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实验诊断水平,进行病毒抗原性分析以及病毒结构蛋白的研究,我们选用从本省分离的地方毒株进行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现已成功获得了36株能分泌抗EH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严重威胁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 ,全国每年发病数在 1万例上下 ,病死率高达 5 %~35 %左右。四川省每年有近 2 0 0 0例乙脑病例 ,90 %以上是儿童 ,1990 - 1999年期间发病率在全国排名第 8,疫区波及 10 0多个市县 ,2  相似文献   
4.
2006-2007年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病例血清学检测,核实乙脑病例诊断和了解病毒性脑炎(VE)发病情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2007年四川省内医院临床诊断为乙脑病例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和部分病毒性脑炎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2006~2007年分别收到各地送检病例880和334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进行乙脑IgM和IgG抗体检测,乙脑抗体阳性分别为701例和221例,血清学确诊率分别为79.66%和66.17%。对乙脑抗体阴性病例116份(2006年)和102份(2007年)血清标本进行部分病毒性脑炎IgM抗体检测,2006年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7.76%、21.55%、20.69%和2.59%;2007年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腮腺炎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90%、2.94%和14.71%,柯萨奇病毒IgM抗体未检出。结论四川省夏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仍以乙脑为主,除乙脑外其他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也应引起相应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6.
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痘苗病毒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北京市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和地鼠卵巢细胞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进行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观察,剂量为20μg/支×3,接种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各40例,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炒33例和29例。结果:全部新生儿均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T1时抗-HBs阳转率分别为3.0%和13.8%;T9时为高峰,分别为113.04%和99.11  相似文献   
7.
自从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以它极大的优越性在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疾病诊断和肿瘤防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鉴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疾病,为推动该病的防治工作,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开展了抗-HBsMcAb的研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对四川省虫媒病毒调查,了解乙脑主要流行区蚊虫及其虫媒病毒的分布状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在调查点蚊虫孳生高峰期采集蚊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并用BHK细胞分离病毒,连续3代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收获细胞病变阳性分离物进行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MEGA3.1生物学软件完成氨基酸序列和病毒进化树分析。结果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乙脑流行区优势种群,分离11株虫媒病毒,其中8株经IFA和RT-PCR鉴定为乙脑病毒(JEV),均属于基因Ⅰ型JEV。E基因区段核苷酸和氨基酸比较发现,8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1%~100.0%和99.7%~100.0%;与2004年四川分离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6%,氨基酸同源性在99.3%~100.0%。另外3株病毒在BHK细胞上出现病变时间较JEV快,用20种不同种属的虫媒病毒免疫腹水IFA鉴定和相关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四川省乙脑流行区有5种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为优势种群,乙脑病毒由三带喙库蚊携带,其E区核苷酸和氨基酸相对保守,有利于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同时,分离出3株不能鉴定的虫媒病毒,提示为我国不常见种型或尚未发现的新毒种,其生物学特性和对人类的致病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国产与进口乙肝基因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国产和进口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分别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法国巴斯德公司生产的20ug/剂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对HBsAg和HBeAg阳性母亲的健康新生儿进行免疫,并定期随访检测其血清HBsAg和抗-HBs情况,了解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各组观察时间≥9个月者分别为33例和24例.结果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9.2%和51.7%(P<0.05);T9抗-HBs阳转率最高,分别为81.0%和68.4%(P>0.05);T12抗体水平达高峰分别为208.5和379.3mIU(P<0.05).结论国产CHO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良好的保护性,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较进口疫苗好;但进口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于国产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