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吸附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7例RA患者随机分为RA免疫吸附剂治疗 35例 (治疗组 )和非吸附治疗 32例 (对照组 )。将治疗组患者动脉血流经RA免疫吸附剂 ,吸附后由肘静脉回输入体内。随访 8~ 30个月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经 1~ 2次吸附治疗 ,有效率 97% (34/ 35 ) ,较对照组 6 9% (2 2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完全缓解率治疗组 83% (2 9/ 35 ) ,较对照组 5 0 % (16 / 3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其中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2例 ,完全缓解率 10 0 % (2 2 / 2 2 ) ,较对照组病史 <2年并关节功能状态Ⅱ级者 2 0例 ,完全缓解率 70 % (14 / 2 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病史≥ 2年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4 %(7/ 13) ,较对照组 17% (2 / 12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关节功能状态Ⅲ级者治疗组完全缓解率 5 8% (7/ 12 ) ,较对照组 18% (2 / 11)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免疫吸附剂治疗RA ,优于非吸附疗法  相似文献   
2.
医用吸附剂及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近些年来,“吸附剂”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取得了迅速进展。国内外对新型特效吸附剂的研制、加工改进、临床实验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吸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并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吸附剂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口服和血液灌流清除人体内某些内源性和外源性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氧载体,从海水中提取氧气,为人类在水下活动提供氧源。以聚乙烯醇为载体材料,固定化血红蛋白,制备氧载体。研究了该氧载体的氧解离性能以及戊二醛和六磷酸肌醇对氧载体氧解离性能的影响。血红蛋白的固定量达0.6g/g,氧化法测得氧载体的氧解离率为53.3%。戊二醛后交联提高了氧载体的稳定性。六磷酸肌醇使氧解离率由24.8%提高到60.0%。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制备壳聚糖微载体在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甲苯—四氯化碳作有机分散介质,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微米级的壳聚糖微载体。用其进行原代大鼠肝细胞培养,利用相差显横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测定细胞的代谢活性。结果 通过对壳聚糖浓度和戊二醛用量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制成了性能优良的微载体。肝细胞在壳聚糖微载体上保持良好的球形状态,白蛋白分泌可维持7天以上,最高分泌量达到26.7μg/24h/m1。结论 壳聚糖微载体是一种优良的肝细胞培养支架。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是制备低密度脂蛋白亲和吸附剂,用于去除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蛋白。首先以悬浮分散法制备壳聚糖微球和纤维素微球载体,然后固定磷酸吡哆醛和磷酸盐配基,制备出三种吸附剂,并进行体外静态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壳聚糖-磷酸吡哆醛吸附剂对LDL最大吸附量为1.30mg/mL,磷酸盐型壳聚糖和纤维素吸附剂对LDL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72mg/mL和3.12mg/mL,并且吸附量随配基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种吸附剂对高密度脂蛋白均无明显吸附。对吸附剂的灭菌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型纤维素吸附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第一次报道磷酸盐型低密度脂蛋白吸附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各种不同性质的氨基酸为配基通过共价键将其固定在纤维素凝胶微球上制备了类风湿关节炎吸附剂,研究了间隔臂长度和种类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苯丙氨酸(Phe)或色氨酸(Trp)为配基的吸附剂对类风湿因子有较高的清除率,是较好的配基;吸附剂的间隔臂对其吸附性能有较大影响,随着间隔臂的加长,吸附剂对类风湿因子的清除率相应增加:以Phe为配基时对IgGRF的清除率由48.7%增加到59.6%,以Trp为配基时对IgGRF的清除率由46,2%增加到60.1%:采用支化间隔臂可明显提高配基的固定量,吸附剂对类风湿因子的清除率亦显著提高(以Phe为配基时对IgGRF的清除率为74%)。以长耳白兔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外血液灌流实验显示此类吸附剂对血液中血细胞、血浆蛋白、血浆电解质的影响很小,该吸附剂的血液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可吸收骨折固定物作为有前途的生物固定材料,正日益受到重视,其研究在不断进展。本文重点综述了可吸收固定物实验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文献,较全面地介绍了临床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8.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目前研究较为活跃的领域。1977年发现的无环鸟苷[ACV,9-(2-羟基乙氧基甲基)鸟嘌呤],于1982年被批准临摩使用于治疗包括病毒性肝炎在内的病毒性疾病。1982年,国外又合成出 DHPG[9-(1,3-二羟基-2-丙氧基甲基)鸟嘌呤],体外抗病毒实验证明其具有比 ACV 更强的抗病毒作用,溶解度大,毒副作用小,被认为是很有前途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的合成应用及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聚乳酸单体的合成,精制和聚合条件对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的影响。用电导法测定了聚乳酸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速度。将聚乳酸薄膜用于动物外科手术作防粘连材料,表明该膜具有较理想的防粘连效果;用它包埋丝裂霉素C表明其对动物身上的CM—180肉瘤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低毒性能。  相似文献   
10.
1965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华人科学家张明瑞教授(TMS Chang)首先证明哺乳动物的活细胞可以用成滴技术包裹在半透膜内,成为人工细胞,为细胞的免疫隔离移植开辟了道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型人工器官(Bioartificial Organ)或称生物杂化型人工器官(Hybrid Artificial Organ)是新的医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