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3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 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风险评估对上海6岁儿童进行龋病分级管理,并评价临床效果。 方法2018年在上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郊4个区19所学校2127名儿童参与调查,按学校随机整群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参照美国儿童牙科学会(AAPD)提出的龋病风险评估指南(CAT),评估所有参与研究儿童的患龋风险等级,得到基线。试验组儿童根据高、中、低患龋风险等级,按照CAT中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实施龋病分级管理。对照组儿童按照上海市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干预1年前后的患龋情况及新发龋发病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共1691名儿童参与了2019年复查,失访率为20.50%。去除部分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有效口腔检查表与问卷调查表的儿童共1655名,其中试验组826人、对照组829人。2018年参与研究儿童总患龋率为62.25%,干预1年后,总患龋率升高至68.22%,其中试验组儿童患龋率的升高程度低于对照组。试验组儿童干预1年后患龋风险等级升高比例远低于对照组儿童。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新发龋发病率分别为37.6%、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954,P = 0.000)。每天三餐之外进食含糖零食或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31,OR对照 = 0.573;P试验 = 0.002,OR试验 = 0.471)、晚上睡前吃甜点或喝甜饮料的频率(P对照 = 0.043,OR对照 = 0.708;P试验 = 0.026,OR试验 = 0.706)、每天刷牙次数(P对照 = 0.000,OR对照 = 0.456;P试验 = 0.000,OR试验 = 0.178)是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共同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组儿童的龋病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孩子开始刷牙的年龄(P = 0.037,OR = 0.380),开始刷牙年龄越小,患龋可能性越低。局部涂氟为试验组儿童的龋病保护性因素(P = 0.000,OR = 0.554)。 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龋病分级管理能有效降低上海6岁儿童患龋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各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内从事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其与儿童患龋率的相关性,为制定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对上海市及16个区级口腔病防治机构及社区卫生中心从事口腔公共卫生工作的兼专职人员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分层整群法于2014年在上海市16个区抽取544名5岁及316名12岁儿童,2016年各区抽取3086名5岁及2015名12岁儿童,按照WHO口腔健康检查标准进行患龋情况检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2014年和2016年人力资源构成比,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各区人力资源状况与儿童患龋率的关系。结果 2016年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人员共887人,数量比2014年增加了15.34%,但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减少了72.58%,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减少了66%,专职人员减少了53.35%。口腔公共卫生人员与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学生数比为1∶1984。5岁和12岁儿童患龋率分别为55.4%和 28.9%,龋均分别为 2.69 和 0.57,较 2014 年均有下降,2016年各区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与专职人员比例与儿童龋病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越大,5 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越低;专职人员比例越大,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越低。结论 增加口腔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做好口腔疾病的分级诊疗,是促进上海市口腔公共卫生工作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上海市5岁儿童出生体重、现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上海市随机抽取4925名5岁儿童,开展口腔检查,并记录患龋情况。通过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获取儿童的出生体重、现BMI信息。排除1204名数据缺失儿童,共3721名儿童纳入本研究。根据出生体重将所有儿童分为低出生体重组(< 2500 g)、正常出生体重组(2500 ~ < 4000 g)和高出生体重组(≥ 4000 g),再根据现BMI将各组儿童分为消瘦的低BMI亚组(BMI < P5)、正常BMI亚组(P5 ≤ BMI ≤ P85)和超重/肥胖的高BMI亚组(BMI > P85),分析出生体重、现BMI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 完成检查的3721名儿童,其患龋率为53.86%,龋失补牙数(dmft)为2.38 ± 3.33。低出生体重组、正常出生体重组和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分别为49.65%、53.55%和59.93%,dmft分别为2.14 ± 3.13、2.37 ± 3.33、2.62 ± 3.36。