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口腔内微生物与顺铂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9例OSCC患者化疗前唾液样本,根据RECIST 1.1评价标准将患者分为顺铂耐药组(无效)和顺铂敏感组(有效),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OSCC患者口腔微生物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丰度、样本间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LEfSe分析2组样本间物种差异。结果 与顺铂化疗敏感组相比,顺铂耐药组唾液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显著增加。在属水平上,顺铂耐药组患者口腔内奇异菌属、红蝽菌、微单胞菌、尤里优杆菌以及梭杆菌与顺铂敏感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顺铂耐药组与敏感组OSCC患者口腔内微生物结构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微生物可能成为OSCC患者顺铂化疗前筛选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36例成人及儿童口腔颌面-头颈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3.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 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在近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对此,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差异明显,临床亟须符合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MM)的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让共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专家组聚焦 OMM,深入讨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医学,完成专家共识的制定。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本共识可作为OMM临床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分子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通过TLR4信号通路间接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转移的潜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切片中TLR4的表达;使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CAL27后,再用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通过MTT法检测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 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其对肿瘤细胞中NF-κB 及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LR4分子高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差显著相关(P<0.05);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抑制TLR4激活后的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显著抑制TLR4下游的NF-κB 及MAPK信号通路(P<0.01)。结论: mTOR通过TLR4信号通路调控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与转移,有望成为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单纯化疗难以使晚期患者总生存获益。超声热化疗是常规治疗手段之外,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针对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超声热化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尚未普及,为推广和规范超声热化疗在此领域的临床实践,特制订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超声热化疗专家共识, 以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对EGFR靶点的药物(厄洛替尼、尼妥珠单抗)是否影响实验动物的痛阈并初步分析其机制。方法: 正常小鼠分为2组(生理盐水,n=6;厄洛替尼,n=6),给药后1 h采用Von Frey纤维丝法、热板法、5%(中性)甲醛致痛实验比较2组动物的痛阈差异。选取正常裸鼠分为3组(Sham组+NS组,n=10;足底成瘤+NS组,n=10;足底成瘤+尼妥珠单抗组,n=10),分别检测造模前1 d,造模后1、5、7、10、14 d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14 d后解剖小鼠足爪,组织匀浆后以ELISA法检测IL-1β、IL-6等细胞因子浓度。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包处理数据。结果: 注射厄洛替尼后,小鼠机械痛阈、热痛阈无明显变化。注射5%(中性)甲醛后,小鼠前相(0~10 min,P<0.01)、后相(10~60 min,P<0.01)舔咬时间显著减少。裸鼠足底成瘤后可诱发小鼠热痛敏、机械痛敏,尼妥珠单抗可提高成瘤小鼠的热痛阈(P<0.05)及机械痛阈值(P<0.05)。ELISA分析显示,尼妥珠单抗治疗组小鼠足爪组织中IL-1β、IL-6浓度较PBS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厄洛替尼可降低5%甲醛引发的小鼠疼痛;尼妥珠单抗可减少足底成瘤引发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其机制可能与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降低有关。EGFR靶向药物或可成为晚期癌痛患者良好的镇痛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提高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预后的辅助治疗方法、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纳入54例PIOSCC患者的治疗信息,其中接受新辅助化疗组16例,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组38例。新辅助化疗方案为:N-TP方案(第1天尼妥珠单抗200 mg/次,1次/周,第2天多西他赛75 mg/m2+顺铂75 mg/m2, 1次/3周。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疗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8%(7/16),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比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mRFS)显著延长(20.5月vs 12月,P=0.021), 2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22.5月vs 15月,P=0.200)。区域淋巴转移(P=0.038)、肿瘤最大径≥4 cm(P=0.042)及术后接受放疗/放化疗(P=0.000)为影响PIOS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新辅助化疗在PIOSCC的患者中获得了较高的近期缓解率,并在RFS方面获益。新辅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