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化验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患者,术前采用SurgiCaseCMF5.0软件进行颌骨畸形的三维测量.模拟骨球截除后摆正下颌骨,制作数字化袷板,术中应用,行肋骨一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后进行CT扫描二三维测量,评价应用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袷板戴入顺利,术后CT三维测量与术前设计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袷板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的同期治疗中节省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在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下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置钉的安全性、准确性及偏差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正常颈椎标本18具,行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行枢椎椎板交叉螺钉最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立与枢椎椎板及棘突后表面解剖结构互补的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进行导向模板实体化,利用导向模板辅助置钉。扫描置钉后的标本,分割重建螺钉钉道路径。将置钉前后的标本配对拟合,测量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结果 上、下位椎板螺钉理想钉道长度分别为(29.12±1.39)、(29.62±1.40) mm;内倾角分别为56.20°±2.07°、56.02°±1.72°。下位椎板螺钉实际钉道内倾角和尾倾角分别为56.28°±1.54°、0.13°±0.65°;上位椎板分别为55.48°±1.75°、-0.19°±1.54°。下位椎板螺钉进钉点在X、Y、Z轴上的偏移分别为(0.69±1.79)、(2.54±4.86)、(0.63±1.37) mm;上位椎板分别为(0.64±1.61)、(2.36±4.85)、(0.62±1.38) mm。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进钉点、钉道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利用数字化快速成型导向模板技术辅助枢椎椎板交叉螺钉置钉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理论上可降低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在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及偏差因素.方法 选取正常颈椎标本16具,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最佳安全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建立与寰枢椎后表面解剖结构三维互补的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进行导板实体化,利用导向模板辅助置钉.在计算机软件中将置钉前后的标本配对拟合,重新定义三维空间坐标轴后,测量理想钉道和实际螺钉的进针点、角度和钉道方向.结果 寰椎椎弓根螺钉左侧和右侧进针点在x、y、z轴上的偏移分别为(0.14 ±0.59)、(0.31 ±1.32)、(0.27 ±0.68)、(0.23 ±0.55)、(0.43±1.21)、(0.30±0.72) mm.枢椎椎弓根螺钉左侧和右侧进针点在m、n、p轴上的偏移平均值分别为(0.25±0.85)、(0.52±1.52)、(-0.27 ±0.67)、(0.44±0.87)、(0.38±1.48)、(-0.14±0.62)mm.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最佳安全钉道和实际钉道的进针点、钉道方向的偏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快速成型导向模板辅助置钉偏差原因主要为软硬件存在的固有因素和人为产生的因素所致.该导向模板技术具有操作简易和个体化设计等优点,能提高置钉精准性及减少螺钉偏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游离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过程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CAD/CAM)的方法。方法对11例患者(成釉细胞瘤8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下颌牙龈癌2例)术前应用三维模拟技术进行模拟手术,利用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患者下颌骨实际大小和外形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和手术辅助导板,在模拟修复完成的下颌骨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手术中,一组根据术前设计的截骨方案切除病变下颌骨;另一组利用辅助导板在不断蒂状态下对腓骨进行精确的分段截骨,将截开的腓骨段准确塑形后,用预成形重建钛板加以固定,待受区准备完成后断蒂移植。结果11例患者移植的腓骨肌(皮)瓣均存活,术中移植腓骨所截取的长度合适,截骨、塑形、定位速度明显加快。术后随访1~24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患者下颌骨重建形态及固位良好,颞下颌关节就位准确,口内检查剩余牙列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中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不仅能够降低手术难度与风险,节省手术时间,还可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结合个体化三维钛网在复合性眼眶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0月-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和眼科联合治疗的陈旧性单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病例64例,其中25例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术治疗以提高颧骨复位的准确性,术前眼球内陷平均5.71mm;39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术前眼球内陷平均4.96mm。