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7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18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212篇
口腔科学   44篇
临床医学   792篇
内科学   671篇
皮肤病学   44篇
神经病学   254篇
特种医学   332篇
外科学   295篇
综合类   1527篇
预防医学   43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526篇
  2篇
中国医学   579篇
肿瘤学   181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86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7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AD患者(AD组)和年龄与之相匹配的30名志愿者(对照组),按年龄段各分为6个亚组[55~59岁(n=3)、60~64岁(n=4)、65~70岁(n=9)、71~74岁(n=5)、75~80岁(n=6)、>80岁(n=3)],测量双侧海马、红核、尾状核、杏仁体、壳核ADC值,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AD组红核左、右侧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22)。AD组不同年龄亚组右侧海马、双侧尾状核、右侧壳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同年龄亚组双侧海马、壳核、尾状核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组右侧海马(r=0.615,P<0.001)、右侧壳核(r=0.653,P=0.001)及双侧尾状核(左侧:r=0.397,P=0.030;右侧:r=0.429,P=0.020)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ADC值随年龄增加而增大。ADC值可为临床预测和早期诊断AD脑内右侧海马和壳核、双侧尾状核神经退行性病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术中肿大纵隔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点,探讨EBUS-TBNA超声内镜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期提高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恶性病变的活检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1月行EBUS-TBNA患者的超声内镜图像。我们使用以下EBUS超声内镜特征来预测淋巴结的良恶:回声,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纵横比,形态,边界,淋巴门有无,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分级。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最终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肿大淋巴结EBUS-TBNA超声内镜下的特征与良恶性的相关性,以 P<0.05 为标准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1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的227个淋巴结进行回顾性分析,67.4%的肿大淋巴结被证实为恶性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声、长轴及短轴的长度、正常淋巴门结构的消失是诊断恶性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纵隔恶性淋巴结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可以通过这些超声特征提高EBUS-TBNA对纵隔恶性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4.
以肌强直起病的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肌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肌病临床少见 ,其起病形式隐匿而特殊 ,尤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者临床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近年来 ,我们收治 2例以肌强直形式起病的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肌病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男 ,3 9岁。因四肢无力伴发紧 2个月入院。近 2个月患者感四肢酸胀无力 ,活动时沉重 ,动作缓慢 ,伴肌肉胀痛 ,以手肌和面肌明显 ,咀嚼食物时双颞肌球形隆起 ,言语缓慢 ,张口困难 ,舌僵硬 ;近 7~ 8个月感乏力、易疲劳 ,体重增加。曾疑诊肌强直症。家族史 (- )。查体 :T3 5 .2℃ ,HR48次 / min,Bp15 / 10 k Pa。神志清 ,面部肿胀 ,甲状腺不大 ,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16例经内窥镜及病理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钡餐检查表现,初步探讨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放射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Barrett食管的内窥镜和气钡检查的记录及表现,着重探讨气钡检查的X线表现。结果:食管内窥镜和组织学检查全部病例均有炎症改变,其他可见胃食管反流、食管溃疡和食管腺癌。放射学钡餐检查结果:Barrett食管炎4例,Barrett食管溃疡7例,Barrett食管癌5例。结论:Barrett食管及其并发症至今无明确放射学征象,改进对“Z”线的检查技术和方法,有可能提高其发现率。钡餐发现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同时并发食管炎、食管溃疡及食管癌者均应考虑到本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用24只SD大鼠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脊髓损伤加GDNF组(实验组),应用Hochess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计算凋亡指数;手术后应用行为学(BBB评分)观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后1、2周实验组凋亡指数(10.86±0.99、14.32±1.27)较对照组(13.85±1.54、16.4l±1.28)降低(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N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1993年10月~2005年2月,我科治疗心脏黏液瘤15例。手术无死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历年来,我院收治的软组织损伤疾病中,以头晕、恶心、心慌,头痛为主症来诊者较为常见,单一手段虽疗效不错,但有相当病人疗程较长。我们采用多种措施配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马某某,女,35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患者以颈部不适,活动受限伴头晕、心慌,轻微恶心之主症,诊为“颈椎病”入院治疗。经按摩,牵引等治疗,颈部诸症减轻甚快。但病人头晕减轻不明显。查体:  相似文献   
9.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0例急性脑血管病(CVD)患者及32位正常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急性CVD组患者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血清MBP含量与急性CVD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检测血清MBP含量对急性CVD诊断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