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质干细胞是多能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通过诱导可分化为肌肉细胞等。新近进行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实验,为治疗心肌梗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较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 (5-aza)转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经LAD和梗死区注射MSCs;对照组注射培养液.3周和6周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显像检查.结果SPECT显像,对照组心肌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实验组细胞移植3周后在梗死区内有岛状的灌注显像区,6周后这些区域相互之间以及与正常心肌之间发生融合.心肌灌注显像,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SC移植可再生心肌组织和血管.经LAD注射结合多点局部注射的方法可使移植细胞均匀分布于整个心梗区,促进再生的心肌组织与宿主心肌组织之间产生融合.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猪骨髓间质干细胞 (mesenchymalstemcells ,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对猪MSCs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能力进行研究。抽取猪骨髓 ,体外培养MSCs。取第二代MSCs ,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β -磷酸甘油、地塞米松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通过细胞形态变化 ,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盐沉积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MSC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边形转变 ,ALP染色阳性 ,VonKossa染色阳性 ,经体外诱导分化后呈典型的成骨细胞样改变。猪骨髓MSCs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 ,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可以为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较理想的细胞来源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移植后的心肌再生作用。方法:贵州香猪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实验组(E组)。抽取骨髓液3ml,按照Wakitani的方法培养出骨髓间质干细胞,经5-氮胞苷诱导后,BrdU标记备用。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分别经局部注射和结扎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灌注移植入自体急性心肌梗死区域,C组以DMEM对照。术后3,6周取心肌标本行免疫组化、电镜检测。结果:梗死区域可观察到标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这些细胞能表达肌球蛋白重链(MHC),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1(cTnTI),电镜下有肌丝形成。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内移植具有分化再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不同程度竞争血流对左侧胸廓内动脉管壁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WSS)的影响。方法 基于阈值分割方法,通过采用SimVascular软件从CT图像提取并重建左侧胸廓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 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模型。根据LAD的狭窄程度将竞争血流分为无竞争(100%狭窄)、轻度竞争(50%、75%狭窄)和高度竞争血流(0%、30%狭窄)3组。通过数值模拟方法观察上述情况下吻合口模型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结果 随着竞争血流的增加,LIMA桥血管管壁WSS逐渐降低,但是震荡程度逐渐增加。高度竞争血流组LIMA管壁平均WSS(0%狭窄:2.73 Pa,30%狭窄:2.85 Pa)明显低于轻度竞争血流组(50%狭窄:4.77 Pa,75%狭窄:6.01 Pa)和无竞争血流组(100%狭窄:8.64 Pa);而其震荡剪切指数(oscillatory shear index, OSI)(0%狭窄:0.206,30%狭窄:0.085)却明显高于轻度竞争血流组(50%狭窄:0.014,75%狭窄:0.013)和无竞争血流组(100%狭窄:0.006)。结论 当LAD狭窄程度小于50%时,大量的竞争血流会使LIMA管壁WSS明显降低,并且呈剧烈震荡的状态,这种不利的WSS表现会影响LIMA的远期通畅率,并造成手术远期疗效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3月~2005年6月,共进行134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手术采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的方法进行.结果:总手术死亡率为9.7%,呈逐年下降(2004年为4.5%).主要死亡原因为气道出血、右心功能衰竭、败血症.再灌注肺水肿23例(17.2%),死亡1例.手术后平均肺动脉压力、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血管阻力(PVR)、心脏指数(CI)均较术前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2%的患者术后随访,最长10年.术后3月、1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5±2.6)%,(87.8±2.9)%和(83.3±3.5)%.3年术后随访94%的患者心功能达到NYHA Ⅰ~Ⅱ级.结论: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有效治疗手段.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近期脑梗死患者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近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病历资料.其中1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例为左心房黏液瘤患者;最近一次脑梗死距手术的间隔时间为6~57 d.结果 术后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2例出现肺部感染,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4个月~4年,1例于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 掌握手术时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近期脑梗死患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小干涉RNA(siRNA)对大隐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转染siRNA,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OPN以明确干涉效果,用噻唑蓝比色法(MTT)试验和Transwell法观察对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情况。结果OPNsiRNA有效干涉了血管平滑肌细胞OPN的表达,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并减低了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蛋白的表达。结论OPN通过调控MMP-2、MMP-9表达,对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重要意义;骨桥蛋白siRNA在细胞水平上能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外科处理方式。方法按照主动脉瓣瓣叶情况和外科处理方式将患者分组,利用心脏彩超随访测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升主动脉变化情况。结果三叶主动脉瓣行单纯置换瓣膜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471 mm,同期行升主动脉成形者的升主动脉年平均减少0.27 mm;二叶主动脉瓣患者单纯置换瓣膜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28 mm,同期行成主动脉成形者其升主动脉年平均增加2.923 mm。结论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后升主动脉扩张明显。二叶主动脉瓣患者术前升主动脉40 mm宜进行置换手术,三叶主动脉瓣患者应谨慎同期处理升主动脉。  相似文献   
10.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TAA)较常见,是复杂、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病变通常位于升主动脉,由于动脉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坏死、弹性纤维变性和黏液样物质沉积,导致主动脉呈瘤样突出,同时在动脉血流的冲击压力下不断膨大,最终形成夹层动脉瘤甚至破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