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6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3.
心脏电生理知识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理解电生理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扎实的心脏解剖学知识,是理解和掌握电生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目前医学本科的电生理知识教学中,尚缺乏对心脏解剖学知识的强调、巩固和运用。本文结合我们的近年来实习教学实践,探讨基于CAR-TO心脏标测系统建立心脏的立体解剖模型在心脏电生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心脏解剖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治常见心律失常疾病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模拟缺血对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膜KATP通道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识非  宋治远  钟理  李永华  姚青  张倩 《重庆医学》2007,36(10):945-946
目的 观察模拟缺血对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膜KATP通道电流的影响,为保护缺血窦房结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培养2d乳鼠窦房结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放入灌流槽,用模拟缺血液持续灌流,并在不同阶段加入KATP通道阻断剂Glibenclamide(10μM/L),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钳制电压为-40mV情况下连续纪录的跨膜电流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40mV钳制电压下,窦房结细胞模拟缺血2min可产生KATP通道外向电流,该电流5min左右达最大值,约10min后自行衰减.在细胞外液中加入Glibenclamide后,模拟缺血诱发的跨膜外向电流明显减小[(7.5±0.8)pA vs (2.1±0.3 )pA,P<0.05].Glibenclamide可加速模拟缺血诱导的外向电流的衰减,它对电流的阻断率为68.5%[(2.4±0.4)pA vs (7.5±0.8)pA,P<0.05].结论 模拟缺血可引起窦房结细胞膜上对Glibenclamide敏感的KATP通道的开放,这可能有利于保护缺血窦房结细胞.  相似文献   
5.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进行癌症诊断,与传统的肿瘤抗原的检测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文章就血清自身抗体及在癌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射频能量采用温控法(60~65℃).结果 126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VT 62例、左后间隔IVT 43例,其他部位IVT 21例.本组RFCA的总成功率为87.3%,RVOT-IVT和左后间隔IVT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IVT(96.8%和90.7% vs 52.4%,P<0.05).本组8例患者存在发作性晕厥(发作的R-R间期230~260 ms),其中4例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合并隐匿性房室旁道、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随访6个月至10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8.2%),均再次RFCA成功.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6例,术后3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对绝大多数室速起源具有定位价值;部分室速可能合并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用导管法对1例瓦氏窦瘤(右冠窦)破人右心房患者进行封堵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复查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等,对封堵术前后心脏杂音、各心腔压力、心腔大小变化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用12/14 mm的国产PDA封堵器成功封堵.术后即刻心脏杂音消失,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分别由术前的21/10、52/2、50/14 mmHg下降为14/5、34/0、33/15 mmHg,左心室内径术前为57 mm,术后第3天复查为49 mm;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瓦氏窦瘤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对适合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封堵术对先心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伴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e peptide,BNP)浓度的影响及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肺动脉收缩压(SPAP)≥50 mmHg的CHD患者119例,分为3组:A组(依那普利组,0.3~0.4 mg·kg-1·d-1,n=44),B组(美托洛尔组,0.8~1.0 mg·kg-1·d-1,n=39),C组(无药物干预,n=36).分别于封堵术前当天及术后第4天、2个月、6个月抽血检测BNP浓度.药物干预组患者自术后第4天抽血后开始服药.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 ①封堵术前,A、B、C 3组血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比较,3组术前、术后第4天及C组术后2个月血BN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②用药前,A、B、C 3组血BN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个月及6个月时,3组患者血BNP浓度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0.01);A、B两组以及C组血BNP浓度分别于术后2个月及6个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③组间比较显示:A、B两组血BNP浓度于术后2个月时较C组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A、B两组间血BNP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介入治疗术后,CHD伴PAH患者的血BNP浓度先升高后降低,依那普利及美托洛尔均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右室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法封堵先天性巨大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及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例先天性粗大、迂曲右冠状动脉右室瘘患者进行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脉造影后,建立动-静脉轨道,再沿轨道钢丝经股静脉送人长鞘经瘘口至右冠状动脉,沿鞘管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置于右冠状动脉瘘口处,确定封堵器位置合适后将其完全释放.结果 瘘口完全堵闭,术后无并发症,复查心脏超声示各心腔内径缩小.结论 对迂曲、粗大的冠状动脉瘘,用国产器械经导管封堵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法强化提取罗汉果皂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祖金  钟理  谢小霞  葛发欢  邹晓燕 《中药材》2007,30(8):1019-1021
采用超声波法强化提取罗汉果皂甙,采用正交设计,探索最佳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强化提取罗汉果皂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5%的乙醇,料液比1:30,超声波频率26.8KHZ,超声波(输出)功率1080KW,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