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1.
手术部位感染是脊柱手术后常见且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尽管手术操作无菌细致,及时给予适当的全身抗生素,但手术部位感染率仍然很高[1-2]。据报道,我国脊柱手术感染的风险从0.5%~7.8%不等[3-4]。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等疾病显著增加脊柱术后感染,感染后治疗的费用可达10多万美元[5],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犬源耐药性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犬的肛拭子样品191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分群;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氨苄西林、多粘菌素B等13种抗生素药敏检测及耐药谱分析。结果 从样品中分离鉴定出254株大肠杆菌。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对阿米卡星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77.56%,75.98%),对美洛培南和多粘菌素耐药率较低(3.54%,3.94%);其中187株菌表现为对3类以上抗生素的多重耐药表型(73.62%),仅有8株菌对13种药物都敏感(3.15%);宠物犬携带的大肠杆菌耐药率比工作犬更高。结论 研究获得了犬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基本流行病学数据,检测到了对6类12种抗生素耐药的泛耐药菌,首次发现了对包括多粘菌素在内的全部7类抗生素耐药的超广谱耐药犬源大肠杆菌,为深入研究动物源耐药性产生与传播机制以及指导伴侣动物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与弱毒株和无毒株的基因组差异,发现新的基因岛,探讨猪链球菌的基因群水平转移及其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已知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和对可能基因岛的分析基础上,通过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基因岛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并预测其功能。结果发现了一个只存在于猪链球菌2型中国强毒株,而在弱毒株和无毒株中整体缺失的新基因岛,命名为SSGI4。基因岛全长11 269bp,G+C含量(36.8%)明显低于基因组总G+C含量(41.1%),基因岛两端均有10bp的正向重复序列,并且末端携带有噬菌体整合酶基因,显示很可能是通过溶原性噬菌体整合入基因组。基因岛包含11个编码基因,部分基因推测为可能的膜表面蛋白基因或氨基酸结合蛋白基因。结论新发现的基因岛SSGI4具有致病性基因岛的各项典型特征,可能与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的致病性有关,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小鼠模型对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的安全性和免疫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利用猪布鲁氏菌S2株和重组裂解质粒制备出布鲁氏菌菌壳,将布鲁氏菌菌壳、布鲁氏菌S2活菌和福尔马林灭活菌通过腹腔注射免疫小鼠,进行安全性比较分析。监测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水平、脾脏T淋巴细胞分型,并进行免疫攻毒实验。结果与布鲁氏菌弱毒疫苗菌株S2比较,布鲁氏菌菌壳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免疫小鼠后能产生与弱毒菌株相似的血清抗体水平、脾CD3+和CD4+T淋巴细胞反应,并具有与之相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论布鲁氏菌菌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可作为预防布鲁氏菌病的新型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水产品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流行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国标方法 初步分离嗜水气单胞菌,结合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属鉴定并检测毒力基因,测定致病株毒力及耐药谱。结果 319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79株嗜水气单胞菌,分离率87.46%。毒力基因阳性株为24株,阳性率为8.60%,毒力基因阳性株全部为β-溶血并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致病性分离株至少耐受4类抗生素,均为多重耐药株。结论 研究获得了长春地区嗜水气单胞菌的基本流行病学数据,探讨了其毒力谱和多重耐药模式,为嗜水气单胞菌病防控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死亡的野生水鸟标本中分离、鉴定病原菌,评估迁徙鸟类传播人兽共患病原菌的风险。方法 采集的组织标本涂布营养琼脂平板,分别在需氧和厌氧的条件下培养。分离的菌株使用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测序的方法鉴定细菌种属,随后通过PCR的方法检测病原菌携带主要毒力基因的情况。结果 从骨顶鸡、鸬鹚和红嘴鸥等鸟类的组织标本中分离鉴定出霍乱弧菌、沙门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等多种肠道感染相关的病原细菌。霍乱弧菌经PCR鉴定不属于O1和O139血清群,无霍乱毒素和毒素相关菌毛的编码基因,但是有溶血素的编码基因。结论 检测的死亡鸟类个体存在多病原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针对嗜水气单胞菌的16S rDNA和气溶素基因aer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优化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并结合常规PCR方法及分离培养鉴定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和对比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质粒标准品的敏感性为10拷贝/反应,是常规PCR检测方法的100倍;该方法检测12种其他种属细菌时未出现假阳性;对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其敏感性同样高于普通PCR,定量检测目的基因的拷贝数与样品中目的菌的分离率成正比。结论本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用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诊断、疾病防控及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温度控制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的表达,制备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壳,鉴定其裂解效率并观察其形态。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噬菌体PhiX174裂解基因E并克隆到质粒pBV220中,将重组质粒导入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重组菌株O157∶H7(pBV220::E)培养温度从28℃突升至42℃,每20min检测菌液OD600值,绘制重组菌株生长曲线。体外菌落计数计算裂解效率,并通过电镜观察菌壳结构。结果获得了PhiX174裂解基因E全长基因及重组质粒,构建了大肠杆菌的重组菌株。重组菌菌液OD600值在温度突升至42℃后40min后开始显著下降,80min后OD600值趋于平稳。细菌的裂解效率为98.4%。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经诱导后,O157∶H7细菌内容物可以通过细菌表面的孔道流出,从而形成菌壳。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大肠杆菌O157∶H7菌壳,为将来进一步研究O157菌壳的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炭疽芽孢杆菌临床分离株和疫苗株的鉴别诊断方法,为炭疽疫情判断和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炭疽芽孢外壁胶原样蛋白的编码基因bclA和pXO1质粒上的aat序列为靶点,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片段多态性和测序结果分析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在生物安全3级实验室分离炭疽菌体蛋白,使用MALDL-TOF/TOF质谱仪进行检测,BioTyper软件分析图谱。结果炭疽分离株与Ⅱ号、无荚膜疫苗株,VNTR分析结果均有不同。2个分离株测定bclA基因序列全长均为1 113 bp,编码的蛋白包含66个GXX重复和5个BclA重复。质谱分析发现,2个分离株菌体蛋白表达峰图基本一致,而2个疫苗株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鉴别炭疽临床分离株和疫苗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