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显影齿状核及其静脉,探讨齿状核门位置与静脉变异的关系。方法 筛选18~30周岁的健康青壮年51例(男24例,女27例)行3.0T SWI序列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通过SWI序列的原始图像以及重建后图像,对齿状核门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齿状核长(16.64±0.20)mm,宽(8.36±0.14)mm,两侧长宽均无差异;齿状核长轴夹角中位数为26.80°(四分位间距为34.58°)。齿状核静脉可分为外侧、内侧两组,由水平裂大静脉、核静脉、齿状核中央静脉及蚓静脉引流。齿状核外前部经核静脉引流至岩上窦;外中部由多条小静脉向外侧汇入水平裂大静脉;外后部由很多支极细小静脉引流,汇入蚓静脉或髓质静脉;内前部由蚓旁静脉、齿状核中央静脉共同引流,蚓旁静脉常于齿状核门周围汇入齿状核中央静脉,最终经蚓前静脉至直窦;内后部常汇入蚓静脉属支,蚓旁静脉可与之共同汇入蚓静脉。齿状核门75.49%位于内上象限,24.51%位于内下象限。结论 齿状核及其静脉在SWI图像中清晰可见,齿状核门的位置可能与蚓旁静脉汇入点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技术分析脑梗死患者大脑皮、髓质静脉的不对称征与脑梗死严重度和梗死灶解剖学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参考。 方法 选取38例超急性期、6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磁共振扫描,比较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的脑梗死严重度差异以及梗死灶解剖学特征差异。 结果 对于超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评分分别为8(4~8.8)、5.5(3~8),两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8)。对于急性期,静脉不对称组与对称组NIHSS评分分别为5(2~7)、1.5(1~2),两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3)。大脑前循环和后循环动脉梗塞静脉不对称出现率分别为48(82.8%)、 12(28.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的静脉不对称征可反映卒中更高的严重度,而超急性期则不然。大脑前循环梗塞更趋向于形成静脉不对称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对健康人群深髓静脉进行显影,从而获取深髓静脉的管径、长度、分布及回流途径的数据。方法对6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3.0T的磁共振检查。所得原始图像经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图像工作站后处理后,获取相关数据。通过Photoshop CC 2015将T1WI与SWI重建图进行融合,分析静脉走形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结果深髓静脉在SWI重建图像上能清晰显影,其直径较为统一,范围在0.2~0.3mm。根据深髓静脉的分布,可以将深髓静脉划分为3个区:前区位于额叶深部白质;中区位于中央前后回、缘上回、角回深部白质;后区位于枕叶深部白质。深髓静脉在前区的数量为4~10支;在中区为8~19支;在后区为3~7支。深髓静脉在中区的长度最长。前区、中区和后区的深髓静脉分别回流到透明隔前静脉和尾状核前静脉、尾状核横静脉、侧脑室内侧静脉。结论 SWI技术可以清晰显示深髓静脉,这为构建脑髓质静脉网络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异常的深髓静脉的划定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教学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最主要依托。本文通过构建断层解剖学课前、课中和课后一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旨在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促进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育人无声”,为医学类专业课程开展思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丘纹静脉及其属支的可视化磁敏感加权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探索丘纹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形态,为丘纹静脉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和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系常规序列以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 Ips)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3个断层的图像。将丘纹静脉分为Ⅰ型(静脉角)和Ⅱ型(假静脉角),同时将尾状核前静脉分为1型(支数为1)、2型(支数为2)以及A型(注入丘纹静脉)、B型(注入透明隔前静脉)、C型(注入两者夹角)。通过SWI序列的原始图像以及重建后图像,对丘纹静脉及其属支的解剖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丘纹静脉的引流区域包括尾状核、内囊、豆状核、外囊、屏状核、最外囊以及额顶叶脑髓质深部,但丘脑除外。丘纹静脉、尾状核前静脉、尾状核横静脉的显示率依次为92.5%、82.5%、58.75%。丘纹静脉Ⅰ型和Ⅱ型的显示率分别为79.7%、20.3%;并且右侧大脑Ⅰ型更多见(P0.05)。尾状核前静脉分型中以1支型(89.4%)和A型(69.7%)最常见。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活体脑深部丘纹静脉及其细小属支的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6.
正1849年Pestalozzi在描述脑血管出血时第一次提到血管周围间隙;1851年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1821~1902年)及1859年法国解剖学家Charles Philippe Robin(1821~1885年)等进一步证实血管周围间隙是正常解剖结构~([1])。因此,血管周围间隙又称V-R(Virchow-Robin)间隙。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被认为是影像学观察区域的新内容~([2-5]),足以凸显其在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地位。笔者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现对脑血管周围间隙的解剖、MRI表现、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与其相关的疾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静脉”“血管畸形” “缺血性卒中”和“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cerebral veins”“vascular malformation”“ischemic stroke”为关键词,查阅2017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是根据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产生图像对比的MRI技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良好地显示脑静脉内血栓和脑静脉性血管畸形;对脑内出血检测的灵敏度高,特别是对脑微出血点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CT以及MRI常规序列;可清楚显示多发性硬化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皮质、髓质静脉改变,有助于多发性硬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可以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进展和预后。结论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可良好显示脑静脉及其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改变,但其与疾病的诊疗、预后等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探讨正常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是否存在生理性不对称显影。 方法 对45名健康青年志愿者行头颅常规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再行SWI序列扫描。在经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和上丘这4个横断层面的SWI图像上,根据数量多少、管径大小和信号强度来评估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 结果 经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和上丘这4个横断层面,双侧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不对称显影的出现率分别为20.0%、37.8%、35.6%和26.7%,其中上述4个横断面双侧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轻度不对称显影的出现率分别为17.8%、31.1%、31.1%和24.4%,显著不对称显影的出现率分别为2.2%、6.7%、4.4%和2.2%。 结论 在不同横断层面SWI图像上双侧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会出现生理性的不对称显影,以轻度为主。因此,当脑血管病变时,若横断层面SWI图像显示双侧大脑背外侧面浅静脉出现不对称显影需考虑是否为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显影室间孔区域静脉及属支,建立三维图像,构建该区静脉网络,探讨室间孔与周围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 筛选60名健康志愿者行3.0 T MR头部扫描,利用最小密度投影(mIP)和交互式医学图像控制系统(Mimics)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构建室间孔周围静脉网络,对室间孔及周围静脉的解剖学形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室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