眶重建中,35例采用钛网,12例采用聚乙烯聚合物(Medpor),5例采用羟基磷灰石板(HA),12例采用钛网+Medpor或HA。手术前后进行眼眶CT扫描、冠状和三维骨重建,术后评价颧骨复位和眼球内陷矫正效果。结果:计算机辅助治疗术后颧骨复位的满意率为92%,眼球突度满意率(≤2mm)为82%,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7%。传统手术颧骨复位满意率为74%,眼球突度满意率为74%,轻度眼球内陷率(≤3mm)为19%,中度眼球内陷率(≤4mm)为6%。眼球突度满意率,单纯使用钛网为74%,联合材料为83%,Medpor为67%,HA为20%。结论:计算机辅助手术可提高陈旧性眶颧骨折伴眼球内陷畸形的治疗效果;钛网联合Medpor是治疗严重眼球内陷畸形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人肱骨近端三维解剖研究及其对假体设计与植入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量部分国人肱骨近端的三维解剖数据,并与欧美人的解剖数据对比,评估假体设计及假体在术中的定位和安装规范对中国人的适用度。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180例,随机选取单侧肩关节,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mm,以1.25mm层厚、0.6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与Imageware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结果国人平均肱骨全长(29.7±1.9)cm,平均肱骨近端髓腔直径(11.6±1.9)mm,平均肱骨头额状面直径(42.4±4.0)mm,平均肱骨头矢状面直径(40.1±3.9)mm,额状面与矢状面直径比为1.06±0.09,平均肱骨头表面曲率直径(44.6±4.4)mm,平均肱骨头高度(16.7±1.9)mm,肱骨头高度与曲率半径比为0.75±0.07,颈干角平均129.7°±4.3°,肱骨头后倾角平均15.9°±9.2°,肱骨头内侧偏心距平均(5.0±1.6)mm,肱骨头后侧偏心距平均(3.5±1.6)mm。与欧美人相比,只有肱骨近端髓腔直径与肱骨头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国人的肱骨头高度、颈干角、后倾角均与目前手术规范有区别。结论国人与欧美人种的肩关节解剖存在很大差异,应对引进假体进行适当改进,并制定假体在术中的定位与安装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正常下颌骨形态的三维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指导腓骨塑形板的试制与应用.方法:收集55例华东地区正常下颌骨CT数据(Dicom格式),应用自编颌骨手术规划软件行下颌骨计算机建模、标志点设定(7个标志点)以及外形变量测定(共14个线性和角度变量).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glm方差分析,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并指导腓骨塑形板的设计与试制.应用腓骨塑形板为1例二期下颌骨(角-角)缺损患者行移植腓骨的快速塑形.结果:不同性别、个体下颌骨外形的差异主要在于结构的长短(P<0.05),而非曲度的大小(P>0.05)且下颌骨前份(颏部)外形变异相对小于后份(下颌支、下颌体).确定下颌骨塑形参数为下颌体角140°、下颌颏角120°、下颌颏长30mm.临床应用腓骨塑形板成功为1例下颌骨(角-角)缺损患者实施移植腓骨的快速塑形,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腓骨塑形板能够快速且较为准确地实现移植腓骨的“四段式”塑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设计并制作数字化导板(digital template),指导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中的骨修整和假体定位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病例6例,术前将Biomet标准型人工关节假体激光扫描后导入ProPlan CMF 1.4软件,模拟假体摆放位置并据此确定骨修整范围,设计、制作多块数字化导板,分别用于术中指示骨修整范围、方向及深度,并定位假体安放位置。术后进行CT扫描,评价假体植入准确性及其与术前设计的吻合情况。结果 导板术中就位顺利,与骨面贴合,引导截骨及骨修整准确,未伤及颅底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等重要解剖结构。术后CT拟合结果显示,假体植入位置与术前设计的平均误差为(1.139±0.183)mm。结论 数字化导板可以准确指导标准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置换术中的骨修整和假体定位,有利于确保假体植入的稳定性,避免了颅底及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生物活性人工骨结合CAD/CAM技术重建颅骨板制作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CAD/CAM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并结合生物活性人工骨材料的应用,建立个性化设计制造具有良好骨融合性的颅骨板制作系统。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CAD三维重建成像、快速成型机加工,制成与患者颅骨缺损部位几何形态相同的个性化实体模型,应用石膏翻模工艺和EH复合人工骨材料,制成患者骨修补治疗用颅骨板。结果 CAD/CAM技术重建的人工骨颅骨板几何外形与骨缺损部位非常吻合,与健康侧对称,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生物活性人工骨结合CAD/CAM技术重建颅骨板制作系统为治疗颅骨缺损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修复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形手段来制作个体化的充填假体,探索一种能根据缺损实际情况术前预制、并与缺损适配性好、整形效果满意的重建鼻翼基底对称性的方法。方法:运用Mimics10.01软件以健侧梨状孔周围骨结构的CT数据,经CAD镜像处理后形成虚拟的患侧骨结构,设计个体化的充填假体,并经快速成形机打印头颅和假体模型。结果:快速成形机打印的充填假体模型同头颅模型拼合后,形态匹配。结论: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方法研制个体化充填体,重塑患侧的梨状孔结构,适配性好,精确度高,可避免现有成品材料的局限性,并提高手术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