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经后路第2骶椎螺钉进钉方法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为临床应用第2骶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在60块干燥骶骨上,对第2骶椎及其相关结构进行观测;2.在25具尸体标本上观测骶前和骶管内神经血管.3.在50例正常成人志愿者的S2椎体中部行CT扫描,观察螺钉的置入角度和深度.结果1.第2骶骨椎体、侧突、侧块具有足够的空间.背侧有内、外两个区域适于进针.2.第2骶椎前、后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只在椎体前有出钉安全区.3.经外侧区向S2椎体置钉,进针角度为(40±4)°,深度为(35.8±4.0) mm,经内侧区向S2侧块置钉进钉角度为(28±3)°,深度为(45.4±4.1) mm.结论第2骶椎行常规直径的螺钉(4.5~6.5 mm) 固定具有可行性.但要注意进钉的角度、方向和深度,同时宜采用相应的加强螺钉稳固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简称磁球)。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经过高速剪切乳化,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然后进行聚合,可合成0.4μm-6μm,主要分布在0.7μm-2.0μm的磁性微球。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TEM)以及热重仪(TG)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用量、聚合温度、磁粉用量、二乙烯苯(DVB)用量等因素对磁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凝结量以及磁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X光影像的差异,以及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因乳腺肿物住院,且均进行术前乳腺X光摄片,并最终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完整诊疗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X光影像及术后病理学资料,参照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C指南)推荐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组间的X光影像差异并探讨病灶X光征像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五组分子亚型的X光影像在腺体分型、肿块类型及肿块边缘特征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三阴型的腺体分型多为散在纤维腺体型(50.0%,18/36);对比其余分子亚型,三阴型多表现为单纯肿块(83.3%,30/36)且肿块边缘光整(52.8%,19/36);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灶的X光影像在腺体分型、肿块类型及肿块边缘特征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中高分化组,低分化组的腺体分型多为散在纤维腺体型(37.3%,19/51),X线影像多表现为单纯肿块型(52.9%,27/51)且肿块边缘多光整(31.4%,1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边缘特征是X光影像辨别低分化组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V=0.482,P<0.001),其中三阴型低分化组占比(63.9%,23/69)及Luminal A的中高分化组占比(97.2%,72/74)均显著高于其余亚组(P<0.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影像可以一定程度上辨别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能够为乳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提前预测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为临床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113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男63名,女50名,进行髋关节MR扫描,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48岁组(50名)和>48岁组(63名)。测量双侧髋关节的IFS、QFS宽度和坐骨结节间距,比较不同侧别、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并分析坐骨结节间距与IFS和QFS宽度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成人左、右侧IFS宽度为(2.55±0.60)cm和(2.56±0.60)cm,QFS宽度为(1.75±0.45)cm和(1.75±0.48)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IFS和QFS宽度[(2.66±0.65)cm和(1.85±0.46)cm]均大于女性[(2.43±0.51)cm和(1.60±0.42)cm],坐骨结节间距[(9.79±0.84)cm]小于女性[(11.64±1.1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48岁组IFS、QFS宽度[(2.69±0.66)cm和(1.88±0.48)cm]均大于>48岁组[(2.44±0.53)cm和(1.64±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坐骨结节间距与IFS、QFS宽度间均呈轻度负相关(r=-0.141、-0.159,P均<0.05)。结论 正常成人双侧IFS、QFS宽度无差异,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6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每只大鼠上颌分实验侧和对照侧,于安装矫治器前3d,于实验侧大鼠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帕米膦酸钠50 μL,对照侧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L,每3d注射1次.于正畸加力3、7、14 d时分批处死8只大鼠,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观察破牙骨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观察ODF的表达情况.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目均少于对照侧,其中,7、14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ODF阳性表达均低于对照侧,其中,7、14 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局部注射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能够减少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ODF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 ,病程漫长 ,病情轻重不一 ,反复发作。 1 996~ 2 0 0 1年 ,我们采用自拟理肠汤内服、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6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参照 1 978年全国消化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 ,全部病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确诊。本组 62例 ,男 34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1 6岁 ,最大 77岁 ,平均 43.2岁 ;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2 5年 ,平均 39个月 ;病情分级 :轻度 2 0例 ,中度 36例 ,重度 6例。1 .2 治疗方法1 .2 .1 自拟理肠汤…  相似文献   
8.
经CT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100例。重点讨论了CT分型,即:①壳核外囊型;②丘脑内囊型;③混合型;④皮质下型;⑤脑干型;⑥小脑型;⑦原发脑室型。并对血肿破入脑室情况、血肿量与中线结构移位的关系等进行了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们于1988年10~11月对阳信和邹平县的6处乡镇、10个点(村),1~12岁958名儿童进行了蛲虫感染调查。方法采用透明胶纸肛周拭擦法,在清晨7~9时进行一次性材料镜检。结果 10个调查点共检查958人、蛲虫感染296人,感染率为30.90%。其中阳信县检查505人,感染160人,感染率为31.68%;邹平县检查453人,感染136人,感染率为30.04%。两县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区蛲虫病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对阳信、邹平县的六处乡镇十个点(村)进行了蛲虫感染调查。根据我区的地貌特点和经济状况采取随机的方法,抽取了阳信和邹平县的六处乡镇十个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每调查点1~12周岁的儿童全部为调查对象。采用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