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相  邵林琴 《山东医药》2008,48(29):87-88
将206颗急慢性牙髓及根尖周炎年轻恒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itapex糊剂和抗生素糊剂行根尖诱导成形,随访3 a并比较疗效.结果两者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者均为对根尖周无刺激、疗效确切的根尖诱导制剂,且疗效相当;但抗生素糊剂价格低廉,更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2.
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1例(34颗)上颌埋伏牙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分别行牙体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MPR重组。根据牙齿的形态、位置及生长方向进行分型。结果:上颌埋伏牙弯曲型20颗和非弯曲型14颗。弯曲型上颌埋伏牙唇颊向倒置型4颗、唇颊向非倒置型6颗、舌腭向倒置型5颗、舌腭向非倒置型5颗。非弯曲型近中型5颗,远中型2颗,垂直型1颗,平行埋伏牙4颗,倒置型2颗。结论:上颌埋伏牙的CT分型反映了上颌埋伏牙的不同特点,可指导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1998-2002年,我们对68例错(牙合)畸形患儿行咬合诱导,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王国相  邵林琴 《山东医药》2001,41(20):F003-F003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8月我们诊治乳牙融合患者 2 72例 ,对乳牙融合与继承恒牙先天缺失的关系进行探讨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 12 4人 ,女 148人 ,年龄 4.3~10岁 ,全部病例中 ,因前牙间隙过大就诊者 5 6例 ,因牙齿数目异常就诊者 16例 ,其他牙病就诊者 2 0 0例。口腔检查 :2 72例中上颌单侧型 16例 ,下颌单侧型 176例 ,上下颌单侧型 8例 ,下颌双侧型 72例 ,而上颌未见双侧型。融合牙位于上颌右侧 A B型 8例 ,B C型 4例 ,上颌左侧 B C型 4例 ,下颌左侧 A B型 48例 ,B C型 6 4例 ,下颌右侧 A B型 40例 ,B C型 32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上颌埋伏阻生的倒置弯曲中切牙正畸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52颗无萌出能力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弯曲中切牙,分别经螺旋CT定位、拓展间隙后,行手术联合正畸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后的萌出状况、破龈时间、牙髓活力等,以成功、有效和失败评判疗效.结果:本组48例、52颗埋伏中切牙中,成功36颗,占69.23%;有效15颗,占28.85%;失败1颗,占1.9%.牙髓活力检测均正常;未见牙根吸收和黏连.结论:对替牙期儿童的上颌埋伏阻生倒置弯曲中切牙,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通过螺旋CT精确定位、恰当的间隙拓展以及活动牵引矫治器的合理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全牙列合垫与夹板固定在前牙外伤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3 6例外伤前牙分别戴用全牙列合垫及使用夹板固定的临床应用比较 ,得出结论 :全牙列合垫在前牙外伤中的应用在保持外伤牙的生理动度、对牙釉质的损伤、患者的舒适度、口腔卫生的保持方面优于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济南市3~5岁患低龄儿童龋(ECC)儿童与无龋儿童患龋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606名3~5岁儿童[男性293名,女性313名,平均年龄(4.210 ± 0.816)岁]。收集儿童的社会人口学、喂养方式、口腔健康行为等资料,记录乳牙龋、失、补指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eeth,dmft)。按dmft指数分成有龋组(dmft>0,n=360)和无龋组(dmft=0,n=246)。Logistic回归分析与低龄儿童龋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延长母乳喂养时间(OR=2.454,95%CI: 1.422~4.233,P=0.001)、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OR=5.721,95%CI: 1.253~26.131,P=0.024)、高频率进食甜点或糖果(OR=2.057,95%CI: 0.966~4.880,P=0.062),儿童乳牙患龋风险增高。 结论 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睡前吃甜点或喝饮料、高频率进食甜点或糖果是低龄儿童龋的危险因素。提倡长时间母乳喂养的同时应权衡低龄儿童龋的危害,同时控制甜食摄入的时间及摄入频率,以降低低龄儿童的患龋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低龄儿童龋(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分析,为ECC儿童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89名6~48月龄儿童的月龄、喂养方式、口腔健康行为等资料,记录龋、失、补指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eeth,dmft),分为ECC组(n=146)和无龋组(n=243),采集指尖末梢血检测维生素D体内活性形式--25?羟维生素D[25(OH)D],采集牙菌斑行龋活跃性检验检测龋态(Cariostat)值,Logistic回归分析25(OH)D等龋相关因素与ECC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25(OH)D缺乏、不足、正常的儿童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320,P=0.313)。dmft与25(OH)D水平之间无相关(dmft=1~3,r<0.001,P>0.05;dmft>3,r=0.009,P>0.05)。而月龄(OR=1.082,95%CI:1.045~1.121,P<0.001)、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OR=2.789,95%CI:1.581~4.921,P<0.001)、吃夜奶或含乳头睡(OR=4.187,95%CI:1.938~9.048,P<0.001)、1.5~3.0的高Cariostat值(OR=4.173,95%CI:2.014~8.646,P<0.001)是ECC的风险因素。结论25(OH)D水平与6~48月龄儿童龋无相关性,而月龄、出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吃夜奶或含乳头睡、高龋活跃性(Cariostat值1.5~3.0)是ECC的风险因素,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应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喂养习惯及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0.
国家卫生部和全国牙防组 1998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 ,我国 5岁组乳牙龋病患病率城市为75 6 % ,农村为 78 2 8%。乳牙龋病是儿童错合畸形、儿童恒牙龋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乃至心理的不良影响日益受到关注。WHO提出2 0 10年 5~ 6岁儿童 90 %无龋 ,要实现这一目标 ,评估预测龋病危险因素、早期干预逆转疾病的发展 ,将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国内在该领域内的研究作一综述。1 影响因素1 1 社区因素 高涛[2 ] 对 1995年 2~ 6岁 5 12名儿童和 1996年 2~ 6岁 5 0 5名儿童的患龋调查发现 ,1995年患龋率为 6 2 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