化铁致痫大鼠对美解眠的反应性较正常大鼠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80例的电生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晓荣  张莉红  雷革胜 《医学争鸣》2002,23(12):1077-1077
0 引言 糖尿病神经系统合并症很常见 ,又以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 .其发生率各家统计不一 .有多家报道 [1 ] ,经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的早期及轻度神经损害的发现率高达 85 %~ 95 % .本篇 8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总异常率为 88% ,现按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疾病 80例 . 1感觉障碍 :本组该类型 6 8例以感觉性为主的多发性神经病 ,患者表现为四肢麻木 (或仅下肢麻木 )、疼痛蚁行感 .神经系统查体浅感觉减退和缺失少见 ,可出现一定程度的振动觉障碍等 ,大多两侧对称性分布 ,下肢…  相似文献   
5.
井晓荣  苗建亭  罗宇 《医学争鸣》2002,23(11):982-982
0 引言 脑或脊髓的蛛网膜在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异物进入、中枢系统原发病及中毒等作用下发生充血、水肿 ,呈炎性反应 ,纤维组织增生变厚 ,导致蛛网膜与软膜、硬膜以及脑脊髓、颅神经、脊神经发生粘连或形成囊肿 .粘连以及血管内膜也有炎变以至闭塞 ,可造成邻近神经实质的缺血、坏死 ,也可影响脑脊液循环 ;囊肿则压迫神经组织产生继发变性 .蛛网膜炎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 ,可通过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检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程度 ,对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通过病史、体检及 MR确诊的蛛网膜炎患者 34例 (脑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间歇期偏头痛脑血管功能障碍及脑干功能改变。方法对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者首先进行经颅多谱勒超声(TCD)筛选,对TCD异常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瞬目反射(BR)检查。并以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偏头痛间歇期存在颅内血管流速的异常改变。30例TCD异常的偏头痛中,BAEP异常12例,占40%。主要表现为Ⅲ波、Ⅴ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Ⅰ~Ⅲ波、Ⅲ~Ⅴ波波间期异常,均提示脑干病变。BR异常22例,占73.3%。其中R2、R2,均异常15例,提示三叉神经传入通路功能障碍。结论偏头痛的TCD改变反映了颅内血管舒缩功能异常,BAEP和BR改变提示脑干功能损害。两者可能互为因果、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程视频脑电(V-EEG)在枕叶癫痫(OLE)手术诊断及定位中的应用。方法:27例难治性癫痫经过带蝶骨电极的长程V—EEG监测,结合磁共振成像(MRI)、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及视力视野检测结果确定癫痫起源位置为枕叶,对该27例长程V-EEG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OLE的长程VEEG特点。结果:癫痫起源位置的EEG定位,4例位于颞枕区、4例顶枕区、1例颞顶枕区,18例单纯枕区。OLE具有较高视觉先兆出现率,本组为21例(78%)。发作间期EEG可以具有以下特征:①正常,②慢a节律或广泛θ节律,③一侧枕区脑波被抑制,④一侧或者双侧枕区存在异常电活动,⑤病灶周围脑区存在异常电活动,⑥病灶一侧半球各导联均分布有异常电活动,⑦异常电活动主要为尖波及尖慢波。OLE发作期初期(起始)EEG具有以下特征:①一侧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②一侧颞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③一侧顶枕区优先优势异常放电,④半球优势异常放电,⑤无侧别优势。结论:OLE具有相应的EEG及临床发作特征,蝶骨电极长程V-EEG结合影像学以及视力视野检查结果能有效诊断OLE,为准确定位提供一定可靠依据,有效指导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皮层电刺激对功能区和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皮层电刺激功能区的确定的可靠性和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辅助定位作用。方法19名患者,在最怀疑的区域进行颅内电极置入,条状电极和格子电极均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后,手术后关闭手术切口,患者返回脑电监测室进行1~2周的长程视频颅内脑电监测,期间对患者的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脑电图进行分析和进行脑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测定。皮层电刺激方式本临床实验采用的脑皮层电刺激参数是50Hz,0.2ms电脉冲刺激。结果脑皮层功能区测定19例患者中,发作起源区与重要的皮质功能区(运动、感觉、语言、视觉)范围紧邻或有重叠的有7例。脑皮层电刺激癫痫发作诱发19名患者中,18名患者人为通过颅内电极电刺激诱发出患者的发作先兆或发作,诱发脑皮质位置均包含皮层脑电记录所确定的癫痫发作起始区,电刺激诱发先兆或发作的可重复率为94.7%。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永久性局限视野缺损(术后7个月复查仍未改善),缺损为左上视野区;1例患者电极埋藏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2天后该症状缓解,切除术后未发生失语;1例患者术后3天内反应时有“星星闪光”样视幻觉,后未经特殊处理,自愈。所有其他患者经过检查,术后无神经功能和神经心理损害发生。结论皮层电刺激确定的神经功能区可靠性好,是避免手术并发症的保证,同时电刺激对癫痫发作起始区的确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在癔症诊断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采用脑电描记系统,对200例初步诊断为癫痫的患者均进行长程视频头皮脑电监测,其中8例发作期脑电无痫样放电,并在发作时进行细致临床观察,考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对暗示的反应.结果 8例均诊断为癔症.8例均被完整记录了清醒、睡眠及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及同步的脑电活动,发作期脑电图均未见痫样放电,多为肌电或肌电与正常节率相间;间期清醒状态脑电,5例为低电压β型脑电图,1例以α节律与β节律相间为背景,其余2例以α节律为背景;睡眠脑电除1例出现偶发尖波外其余均正常;5例在发病时意识清楚,3例意识范围缩窄;对暗示的反应为:4例停止发作,2例改变,2例无反应(均为意识范围缩窄).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在癔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需要医生在患者发病时进行细致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癫痫发作间期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分析及意义。方法 ELISA法分别测定53例癫痫患者发作间期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对癫痫组和正常组之间,同时对癫痫患者组内进行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度、间期脑电的正异常、起源区域局限性(局限和广泛)进行比较,实验数据(含量)结果用x±s表示,两样本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癫痫组与正常组之间IL-1β和IL-6外周血液血清中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不同发作频度之间IL-6血清中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发作频度对于IL-1β含量无统计学意义;癫痫组不同性别、年龄、病程、间期脑电(正常和异常)、起源区域(局限和广泛)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发作间期IL-1β和IL-6在外周血清中的含量因癫痫而发生变化,癫痫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证明两种细胞因子参与癫痫活动,血清中IL-6含量与发作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