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临床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合理使用药物剂型的重要性。方法运用药剂学、药理学原理对临床常见几种药物剂型不合理使用的做法进行分析,呈明其弊端,并提出合理使用剂型的意见、建议。结果不合理使用药物剂型不仅影响药物治疗效果延误病情,还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药物剂型的掌握,合理使用药物剂型是临床医师、药师的共同责任;同时研制更多新剂型特别是更适于儿童的新剂型,供临床选择应用,以保证患者安全,合理、方便用药,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派瑞松霜治疗皮炎湿疹的疗效、而寸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皮炎湿疹患者60例,每日2次外用派瑞松霜涂于患处,每周随访1次,共3周。结果:治愈36例(60.00%),显效16例(2667%),有效6例(10.0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86.67%.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派瑞松霜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山楂果胶寡糖与氟喹诺酮联合用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浓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现有抗生素、防治细菌耐药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3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质控菌株ATCC25923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标准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种FQ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突变浓度,计算单药和联合山楂果胶寡糖用药后该药的MPC50、MPC90。结果左氧氟沙星单药对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范同在2~64mg/L,MPC90为32mg/L;联合山楂果胶寡糖后MPC范围为0.5~16mg/L,MPC90降至8mg/L。环丙沙星单药对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PC范围1~32mg/L,MPC90为16mg/L;联合山楂果胶寡糖后MPC范围0.25~8mg/L,MPC90降至4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伊〈0.05)。结论联合山楂果胶寡糖用药能降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MPC,减少细菌耐药突变体的选择性富集扩增,防止抗菌药物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梅县麻风病从中流行区到基本消灭的近50年防治历程。方法:对梅县历年麻风病流行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总结其防治方法、防治效果。结果:梅县的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政的关心重视下,经过近50年历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采取各次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经省级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社会效益显著。结论:麻风病可防可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完全可使其流行得于控制直至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5.
2003年梅州市五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3年梅州市五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暴发流行情况。方法 对五华县2003年发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44例乙脑病例,患者年龄从8月龄至11岁,95.5%无疫苗接种史。流行期从5月27日开始至6月30日止,病例分布于全县22个镇,未发现有家庭聚集现象。患者症状均有发热、抽搐、昏迷;体征有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占63.6%、布氏征阳性占68.2%;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患者早期血清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率为46.2%(12/26)。结论 2003年五华县乙脑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高度散发。其原因可能是五华县居民居住卫生条件差、传媒蚊虫多、儿童免疫接种率低和临床医生的误诊等。应提高边远贫困山区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重视流行病学资料分析,提高诊断水平和监测水平,以预防控制疫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原则,在梅州市平远县河头镇中心小学(农村组)和平远县第一小学(城镇组)选取符合条件的400人,随机抽取200人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另200人不接种,均进行安全性以及流行病学监测.在接种组按单纯随机方法抽取60人作为免疫效果评估对象,在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采血,采用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测定H1抗体.结果 共监测60人,免疫成功者50人,免疫成功率为83.3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736.23.城镇地区监测27人,免疫成功者23人,免疫成功率为85.19%,GMT为1∶789.36;农村地区监测33人,免疫成功者27人,免疫成功率为81.82%,GMT为1∶701.45,不同地区免疫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P>0.05).对接种组和对照组400名对象开展长达6个月的流行病学监测,均未发生流感样病例.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9年3月对梅州市8月龄至14岁儿童均实施麻疹疫苗强化接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强化免疫前后目标人群麻疹IgG抗体;并利用全市麻疹病例监测资料,对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和2009年强化免疫后1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梅州市8月龄至1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8.36%(868 396/882 878),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至98.52%(1 067/1 083),预防麻疹显性感染的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上升至88.09%(954/1 083),抗体几何均数从1 605.72 mIU/mL上升至5 870.33 mIU/mL,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强化免疫后1年的全市平均发病率为0.06/10万,比强化免疫前5年(2004—2008年)的平均发病率(1.71/10万)明显下降;8月龄至14岁发病率为0.04/10万,比强化免疫前5年的(1.20/10万)明显下降;强化免疫后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仅发生3例麻疹,且无暴发疫情。结论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对于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控制麻疹的暴发或流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进展期白癜风与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 ,治疗效果的观察 ,并探讨机体免疫的相关作用机理。方法 :①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测定 42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 (其中并发有活动性肺结核 2 2例 )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及 3 0例正常人T淋巴细胞亚群 ,并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分析。②用免疫调节剂及有结核病的患者加抗结核药物等方法治疗。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 ,进展期白癜风及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明显减少 ,CD8细胞增加 ,CD4/CD8值降低 ,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P <0 .0 1 )。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可引起机体免疫紊乱、T淋巴细胞失调 ,易诱发白癜风病的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63例手部皮肤黑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1月~2003年12月经门诊确诊的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作斑贴试验。结果:363例手部皮肤黑变患者,均为接触蜜柚皮后致病,发生在暴露伸侧部位。结论:蜜柚皮可致局部皮肤黑变,黑变皮损在3—4周后均自行消退。  相似文献   
10.
全程监化治疗菌阳肺结核92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