高出生体重组的患龋率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及低出生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5、4.58,均P < 0.05)。高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的患龋率(61.21%)显著高于正常出生体重组的正常BMI亚组(53.61%)和高BMI亚组(51.52%),也高于低出生体重组正常BMI亚组(49.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1、5.65、4.10,均P < 0.05)。结论 高出生体重(≥ 4000 g)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较高。高出生体重、现BMI正常的上海市5岁儿童患龋率仍要高于出生体重正常(2500 ~ < 4000 g)而现BMI高的儿童。高出生体重可能是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果洛州")地区内12岁儿童口腔状况和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及行为习惯,为当地制定口腔卫生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果洛州玛沁县和久治县的402名12岁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口腔健康检查内容包括齲齿、牙周状况等,问卷调查内容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与7岁儿童龋病的关系。 方法2014年在上海市黄浦区某小学抽取498名7岁儿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方法及标准,由经培训的口腔医生检查儿童口腔,记录龋失补情况,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儿童出生体重。排除67名未提供出生体重儿童,共431名儿童纳入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或多组间患病率差异,t检验和Dunnett法检验两组或多组间龋失补牙数以及出生体重差异,Logistics回归法分析出生体重与重度龋病的关系。 结果研究对象患龋率为70.1%,龋失补牙数(dmft+DMFT)为3.44 ± 3.55,出生体重为(3.30 ± 0.51)kg。出生体重<2500、2500~ 2999、3000~ 3499、3500~ 3999和≥4000 g的7岁儿童龋失补牙数分别为4.09 ± 4.23、2.25 ± 2.48、3.42 ± 3.59、3.76 ± 3.56和4.11 ± 4.06,重度龋(dmft+DMFT≥5)患病率分别为40.9%、15.9%、35.0%、39.4%和41.7%。在出生体重≥2500 g儿童中,重度龋儿童的出生体重显著大于无龋儿童和轻中度龋儿童(出生体重均值差无龋-重度龋=-0.12,P出生体重无龋-重度龋=0.047;出生体重均值差轻中度龋-重度龋=-0.14,P轻中度龋-重度龋= 0.009)。用Logistic回归调整性别因素后,以出生体重2500~ 2999 g为参考组,<2500、3000~ 3499、3500~ 3999和≥4000 g的重度龋比值比(OR)及P值分别为OR<2500 g= 3.37(95%可信区间1.13~ 10.05),P<2500 g= 0.030;OR3000~ 3499 g= 2.69(1.28~ 5.67),P3000~ 3499 g= 0.009;OR3500~ 3999 g= 3.16(1.46~ 6.84),P3500~ 3999 g= 0.004;OR≥4000 g= 3.45(1.33~ 8.98),P≥4000 g= 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出生体重与7岁儿童龋失补牙数及重度龋患病率呈先降后升关系,出生体重过低或过高均可能是重度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上海市12岁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患病情况,分析其与前牙咬合的关系。方法 于2018年在上海市16个区随机抽取816名12岁青少年,通过触诊和听诊进行颞下颌关节检查及前牙咬合关系检查,建立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与前牙咬合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808名12岁青少年完成检查,其中120名存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患病率为14.9%,症状以开口型偏斜为主(占9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牙列中线偏斜、前牙深覆牙合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的发生相关,其中主要是与开口型偏斜相关。结论 上海市12岁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主要表现为开口型异常,深覆牙合伴下牙列中线偏斜会增加开口型异常的风险,临床中应对该类人群进行密切观察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Eichner分类法代表牙缺失状况,研究上海市老年人牙缺失、修复情况及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现状,同时探讨生命质量与牙缺失、义齿修复与否的相关性。方法:以65~74岁年龄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747名受试者纳入研究。使用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检查方法及问卷,收集受试者的缺牙状况、生命质量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非参数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79.1%的受试者存在牙缺失,35%的受试者未曾接受义齿修复。Eichner分组后,仅A1、A2和C3组受试者的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eneral oral health assessment index,GOHAI)得分高于平均分,B组得分最低。GOHAI得分与受试者修复与否,全身健康状况及Eichner分组有显著相关性(P<0.05)。Eichner分组中,除C2组因样本量原因出现偏差外,其余Eichner组中,未修复受试者的GOHAI得分均低于已修复受试者。而在有缺牙未修复的人群中,81.2%的受试者认为自己牙没有问题或牙病不重。结论:上海市65~74岁老年人中牙缺失问题严重,但进行义齿修复的老人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与牙缺失状况、义齿修复与否及全身健康相关。应加强对缺牙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宣教,及时修复缺失牙,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