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总结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体会,探讨老年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对276例老年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设计牙合垫式、连续卡环式、连续卡环加牙合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其中179例余留牙有残根、残冠患者,先作根管治疗,然后按以上形式设计覆盖式可摘义齿。对修复效果作戴修复体时及戴后3月、3年随访,标准分为好、差两个等级。结果:276例复查结果:满意度调查,好均为100%,(P>0.05)。咀嚼功能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9.3%,(P>0.05)。基牙牙周情况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7.1%,(P>0.05)。结论:对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应根据患者口腔情况设计最佳个体修复方案,制作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或深覆盖的体会,探讨简单、适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来我科就诊的替牙期前牙反患者21例,前牙深覆盖18例。前牙反采用"2×4"矫治器配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前牙深覆盖采用"2×4"矫治器配合斜导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结果:取得预期治疗效果,矫治结束时前牙反患者其前牙反得以解除,前牙有正常的覆、覆盖关系,前牙深覆盖患者其覆、覆盖关系有明显改善,完成时间2.5~6个月。结论:对替牙期前牙反覆较深的或下颌后缩型深覆盖患者采用"2×4"矫治器配合活动矫治器治疗,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2×4技术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为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甚至向骨骼畸形发展 ,故主张尽早矫治 ,一般多采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1,2 ] 。近年来我科应用“2× 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2 7例 ,男 8例 ,女 19例 ,年龄 8.5~ 11岁。口内主要表现 :6 |66 |6 基本中性或轻度近中牙合关系 (尖尖相对 ) ,混合牙列 ,上下前牙呈反牙合关系 ,上切牙有不同程度的扭转或拥挤。矫治方法 在上颌用“2× 4”矫治器 ,即在 6 |6粘带环 ,2 1|2 12 1|2 1粘托槽。有些病例根据需要在 3|3上增贴托槽。弓…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节段弓、“2×4”矫治器在替牙期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运用体会,探讨替牙期简易而适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替牙期牙错[牙合]患者172例,年龄7.5~11岁,错[牙合]畸形分别为中切牙间隙、前牙扭转、前牙散在间隙、前牙拥挤、前牙反[牙合]、前牙开[牙合]、前牙深覆[牙合]及深覆盖,均采用节段弓或“2×4”矫治器治疗。结果:172例替牙期牙[牙合]畸形均得到纠正和改善,达到预期效果,完成时间为20~150天。结论:节段弓、“2×4”矫治器有设计灵活、效果明显、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疗程短、患者舒适等优点,适宜应用于替牙期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节段弓、"2×4"矫治器治疗替牙期牙错(牙合)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节段弓、"2×4"矫治器在替牙期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运用体会,探讨替牙期简易而适用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替牙期牙错(牙合)患者172例,年龄7.5~11岁,错(牙合)畸形分别为中切牙间隙、前牙扭转、前牙散在间隙、前牙拥挤.前牙反(牙合)、前牙开(牙合)、前牙深覆(牙合)及深覆盖,均采用节段弓或"2×4"矫治器治疗.结果:l72例替牙期牙(牙合)畸形均得到纠正和改善,达到预期效果,完成时间为20~150天.结论:节段弓、"2×4"矫治器有设计灵活、效果明显、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疗程短、患者舒适等优点,适宜应用于替牙期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牙期AngleII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替牙期Angle II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儿童患者,采用上颌斜面导板加唇栅活动矫治器作早期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项硬组织指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效果明显,治疗前后SNA平均减小0.42°,SNB平均增加3.05°,ANB平均减小2.86°,Co-Pg平均增加6.30mm,Go—Pg平均增加2.34mm,N-Me平均增加4.53mm,ANS—Me平均增加3.01mm,Ar-Go平均增加2.36mm,U1-NA平均减小0.87°,L1-NB平均减小1.73°。上下颌骨位置关系、前牙覆拾、覆盖关系及面容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疗程4~6个月。结论:对替牙期Angle II类1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采用上颌斜面导板加唇栅活动矫治器,能有效地促进下颌向前,而且制作简单。  相似文献   
7.
前牙缺隙修复前的辅助性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总结修复前的正畸治疗特点及体会,评估义齿修复前作辅助性正畸治疗的作用。方法:对79例前牙缺失其邻牙伴有牙畸形的成人患者,针对畸形制定最佳的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节段弓进行局部正畸治疗,降低修复难度后再转修复科作义齿修复。结果:79例患者经过3~6个月的正畸治疗后,其邻牙畸形均得到纠正,达到修复前制定的治疗计划,转修复科作义齿修复并随访1~2年,经过正畸治疗的牙,位置稳定,牙周组织健康,患者对修复体的功能、形态、美观均感到满意。结论:对前牙缺失患者先作修复前的正畸治疗,可降低修复难度,为义齿修复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前牙义齿达到更加完善的口腔功能及美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