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技术 (IOS)阻力和流速依赖 (dR/dV′)对气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德国IOS肺功能仪对正常、吸烟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共 72例进行阻力 /流速依赖 (dR/dV′)和FVC曲线有关指标检测、比较 ,并做回归分析。结果 dR/dV′正常组分别与吸烟组和COPD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但COPD组与吸烟组无差异 (P >0 0 5 ) ;dR/dV′与FEV1、V50 和V2 5分别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采用“正常组的均值+1 6 5标准差”作为异常判别标准对正常组的误检率为 4 17% ,对吸烟组和COPD组共 4 8例阳性率为 4 1 6 7%。结论 dR/dV′可以作为判断有无气道阻塞比较特异的指标 ,但可能无法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PFE)的原发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 2 3例PFE的临床特征。结果  2 3例胸水均为渗出性 ,4例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 ;10例在病程中伴发气胸 ;原发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 2 6 1% (6 /2 3) ,同期非PFE者恶性肿瘤占 32 6 % (5 8/178) ,PFE与非PFE渗出性胸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核性胸膜炎占 2 1 7% ,其中初次胸穿即为PFE者仅 1例。结论 PFE原发病以气胸、恶性肿瘤和结核为多 ;它的出现并不能肯定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四年间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鲍曼不动杆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感染特点及其药敏结果.结果:4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大部分来自于下呼吸道标本,占80.1%.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居多,占64.5%.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中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到2008年,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等耐药率均超过65%:介于40%~45%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多粘菌素E的耐药率最低,为5.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对抗菌药物存在多药耐药性,该菌耐药率高,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分布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唾液链球菌肺炎并脓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2 2岁 ,既往体健 ,因干咳、左胸痛伴发热 3天于 2 0 0 0年 2月 2 1日入院。 3天前出现干咳 ,伴左胸刺痛 ,以咳嗽及左侧卧位时为著 ,感胸闷 ,无紫绀 ,伴稽留热 ,体温最高为 39 7℃ ,无畏寒、寒战。来院摄胸片提示左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查血白细胞 6 1×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9,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入院查体 :体温 39 1℃ ,呼吸 2 8次 /min ,脉搏86次 /min ,血压 134/ 6 0mmHg(1mmHg=0 133kPa) ,全身无皮疹 ,左肺呼吸运动减弱 ,左下肺语颤减弱 ,叩诊浊音 ,呼吸音低 ,两肺未闻及音。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腹…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下行低温冷冻取出支气管异物,创伤少,成功率高。我院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对11例支气管异物患者,进行低温冷冻治疗取出异物,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通气和弥散联合检查对老年0+期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Master Screen肺功能仪对185例老年0+期矽肺患者进行肺通气和弥散功能测定,记录相关指标。阳性率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相关关系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肺功能指标单项阳性率依次为残气肺总量比(RV/TLC)84.3%,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43.2%,肺总量(TLC)25.9%,用力肺活量(FVC)20.5%,1 s肺活量(FEV1)20.5%,一氧化碳弥散率(KCO)20.0%,肺活量(VC)15.7%,1 s率(FEV1/FVC)11.9%;通气功能障碍72例(38.9%),弥散功能障碍85例(45.9%),两者无相关关系,P=0.137。弥散检查相关指标的阳性率(93.5%)高于通气检查相关指标(30.3%),P=0.018。两者有相关关系,P<0.001。导致弥散检查相关指标的阳性率远高于通气检查相关指标的主要原因是RV/TLC阳性率过高。结论通气和弥散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老年0+期矽肺患者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对维护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但是RV/TLC阳性率过高,对老年矽肺患者采用此标准作为诊断肺功能有无损伤的指标可能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民营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民营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依据浙江省基层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统一评分标准,对温州市卫生局所辖的40所民营医院于2010-2012年进行了连续3年的质控检查并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35所民营医院得分在<90分,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感染监测缺乏、科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但将2012年的检查结果与历年相比,有明显提高,如供应室布局不合理率已由2010年的87.5%下降至2011年的70.0%,最终降至2012年的37.5%;灭菌器监测不规范率由2010年的45.0%降至2012年的25.0%;手术室布局流程不合理率由2010年的22.5%降至2012年的10.0%;无菌包包装不规范率由2010年的35.0%降至2012年的22.5%等.结论 民营医院由于人员编制、管理与医疗质量基础的限制使其与国营医院有较大距离,但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加大监督管理处罚力度,并辅以不间断地质控检查和持续不断的整改,可获得明显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败血症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肿瘤的放疗和化疗以及深静脉插管全胃肠外营养 (TPN)支持治疗的广泛应用 ,真菌败血症逐年增加[1] 。现将我院 1993年 4月至 1997年 5月经血培养证实的真菌性败血症 11例作一分析 ,并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4~ 70岁 ,平均 36 8岁。原发病及合并症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3例 ,全身大面积烧伤2例 ,吸入性肺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脑出血、闭合性腹外伤各 1例。主要合并症有 :上消化道出血 3例 ,急性肾功能衰竭 3例 ,多脏器功…  相似文献   
9.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多房性、包裹性、非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Intrapleuralurokinase,IPUK)治疗多房性、包裹性、非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住院患者20例末次胸腔穿刺抽液量少于70ml,且经胸腔B超或胸腔CT证实为多隔性。胸腔内每次注入5万IU尿激酶+30m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可连续多次应用。随访并进行疗效判断,观察其对出凝血机制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获改善,治疗前末次胸腔抽液平均量(38±28)ml(2~70ml),IPUK治疗后第一次胸穿平均抽液量为(452±108)ml(100~1250ml),P<0.001。17例胸部CT明显改善,3例无变化,有效率85%。副作用发热4例,胸痛1例,出现淡血性胸水9例。治疗期间对凝血机制无影响。结论IPUK作为治疗多房性、包裹性、非恶性胸腔积液的辅助手段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应用也很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PFE)的原发病、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3例PFE的临床特征.结果 23例胸水均为渗出性4例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10例在病程中伴发气胸;原发病中恶性胸腔积液占26.1%(6/23) 同期非PFE者恶性肿瘤占32.6%(58/178) PFE与非PFE渗出性胸水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核性胸膜炎占21.7% 其中初次胸穿即为PFE者仅1例.结论 PFE原发病以气胸、恶性肿瘤和结核为多;它的出现并不能肯定为良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