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案例资料 1.1简要案情 死韩某(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史。因再发心慌、胸闷半月于某年2月15日住院治疗,入院后给予降血压、改善心肌供血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心慌、胸闷症状好转。3月3日10时,死在输葛根素注射液后突发腰背部剧痛,解酱油色尿15ml,并感恶心、呕吐。连续查血常规m由入院时153g/L进行性下降至99g/L;尿常规BLD+++.PH6.0,出凝血功能示:APTT72.7s,TT85.8S,PT31.5S。INR2.45。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0时40分患经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3日20时40分死亡。因家属对其死因有疑义,遂委托本院对其进行法医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抗原修复对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冰冻切片免疫组化结果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用4%多聚甲醛经心腔灌注、固定后,分别经15%及30%蔗糖梯度脱水后进行冰冻切片(10μm),取相同部位切片20张,用兔抗Ach-M2受体多克隆抗体和小鼠抗DA-D2受体多克隆抗体作S-P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经抗原修复的冰冻切片组的阳性结果比未经抗原修复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本实验首次发现多聚甲醛固定的组织冰冻切片经抗原修复可以提高免疫反应敏感性或提升抗体效价。机制可能与多聚甲醛固定后对抗原有封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 cerebral concussion,MCC)对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为二次冲击综合征(SI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装置复制三重的MCC大鼠模型;应用平衡木实验(BBT)及噪音横杆跑动实验(BWT)于伤后1~10d对MCC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测试结果.结果 与对照组(60.00±0.00)s比较,MCC组大鼠在伤后第1天平衡时间明显缩短至(54.50±13.89)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4天恢复正常.BWT结果显示伤后第1天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10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分别为:(20.54±21.89)s、(14.34±18.71)s、(14.50±20.76)s、(13.84±18.99)s、(9.48±15.51)s、(4.99±2.45)s、(5.98±7.28)s、(4.38±2.98)s、(5.60±9.28)s和(6.74±10.75)s.除第9天外,其他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WT评分结果 显示伤后第1~3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1.91)s、(4.37±1.65)s和(4.37±1.65)s.结论 MCC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恢复快,协调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讨肿瘤相关基因CD44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发现乳腺癌致病基因或者遗传易感基因,为乳腺癌的基因筛查、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收集乳腺癌患者265例及健康女性样本290例,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二代测序技术对CD44rs11607862、rs13347、rs7116432、rs8193等4个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对其中235例患者的肿瘤大小、是否转移进行结果比较。结果未发现该4个位点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与健康人有显著差异。但是在对肿瘤患者的分析中发现,rs13347位点GG基因型患者较CC/CG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更低。结论 CD44的rs13347位点与乳腺癌的转移有一定相关性,rs11607862、rs7116432、rs8193等3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度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样本及资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泛软组织挫伤并长时间捆绑致挤压综合征死亡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广泛软组织挫伤并长时间捆绑致挤压综合征死亡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三重脑震荡(MCC)大鼠模型,观察MCC鼠不同结构神经元及轴索的病理学变化,探索运动员多次脑震荡损伤机制。方法用金属单摆闭合性脑损伤打击装置复制大鼠MCC模型48只,随机分为1、2、4、8、16和24d组(n=8)。另设正常对照组(n=8)。定时戊巴比妥钠麻醉,4%多聚甲醛心腔灌注处死,取脑。用Nissl染色、Bielschowsky银染和Weil髓鞘染色显示神经元、轴索和髓鞘,对固缩变性神经元数目、轴索直径和髓鞘变性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①1~24d皮层、海马和脑干网状结构神经元不同程度固缩变性,以2d组为重;②轴索不同程度的肿胀、变形、排列紊乱、收缩球形成;轴索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以2、4d组最为明显(P〈0.05);③髓鞘肿胀、淡染,灰度值增高,与对照组相比,1~16d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MCC后,脑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弥漫性的固缩变性,轴索肿胀、髓鞘淡染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防御性医疗行为产生的原因和特点,结合医疗免责的原则与标准,探讨建立医疗免责与减少防御性医疗行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脑震荡(Multiplecerebralconcussion,MCC)对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的影响,并为二次冲击综合征(SI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金属单摆式闭合性脑损伤装置复制三重的MCC大鼠模型;应用平衡木实验(BBT)及噪音横杆跑动实验(BWT)于伤后1~10d对MCC大鼠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分析测试结果。结果与对照组(60.00±0.00)s比较,MCC组大鼠在伤后第1天平衡时间明显缩短至(54.50±13.89)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4天恢复正常。BWT结果显示伤后第1天步入潜伏期明显延长,第2天开始恢复,至第10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分别为:(20.54±21.89)s、(14.34±18.71)s、(14.50±20.76)s、(13.84±18.99)s、(9.48±15.51)s、(4.99±2.45)s、(5.98±7.28)s、(4.38±2.98)s、(5.60±9.28)s和(6.74±10.75)s。除第9天外,其他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WT评分结果显示伤后第1~3天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1.91)s、(4.37±1.65)s和(4.37±1.65)s。结论MCC大鼠存在不同程度的平衡运动与认知功能障碍,平衡功能恢复快,协调运动与认知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基因在早期心肌缺血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非手术对照组,并将手术组心肌标本按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又分为心肌缺血组和非缺血组,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按冠状动脉结扎时间段不同又分为0、15、30、60和120min五个亚组,通过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测定每个样本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水平,同时以大鼠B-actin基因作为内参对照。结果①心肌缺血组组织蛋白酶L在120min的表达明显低于30和60min两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非缺血组大鼠手术后15min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thepsinL基因可能参与早期缺血心肌的病理生理调节过程,对该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有望在对心肌早期缺血发病机制的认识、心肌缺血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诊断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脑损伤动物行为学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脑损伤往往造成伤者感觉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建立了多种创伤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及动物行为学评价方法来评价创伤后脑损伤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就行为学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