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是制备低密度脂蛋白亲和吸附剂,用于去除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首先以悬浮分散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和纤维素微球载体,然后固定磷酸吡哆醛和磷酸盐配基,制备出三种吸附剂,并进行体外静态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吡哆醛吸附剂对LDL最大吸附量为1.30mg/mL,磷酸盐型壳聚糖和纤维素吸附剂对LDL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72mg/mL和3.12mg/mL,并且吸附量随配基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种吸附剂对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吸附。对吸附剂的灭菌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型纤维素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第一次报道磷酸盐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对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男性膀胱癌术后5年复发的患者,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常见的15个临床、病理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中位无肿瘤生存期为12个月(95%CI 10.347~13.653)。术后1、5年复发率分别为55.6%及87.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发病年龄、术前吸烟史、肿瘤分期、复发时临床症状与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相关。基于以上4种变量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各组中位无肿瘤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首次发病年龄≥61岁、术前有吸烟史、病理分期≥T2期及复发时无症状为男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4种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能够指导临床对男性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机器人腔镜手术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8例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对新辅助靶向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舒尼替尼组10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直径为(5.21±0.71)cm,治疗后为(4.36±0.82)cm,P=0.024;索拉非尼组7例患者治疗前原发灶直径为(5.14±1.13)cm,治疗后为(4.6±1.4)cm,P=0.442;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1例患者原发灶直径由5.2cm降至4.5cm;18例患者的原发灶直径由(5.18±0.85)cm降至(4.46±1.03)cm,P=0.029。接受舒尼替尼患者治疗前肺转移灶直径为(3.44±0.19)cm,治疗后为(2.87±0.19)cm,P=0.049;接受索拉非尼患者治疗前肺转移灶直径为(3.13±0.18)cm,治疗后为(2.73±0.18)cm,P=0.141;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患者肺转移灶直径由2.8cm降至2.2cm;18例患者的肺转移灶直径由(3.28±0.13)cm降至(2.77±0.13)cm,P=0.009。接受舒尼替尼患者肝转移转移灶治疗前为3.5cm,治疗后为2.6cm;接受索拉非尼的患者治疗前肝转移灶直径为4.1cm,治疗后为3.8cm;接受阿西替尼治疗的患者肝转移灶直径由3.3cm降至2.2cm;3例患者的肝转移灶直径由(3.63±0.24)cm降至(3.10±0.35)cm,P=0.278,所有接受新辅助靶向治疗的患者仅发生1~2级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接受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其中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RN)1例。接受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为(12.64±1.69)min。术前与术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新辅助靶向治疗可降低转移性肾癌的原发肿瘤直径,为患者赢得行NSS时机。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具有热缺血时间短、创伤小等优势,可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肾脏功能,使患者长期受益。这一结论仍需要大量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生物信息学的发展为通过在线软件预测新基因的相关信息提供了众多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信息。文中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泛素结合酶2S(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2S, UBE2S)生物学功能。方法以人肝癌HepG2细胞为材料,从构建的cDNA文库基因组中筛选和克隆了UBE2S基因。利用NCBI的BLAST在线分析工具分别对GenBank的非冗余核酸数据库和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NCBI ORF finder在线分析工具预测开放阅读框;利用ExPASy在线工具ProtParam统计基因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并预测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应用ProtScale程序进行蛋白质的疏水性分析;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采用在线工具( nibb.ac.jp/form.html)预测,通过NCBI数据库GenBank分析蛋白质保守结构域;采用Protfun在线工具预测UBE2S的功能分类;采用同源模型服务软件SWISS-MODEL预测UBE2S的三维结构;采用MEGA5.05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UBE2S基因编码241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为23770,理论等电点为8.81。跨膜结构域分析表明,UBE2S蛋白不含跨膜位点;亚细胞定位预测,UBE2S蛋白具有生长因子、离心通道、结构蛋白功能的概率为8.904、0.313和0.291。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碱基序列与已经报道的其他12个物种的相似率为90%~97%,且符合种属之间的进化关系。结论 UBE2S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不仅丰富了其家族基因信息,还将为后续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实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0月支气管肺炎住院患儿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吸氧、抗病毒、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加用可必特及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咳嗽消失、缓解喘憋及缩短肺部啰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97.44%,对照组治愈率为66.67%。结论可必特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有显著疗效,适合婴幼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肿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后肾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行NSS治疗的115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5例,女40例。年龄(49.50±12.94)岁;体质指数(24.59±3.59)kg/m 2;肿瘤最大径(3.66±1.32)cm;R.E.N.A.L.评分(6.43±1.60)分。术前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48.22±11.48)ml/(min·1.73m 2),健肾GFR(49.73±11.96)ml/(min·1.73m 2),总GFR(97.95±21.32)ml/(min·1.73m 2)。术前患肾有功能肾组织体积(FPV)(132.23±9.11)cm 3。6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54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记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WIT)、术后病理结果。记录术后6个月的血肌酐、患肾GFR、健肾GFR、总GFR、GFR保存率(术后GFR与术前GFR的比值)、患肾FPV、患肾FPV保存率(术后患肾FPV与术前FPV的比值)。患肾FPV通过手术前后的CT影像使用椭球体近似法测量。手术前后GFR和患肾FPV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研究因素与患肾GFR保存率间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患肾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以WIT=25 min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25 min组和>25 min组,比较两组术前患肾GFR,以及术后6个月的患肾GFR和患肾GFR保存率。结果:本组1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135(75~245)min,WIT(24.57±5.51)min。患肾术后GFR(35.50±7.81)ml/(min·1.73 m 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肾GFR保存率为(74.65±11.10)%。术后6个月患肾FPV保存率为(84.28±4.37)%,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少(P<0.001)。患肾FPV保存率与患肾GFR保存率呈极强正相关(r=0.802);WIT与患肾GFR保存率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患肾GFR(b=-0.150,P=0.008)、WIT(b=-0.443,P<0.001)、患肾FPV保存率(b=1.638,P<0.001)是患肾GFR保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WIT>25 min组和≤25 min组的患肾GFR保存率分别为(68.77±10.88)%和(79.34±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WIT较短(<30 min)的情况下,正常肾组织数量的保留是影响NSS术后肾功能预后的重要因素,有限的WIT起次要作用。在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更多的正常肾组织,同时尽量将WIT控制在25 min以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膜性肾病(MN)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 4)、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及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MN患者120例,其中不典型膜性肾病(UAMN)的患者40例,特发性腹膜性肾病(IMN)患者40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者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常规、凝血指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并检测Angptl4、CTLA-4及25-(OH)D3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3组膜性肾病组患者血白蛋白、24 h尿蛋白、TG、TC、CREA、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患者各实验室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膜性肾病患者PT、TT、APTT及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膜性肾病患者与对照组凝血因子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研究对象K值、R值、α角、M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研究对象Angptl4、CTLA-4及25-(OH)D3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ngptl4、CTLA-4及25-(OH)D3分别与TEG各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Angptl4、CTLA-4及维生素D测定对于膜性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及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24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53例(42.7%)有肺外损害表现,以泌尿、消化、血液、心血管系统损害多见,分别为21例(39.6%)、19例(35·8%)、11例(20.76%)、9例(17.0%),关节、肌肉损害、神经、皮肤粘膜损害少见,分别为3例(5.7%)、2例(3.8%)、2例(3.8%)。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除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外,易致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易误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管复康片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5例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脉管康复片口服,对照组予安慰剂组口服,治疗3年,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在3年内血流量不足及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管硬化及动脉瘤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量不足、内瘘狭窄、血管硬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及动脉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复康片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显著,可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