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7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设计制作3D打印截骨导板用于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评价其临床应用的精准度。方法 8例因肿瘤致Brown Ⅱ类缺损患者纳入研究,术前设计制作3D打印截骨导板及赝复体,术中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完成手术,即刻戴入赝复体修复缺损,将术前虚拟计划与术后CBCT融合,对整体及局部区域行偏差分析评价手术精准度。应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8例患者肿瘤均未复发,实际手术与虚拟手术最大偏差为(5.26±0.58)mm,平均偏差(1.10±0.25)mm,整体及局部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下的Brown Ⅱ类缺损修复术取得较好的手术精准度,为上颌骨同期修复重建提供了保证,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口腔定位支架对头颈部放疗患者口腔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VIP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运用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月。对方法学相似的研究合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其余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研究、2项回顾性队列研究、1项前瞻性观察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口腔定位支架进行头颈部放疗患者的中重度黏膜炎及严重味觉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小于不使用口腔定位支架的患者(均P < 0.001);使用口腔定位支架有减轻口干症的趋势。结论    口腔定位支架在头颈部放疗中对口腔正常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浓硫酸酸蚀聚醚酮酮(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不同时间对其与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的影响,为临床使用PEKK修复体的粘接操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备PEKK试件44个,随机平均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仅用水磨砂纸打磨;B组、C组、D组为实验组,分别用98%浓硫酸酸蚀经打磨试件表面5 s、30 s、60 s。另外,每组随机抽取1个试件用慢速切割机制备出剖面,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剖面的表面形貌。4组试件与牙本质通过树脂粘接后在37℃蒸馏水浸泡24 h,测量剪切粘接强度后统计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体视显微镜检查试件断裂界面,统计粘接失败类型。结果B组PEKK试件酸蚀处理后剖面呈海绵状且孔隙大小均匀,C组、D组可见试件剖面有破坏状孔蚀样结构;剪切粘接强度B组(16.84±1.84)MPa、C组(12.33±1.22)MPa和D组(6.44±1.18)MPa均大于A组(3.99±1.06)MPa(P<0.05),其中B组与牙本质的剪切粘接强度最高(16.84±1.84)MPa。结论采用98%浓硫酸酸蚀PEKK表面5 s处理方法可以使PEKK与牙本质获得较好的剪切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颌面部肿瘤切除、交通意外伤等导致的颌面缺损临床上越来越常见,发生率高达0.24%。颔面赝复是采用人工材料治疗颌面缺损的一种手段,其治疗特点是多学科、跨专业,因此非常适合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医师与其他临床科室同行共同开展。例如对于整形外科治疗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口腔医师可以开展包括暂时性一过渡性一永久性三个阶段的上颌骨阻塞器序列治疗,分别从术前一术中一术后全方位地配合外科医师恢复颌骨术后缺损、重建口颌生理功能;对于唇腭裂患儿,适于从患儿一出生就开展无创性的新生儿术前矫治工作,利用患儿自身发育潜能较大限度地纠正颌面缺损畸形,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对于耳鼻喉和眼科医师来说,口腔医师可以采用语音球恢复因手术切除造成的软腭缺损,重塑患者语音和吞咽功能;还可以为患者制作义鼻、义耳、义眼等假体修复难以通过自体组织修复的颜面部缺损。此外对于放疗科和肿瘤科来说,口腔医师可以在术前为颌面部肿瘤患者进行口腔状况评估及相应治疗,避免术后拔牙导致的放射性骨坏死;术中制作各式放疗护具,以最大限度避免正常组织遭受射线照射;术后可以为患者制作含氟牙托以减少牙齿继发龋的发生。综上,颌面赝复可以为口腔医师和临床医师搭建一座沟通桥梁,共同服务患者、提升治疗水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角度可塑性纤维桩核对上颌中切牙牙根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个离体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核修复,B组用Co-Cr合金桩核修复,两组均分别采用0°,10°,20°,30°,40°的改向修复方式,核外部制作标准厚度金属冠。将试件底座固定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采用与牙根长轴成45°夹角的加载方式直至试件折裂。记录其折裂方式和折裂时最大负荷值。结果:A、B组之间最大负荷值有显著差异(P<0.05)。相同倾斜角度下最大负荷值A组>B组;A、B两组最大负荷值由0°~40°均逐渐递减,角度增大后纤维桩核组最大负荷值高于铸造金属桩核组。折裂方式:A组主要为牙颈部折裂,B组主要为牙根纵折。结论:金属桩核与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核修复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牙时,桩核舌向倾斜在30°之内均能满足临床需求,与金属桩核相比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核可以有效的减少牙根纵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cro CT在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模型线距测量方面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随机选取10个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石膏模型,设置标志点。用Micro CT对石膏模型进行三维数据采集、逆向工程软件重建,由2名检测者b、c独立进行2次(间隔1周)Micro CT模型测量,1名检测者a用游标卡尺对模型做相同线距测量2次(间隔1周)作为对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手工石膏测量者和Micro CT测量者组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用差值平均值、配对t检验、相对误差评估Micro CT模型测量值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通过Micro CT扫描系统获得新生儿单侧完全性腭裂三维模型,模型形态清晰,范围完整。实验者a、b、c的组内ICC均大于0.99,呈高度一致性;Micro CT检测者自身和检测者之间线距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052 mm;Micro CT组与石膏模型组线距测量最大差值平均数为0.361 mm,相对误差最大值1.97%,配对比较的数据P>0.05。结论:Micro CT能够用于获得精确的腭裂数字化三维模型,在测量模型线距方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的70例M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Vmax)及斑块等进行检测,计算阻力指数(RI),并结合患者的粥样斑块、有无糖尿病等具体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病程≥5年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病程〈5年组(P〈0.05);粥样斑块阳性组的年龄较阴性组高,其IMT明显增厚,RI显著升高,Vmax、Vmin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年龄、病程、糖尿病等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以赝复体为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方法:采用螺旋CT对1名右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颅颌面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中行虚拟残耳切除,获得种植导板并确定赝复体的位置.利用导板定位行残耳切除术及种植体植入术,制作卡杆附着体及树脂支架.采用三维光学扫描仪进行面部的三维成像,将CT数据和三维数据拟合,获得最终义耳赝复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选域激光烧结技术制作义耳蜡型,并翻制成硅胶义耳.结果:最终完成的义耳赝复体与种植修复前的赝复体形态位置完全一致,组织面与缺损区表面完全贴合,其形态、高度与对侧完全一致,患者对颜色、外观非常满意.结论:基于赝复体指导的义耳种植术前设计与修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理念,值得在颜面部缺损赝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患者行骨肿瘤的广泛切除和人工假体置换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13~72个月(平均为30个月),按Enneking法评定功能,≥23分8例,15~22分5例,<15分2例,优良率达到86%.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伸0度、屈90度~150度.1例于术中发生主要血管损伤,1例发生肌瓣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