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与对应正常结肠组织miRNA表达特征及其在结肠癌的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了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200种mi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PAM分析法探讨miRNA在预测结肠癌病变中的作用.结果 检测6对结肠癌及其远端正常结肠的手术标本中miRNA的表达情况发现在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132种miRNA,并且有95种miRNA在结肠癌发生过程中表达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倍数大于1.5),其中有48种表达增加应用PAM分析方法对9对结肠癌组织/远端正常结肠组织进行了定性判断,发现预测结果 与病理切片诊断结果 一致.结论 miRNA与结肠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其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肿瘤标志物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骨植入试验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Ti-6Al-4V组、TLM组、含生物涂层的TLM组、含耐磨涂层的TLM组各10只,将受试材料植入各组家兔股骨内,在第1、2、4、8、12周观察取材,对植入物及其界面进行肉眼观察、X线检查、光镜检查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新型TLM钛合金及其涂层材料的肉眼观察、X线检查、组织学评价及成骨效应均未出现异常。结论新型TLM钛合金及涂层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尽管现已发展成熟的心血管支架用材主要有不锈钢、CoCr合金及NiTi合金,但是不含毒性元素、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及高强度低弹性模量的新型β钛合金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概括了新型医用近β型钛合金TLM(Ti-25Nb-3Mo-3Zr-2Sn)的高强度、低弹性模量及高塑性的力学特征,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优异的塑性成形性能和生物力学相容性.TLM钛合金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心血管支架用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385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8例患者术后无复发转移(无复发转移组),157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复发转移组).通过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9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后复发转移的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 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全组患者术后157例发生肿瘤复发转移,肿瘤平均复发时间为根治性切除术后17.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体分型、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阴性淋巴结数目及TNM分期有统计学意义(x2=5.248,13.493,12.319,18.315,9.704,10.28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淋巴结数目及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05,1.809,1.520,0.763,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3.86±0.28)枚和(6.89±0.58)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8,P<0.05);无复发转移组和复发转移组患者的阴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04±0.54)枚和(10.53±0.56)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5).阳性淋巴结数目为0、1~2、3~6、≥7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6.4%、43.8%、27.1%、7.2%,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3、47、35、26个月,不同阳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83,P<0.05);阴性淋巴结数目为<9、10 ~15、≥16枚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22.1%、21.5%、45.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34、47个月,不同阴性淋巴结数目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14,P<0.05).结论 肿瘤的分化类型、浸润深度、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阳性和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用于外科植入物和矫形器械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是不锈钢、钴基合金和钛合金,占整个生物材料产品市场份额的40%左右[1]。相比于不锈钢和钴基合金,钛合金比重小、强度高、弹性模量低,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成型性,资源丰富,近年来已成为外科植入物较理想的功能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6.
患者胸闷、憋气5年,加重1年;上腹胀、发现“左下肺”肿物1年余入院。入院后胸部CT、MRI发现:左下胸腔椎管内来源巨大肿物,考虑神经源性肿瘤,伴左侧胸腔积液;胸腔内肿物穿刺病理提示:孤立性纤维瘤。行左胸后外侧切口+背部纵切口手术切除肿物。术后病理显示:孤立性纤维瘤。孤立性纤维瘤发生部位广泛,几乎囊括躯体所有的解剖部位,临床上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出现相应部位的压迫症状。手术可以治愈绝大部分病例。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概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生率逐年下降相比较,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发生率显著上升.然而现有文献中关于其病因、分类和治疗仍然不一致.因为没有明确的分类和分期,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因此对于胃食管交界部腺癌来说,准确的定义和分类成为讨论恰当手术方式的前提.本文对胃食管交界部腺癌的有关概念及治疗进展作了详尽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lic acid,ATRA)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方法对本室用ATRA诱导人肺腺癌细胞GLC-82,经消减杂交所构建的cDNA消减文库PIGB1,该基因与人PIG-B(phosphaidylinlsitol glycan of clmplementaion class B)基因高度同源,在多种胎儿组织中均有表达。结论:PIGB1基因可能参与ATRA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手术广泛切除后,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前区胸廓的巨大缺损,并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1例男性(44岁)与2例女性(49岁、34岁)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广泛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距瘤缘至少2cm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同种异体髂骨在骨库于深低温下(-80℃~-40℃)保存半年以上,术中置40℃生理盐水中复温,剪裁成胸前缺损大小,予以修补。结果3例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1例有假关节形成,1年后愈合;1例术后5个月切口处出现窦道并有脓性分泌物,经清创处理后愈合。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胸骨骨肉瘤、高分化软骨肉瘤及软骨肉瘤。3例患者现已分别存活12年、9年与8年,随访观察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在病变未扩散前,积极进行手术广泛切除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预后良好,患者可长期较高质量生存。同种异体髂骨经深低温保存,移植后无排异及明显骨吸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我院18例食管、贲门类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食管类癌6例,贲门类癌1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术后化疗。食管类癌患者最长生存26个月;贲门类癌患者最短生存10个月,最长1例生存近15 a,1例超过14 a仍存活,均为使用IFN-α治疗者。结论食管、贲门类癌少见,几乎全部由术后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首选,预后与肿瘤大小、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