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不同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X光影像的差异,以及与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因乳腺肿物住院,且均进行术前乳腺X光摄片,并最终通过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完整诊疗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X光影像及术后病理学资料,参照2019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诊疗指南(CSCO BC指南)推荐方法进行分子分型,比较不同分子亚型组间的X光影像差异并探讨病灶X光征像与组织学分级之间的联系。结果 五组分子亚型的X光影像在腺体分型、肿块类型及肿块边缘特征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三阴型的腺体分型多为散在纤维腺体型(50.0%,18/36);对比其余分子亚型,三阴型多表现为单纯肿块(83.3%,30/36)且肿块边缘光整(52.8%,19/36);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病灶的X光影像在腺体分型、肿块类型及肿块边缘特征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中高分化组,低分化组的腺体分型多为散在纤维腺体型(37.3%,19/51),X线影像多表现为单纯肿块型(52.9%,27/51)且肿块边缘多光整(31.4%,16/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边缘特征是X光影像辨别低分化组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与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V=0.482,P<0.001),其中三阴型低分化组占比(63.9%,23/69)及Luminal A的中高分化组占比(97.2%,72/74)均显著高于其余亚组(P<0.001)。结论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影像可以一定程度上辨别分子分型及病理组织学分级,能够为乳腺癌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的提前预测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5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舌下腺囊肿诊断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 5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颈部舌下腺囊肿中的作用。方法 :检查方法包括手法检查、B超、穿刺、淀粉酶检查、囊腔造影 +CT。以术中确定囊腔与舌下腺相连为最终诊断。记录每种检查方法误诊、误导发生率 ,客观评价各种检查的优缺点。结果 :突入颈部的舌下腺囊肿确诊率为 5 8.3% ,误诊率为 4 1.7%。在各项检查中 ,囊腔造影 +CT误诊率为 0 ,手法检查误诊率为 2 5 % ,B超占 2 0 % ,检查手段不全占 18.8% ,淀粉酶假阳性占 16 .7%。经 χ2 检验各检查的误诊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 =19.36 ,γ =8,P <0 .0 5 )。不同检查结果的汇集会影响误诊率。结论 :在各单项检查中 ,囊腔造影 +CT误诊率最低 ,其它各项均有 2 5 % 16 .7%的误诊率 ,优选诊断步骤是手法检查→穿刺→造影 +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humangrowthhormone,rh-GH)对去势(ovariectomy,OVX)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细胞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7周龄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去势盐水组(OVX-NS组)和去势生长激素组(OVX-GH组)。将去势摘除双侧卵巢和腹部皮下注射rh-GH作为不同处理因素,观察第15天和第30天时3组大鼠正畸牙移动引起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对3组大鼠不同时间正畸牙牙槽骨受压侧破骨细胞计数进行比较,发现同一时间3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X-NS组比OVX-GH组显著增多(P<0.05),对照组最少;同组相比,第15天处死的大鼠与第30天处死的大鼠其破骨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周组织学观察见,OVX-GH组牙周膜的损伤和创伤性炎症较OVX-NS组明显减轻。结论:去势(成年)大鼠腹部皮下注射rh-GH,能够减少其正畸牙移动引起的受压侧破骨细胞数目,同时可促进牙周组织因正畸力所致的病理性变化的恢复,对成年正畸治疗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1988年10~11月在惠民地区的邹平和阳信县各选择5个自然村分别用碘液直接涂片法、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试管滤纸培养法、透明胶纸肛周粘贴法和通过标本实物逐人访问有无猪带绦虫排节史的方法对1周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人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4只6周龄SPF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动物模型,每只大鼠上颌分实验侧和对照侧,于安装矫治器前3d,于实验侧大鼠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注射帕米膦酸钠50 μL,对照侧注射0.9%生理盐水50 μL,每3d注射1次.于正畸加力3、7、14 d时分批处死8只大鼠,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观察破牙骨质细胞数量,免疫组化观察ODF的表达情况.采用PASW Statistics 18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目均少于对照侧,其中,7、14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实验侧在3、7、14d时,第一磨牙压力侧ODF阳性表达均低于对照侧,其中,7、14 d时两侧差异显著(P<0.05).结论:局部注射二膦酸盐帕米膦酸钠能够减少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压力侧破牙骨质细胞的数量及ODF的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量正常成人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为临床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招募113名正常成人志愿者,男63名,女50名,进行髋关节MR扫描,并根据年龄将其分为≤ 48岁组(50名)和>48岁组(63名)。测量双侧髋关节的IFS、QFS宽度和坐骨结节间距,比较不同侧别、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并分析坐骨结节间距与IFS和QFS宽度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成人左、右侧IFS宽度为(2.55±0.60)cm和(2.56±0.60)cm,QFS宽度为(1.75±0.45)cm和(1.75±0.48)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IFS和QFS宽度[(2.66±0.65)cm和(1.85±0.46)cm]均大于女性[(2.43±0.51)cm和(1.60±0.42)cm],坐骨结节间距[(9.79±0.84)cm]小于女性[(11.64±1.1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48岁组IFS、QFS宽度[(2.69±0.66)cm和(1.88±0.48)cm]均大于>48岁组[(2.44±0.53)cm和(1.64±0.41)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坐骨结节间距与IFS、QFS宽度间均呈轻度负相关(r=-0.141、-0.159,P均<0.05)。结论 正常成人双侧IFS、QFS宽度无差异,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首诊正畸科上中切牙间隙的误诊误治原因,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3例首诊正畸科混合牙列期上中切牙正常间隙患者误诊误治情况,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本组33例皆被误诊为牙齿错牙合畸形,24例实施了错误治疗,9例实施了不必要正畸治疗,误诊误治原因是医生对上中切牙间隙问题理论知识欠缺,临床经验不足。结论:口腔正畸医生对上中切牙间隙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减少误诊误治发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3岁.主因心前区疼痛伴双上肢脉搏弱2年余而入院.体格检查:T36.5℃,P 64次/分,R18次/分,Bp135/85mmHg.双上肢活动自如,肌力Ⅴ级;右侧桡动脉搏动微弱,胆仍可触及搏动,左侧桡动脉搏动尚可.右侧肱动脉压115/85 mmHg,左侧肱动脉压135/85 mmHg.  相似文献   
9.
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关节疾病及人工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多层螺旋CT具有多排探测器,每周扫描可获得多层断层图像。利用多层螺旋CT图像工作站的后处理功能对原始数据用多种方式重建,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重建图像质量高、重建图像快等特点,并可获得各向同性的任意切面重建图像。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平面进行观察发现病变,同时可利用相对层面的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对可疑病变的部位进行观察。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髋关节形态显示及测量、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创伤骨折等方面将发挥较大作用。计算机技术及CT技术的进展及软骨成像技术的突破,将促使人们更加充分了解生理状态下的人体形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不同CT延迟时间及扫描时间前提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优化CT机器扫描计划,获取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疑诊下腔静脉或下肢静脉疾病的60例患者进行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造影,随机分成3组.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A组延迟时间50s、扫描时间10~20s.B组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C组延迟时间20s扫描时间30~40s.所有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及MIP重建,按照4个等级评估下肢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图像质量不全相同,B组与C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均为良或优,A组与B、C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可.结论: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采用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