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开展脐门静脉造影的介入放射学,弥补肝动脉化疗的不足,探讨肝脏内恶性肿瘤化疗的新途径。本文对8例男性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患者作脐静脉穿刺造影测得肝圆韧带内脐静脉自肝门静脉左支囊都至腹壁脐切迹全长为19.4±4.3 cm。讨论了脐门静脉造影的优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激酶双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对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例,研究组)首先建立静脉通道,将90万U尿激酶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同时行3D DSA检查确定梗死的脑动脉及血栓部位,采用微导丝机械性碎栓及小剂量尿激酶颅内动脉溶栓;同期治疗的16例(对照组)用120万U尿激酶溶于12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结果 研究组中基本治愈6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77.8%,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2、5、6例,31.3%和62.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相比,P<0.05.研究组术后欧洲脑卒中评分法(ESS)(77.50±0.71)分,对照组为(62.25±5.95)分(P<0.05). 结论 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双重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能使闭塞的动脉尽快开通,安全有效,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3.
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肺癌组织内肿瘤微血管密度。方法:对100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的分支血管密度相对分布面积和相对平均灰度进行研究。结果:肺癌表现为血管结构异常和肿瘤血管染色;本组测得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中位值为60,MVD≥60%为多血供(N=19)、MVD为30%-60%为中血供(N=63)、MVD≤30%,为少血供(N=18)。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的X线解剖学资料有10种征像。结论:肺癌组织内血管密度值代表肺癌组织的供血范围局限,应考虑其它动脉参与肿瘤供血和介人治疗。  相似文献   
4.
大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药物治疗疗效有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咯血容易反复发作。国外Remy等1973年首先报道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方法。国内近年利用微导管技术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报道。2000年12月~2007年2月,作者所在两所医院采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患者1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和方法:本文对20例晚期肺癌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双重插管化疗,对造影资料和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重介入治疗完全缓解(CR)2例占10%,部分缓解(PR)16例占80%,缩小25%左右(NC)2例占10%。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各种组织细胞类型的晚期肺癌应行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双重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晚期支气管肺癌组织血液供应(血供)类型及其指导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76例肺癌患者行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根据供血动脉在瘤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及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根据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特点分为四种类型:支气管动脉瘘型(13例、17.1%);多血供型(24例、31.6%);中血供型(28例、36.8%);少血供型(11例、14.5%).结论 支气管肺癌血供类型不同.根据不同血供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从敬 《中国肿瘤临床》1996,23(10):746-748
肝脏恶性肿瘤行肝动脉与门静脉双重治疗的临床应用高从敬综述巫北海审校解放军第九十七医院放射科(徐州市221004)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采用导管肝动脉栓塞(TAE)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随着栓塞方法的改进,已向重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形态学特点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术前采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检查筛选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患者3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3D DSA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31例患者共36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完全栓塞28枚(77.78%),大部分栓塞8枚(22.22%).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术前根据DSCTA检查资料和DSA图像对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进行分析,能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随着影像学设备与栓塞材料的不断发展,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也成为治疗方法之一。 目的:探讨Willis环周围窄颈动脉瘤的形态学特点与栓塞材料选择及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关系。 方法:用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筛选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动脉瘤的不同解剖学形态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结果与结论:31例患者共36枚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完全栓塞31枚、占86.11%,大部分栓塞5枚、占13.89%;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再出血或脑血栓形成;动脉瘤的栓塞程度不仅与动脉瘤的形态有关,而且与栓塞材料直接相关。故认为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点选用合适的弹簧圈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计算心肌桥的发生率,测量心肌桥长度、深度、确切的部位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比较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组之间的关系。结果:767例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01例(52.3%),左前降支是最常见的部位(344/401),左前降支心肌桥组和无心肌桥组近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轻度P<0.0001,中度P<0.02,重度P<0.0001。左前降支心肌桥近侧狭窄与心肌桥的厚度有关,与长度无关。结论:心肌桥近侧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表明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学上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