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神经生长颗粒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颗粒(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横断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NGG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2g生药/kg、2.6g生药/kg、1.3g生药/kg)、弥可保组(剂最为625μg/kg)、空白对照组.行大鼠腓总神经横断缝合术,术后每日灌胃给药.于术后2周、3周、4周行足迹实验,测定展趾功能,术后4周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检测,组织形态学分析,测定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和胫前肌肌纤维截面积,观察NGG对大鼠腓总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GG组展趾功能、复合肌动作电位和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幅及恢复率、再生有髓神经纤维计数、髓鞘厚度及胫前肌横截面积均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的量效关系.结论 NGG有利于轴突生长和髓鞘形成,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神经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断肢(指)再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断肢(指)再植30例术后随机分为患者臂丛神经自控镇痛(PCRA)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组,分别于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4)测定血液中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以及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以了解免疫功能状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RA组循环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应激反应指标CRP和皮质醇等的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此外单核细胞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PCRA组术后B淋巴细胞和T-辅助细胞明显减少,自然杀伤(NK)细胞也明显减少。结论:术后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对单核细胞功能没有影响,但可使自然杀伤细胞数减少。因此臂丛神经自控镇痛可影响特异性免疫系统,而对先天性免疫系统无影响,并可能减轻与抗感染能力有关的术后淋巴细胞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分析AO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随访结果,探讨影响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004年7月-2007年10月,在我科采用AO掌侧LCP治疗的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测量腕关节运动范围及握力,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法和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55例患者获得6~44个月的随访(平均17.3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按Cartar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32例,良10例,可12例,差1例,优良率76.4%;DASH上肢功能评定得分为[(9.3±13.8)分,x±s,下同].≤55岁组DASH评分为(9.2±15.6)分,Cartland/Wedey腕关节评分为(3.8 4±5.2);>55岁组DASH评分为(9.4±11.2)分,Gartland/erley腕关节评分为(4.8±5.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桡骨远端骨折组DASH评分为(4.9±6.4)分,Gaaland/Wedcy腕关节评分为(2.7±3.8);伴有尺侧损伤或严重局部软组织损伤组DASH评分为(14.1±18.0)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为(5.9±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掌侧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效果好,配合适当的术后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采用AO掌侧IEP作内固定在≤55岁和>55岁两个年龄组中腕关节功能恢复相近,而伴有尺侧损伤或严重局部软组织损伤者功能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7.
胸腰椎骨折不同内固定系统力学效果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8.
腕投掷运动时腕关节韧带长度变化的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腕关节在投掷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例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取腕关节在投掷运动过程中的5个位置,即桡偏20°背伸60°,桡偏10°背伸30°,中立位,尺偏20°掌屈30°,尺偏40°掌屈60°时各腕骨、尺桡骨远段的三维重建图像,在重建图像基础上利用Mimics软件测得在腕关节投掷运动过程中掌、背侧腕关节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由中立位至桡偏20°背伸60°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尺头韧带、尺三角韧带长度显著伸长,分别延长(3.4±0.5)、(2.0±0.2)、(2.6±0.5)、(2.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由中立位至尺偏400掌屈60°时背侧桡腕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多角骨部分长度显著伸长,分别延长(1.7 ±0.2)、(3.8 ±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月韧带、背侧骨问韧带止于舟骨部分在投掷运动过程中其长度均较中立位时旱增长趋势.结论 腕关节在桡背伸至尺掌屈运动过程中,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尺头韧带、尺三角韧带缩短,提示张力减低,背侧桡腕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多角骨部分伸长,张力增大,尺月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于中立位时张力最小,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腕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长期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07年11月间,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接骨板或普通接骨板内固定的4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进行两种疗法的比较.其中23例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22例行普通接骨板内固定.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11例,C型23例.随访内容包括:腕关节活动度(屈曲、背伸、尺偏、桡偏),前臂旋前、旋后活动范围,影像学资料(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应用DASH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Gartland/Wertey腕关节评分法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18.8个月(12~3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中,锁定板组背伸及两组的桡偏范围低于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的基本范围.两组DASH值、腕关节活动度及前臂旋转范围,握力、捏力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普通接骨板治疗组优于锁定接骨板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掌倾角均值两组都低于正常范围,尺偏角与桡骨高度均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锁定接骨板与普通接骨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舟骨骨折时对各X线指数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6例舟骨腰部骨折和16例正常腕部正侧位的X线片进行测量。正位片测腕高比(CHR)、腕尺距比(CUDR)。侧位片测桡月角(RLA)、舟月角(SLA)、头月角(CLA)、舟骨骨折引起的内成角。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以上X线学指数的变化。结果:16例舟骨腰部骨折中CHR为0.51±0.05,CUDR 0.3±0.04,RLA(16.8±10.6)°,SLA(64.0±13.2)°,CLA(12.1±6.9)°,舟骨骨折时舟骨内成角(48.1±20.9)°。结论:舟骨腰部骨折常引起CHR、CLA、RLA减小,舟骨内成角的出现或增大,往往引起腕部骨、韧带系统关系失调,导致腕高塌陷,晚期还可导致腕骨尺侧移位,从而引起腕痛和握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