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14篇
  免费   5201篇
  国内免费   116篇
耳鼻咽喉   331篇
儿科学   1312篇
妇产科学   908篇
基础医学   6256篇
口腔科学   1243篇
临床医学   5736篇
内科学   8862篇
皮肤病学   707篇
神经病学   3615篇
特种医学   18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136篇
综合类   1482篇
一般理论   26篇
预防医学   5309篇
眼科学   842篇
药学   3852篇
  2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2373篇
  2021年   617篇
  2020年   386篇
  2019年   654篇
  2018年   744篇
  2017年   552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775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1442篇
  2012年   2092篇
  2011年   2108篇
  2010年   1213篇
  2009年   1180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2057篇
  2006年   2024篇
  2005年   1946篇
  2004年   1765篇
  2003年   1693篇
  2002年   1650篇
  2001年   1555篇
  2000年   1485篇
  1999年   1477篇
  1998年   601篇
  1997年   472篇
  1996年   479篇
  1995年   488篇
  1994年   427篇
  1993年   481篇
  1992年   1210篇
  1991年   1125篇
  1990年   1074篇
  1989年   1043篇
  1988年   972篇
  1987年   967篇
  1986年   985篇
  1985年   894篇
  1984年   770篇
  1983年   632篇
  1982年   427篇
  1981年   349篇
  1979年   581篇
  1978年   484篇
  1977年   366篇
  1976年   380篇
  1974年   431篇
  1973年   400篇
  1972年   386篇
  1971年   347篇
  1969年   3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建立蒙药绿松石的质量标准。方法 收集不同产地绿松石,共10批。观察绿松石样品和粉末的性状并进行理化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绿松石样品中水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绿松石样品铜元素含量。结果 绿松石为不规则、周围带有黑石的块状物,表面蓝绿色,体重,质硬脆,难砸碎,断面呈贝壳状,蜡样光泽,粉末呈灰绿色,无臭,味淡;理化鉴别结果显示,呈铜盐反应;10批次样品中水分含量为0.41%-3.94%(SD=1.37%),浸出物含量为0.21%-0.81%(SD=0.21%),铜元素含量为3.03%-4.63%(SD=0.63%)。结论 初步拟定绿松石中水分含量不得超多5.0%、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0.10%,铜元素含量应为2.60%-4.84%,制定的标准可用于蒙药材绿松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运用Q-Exactive高分辨质谱结合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广枣药材质量,为朱日亨滴丸源头把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甲醇梯度洗脱30min,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1。采用电喷雾(ESI)质谱离子源,在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检测范围为m/z 100-1500。依据精确质量数以及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标准物质及相关数据库信息,对蒙药广枣药材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定性研究。同时测定10批广枣药材,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建立广枣指纹图谱,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化学成分归属,对鞣花酸进行定量,评价各批次药材的质量。结果 鉴定出广枣中的37种化合物,并以鞣花酸为参照物,建立广枣药材指纹图谱,10批次广枣药材相似均在0.90以上。不同批次广枣药材鞣花酸含量差异明显。结论 建立基于Q-Exactive高分辨质谱结合指纹图谱技术的蒙药广枣药材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为广枣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也为主日亨滴丸源头保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尽管手术操作无菌细致,及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生素,但手术部位感染率仍然很高[1-2]。据报道,我国脊柱手术感染的风险从0.5%~7.8%不等[3-4]。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显著增加脊柱术后感染,感染后治疗的费用可达10多万美元[5],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