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缺血性脑水肿微血管结构功能的改变及高压氧治疗的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水肿微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变及高压氧治疗的效用。方法成年沙土鼠6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损伤组、高压氧暴露组和对照组。动物用乌拉坦(1.2g/kg.BW)或戊巴比妥(40mg/kgB.W.)腹腔注射麻醉。实验阻断动物双侧颈动脉30min ,造成急性缺血性脑损伤 ,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和电镜观察了动物缺血性脑水肿及高压氧治疗后微血管结构功能改变的特点。结果阻断颈总动脉即刻 ,动物软脑膜微血管立即发生反射性收缩 ,阻断颈动脉20min ,大脑微血管开始从收缩状态转为扩张 ,有的微血管呈现“麻痹性扩张” ,部分微血管闭塞及微血栓形成。在微血管栓塞部位 ,可见血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融合 ,血管内皮细胞轮廓不清。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水肿液形成 ,大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内外膜溶解 ,内皮细胞模糊 ,界限不清 ,RER扩张 ,基底膜断裂。高压氧暴露后 ,缺血性脑损伤动物大脑神经胶质细胞肿胀改善 ,大部分细胞形态正常 ,微血管周围仅有少量渗出 ,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 ,脑组织水肿开始吸收。研究发现 ,缺血性脑水肿形成与微血管功能减退有关。动物脑缺血损伤后 ,脑皮质血流量仅为正常值的1/3左右 ,软脑膜细动脉血流速度可由正常值的1.0~2.1mm/s,减慢至0.12mm/s;细静脉可由正常0.8~1.7mm/s ,减至0.25mm/s。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经  相似文献   
2.
乙醇对生物膜功能和细胞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10mL/kg 剂量,每天给雄性 Wistar 大鼠分别于腹腔注射2%、5%、20%和40%无水乙醇水溶液。实验期为8天。结果表明大鼠 RBC 膜的荧光偏振度下降,Na~ ,K~ -ATP 酶活性增加。用光镜和 TEM 观察,在大鼠的组织和细胞中可见有出血、水肿、脂滴、变形,线粒体肿胀、RER 扩张,膜破裂和脱粒等。乙醇和生物膜的相互作用,可引起大鼠膜功能明显改变和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氯仿、氯苯和多氯联苯三种氯代化合物对染毒家兔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和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每天给家兔腹腔注射含有上述毒物的花生油溶液,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具有程度不等的4酶促进作用,但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并不一致,氯仿有促流效应,多氯联苯的作用相反,说明毒物分子的结构特性也对膜流动性具有影响。此外发现,膜流动性可能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0天腹腔注射50和250mg/kg/天氯仿(CF),使家兔红细胞膜流动性明显增加,但对红细脂质过氧化作用(LPO)影响不大;注射100或350mg/kg/天氯苯(CB),能明显增加红细胞的LPO,而对膜流动性的影响较小;连续接受10或50mg/kg/天多氯联苯(PCB)腹腔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经高压氧暴露治疗后大脑微血管及局部组织灌流的作用. 方法: 沙士鼠188只, 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组和缺血后高压氧暴露组. 用激光微循环血流计测定正常对照组高压氧暴露治疗后脑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动态改变; 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血细胞流变性的变化; 用微电极测定了动物脑微血管NO含量的变化; 观测了高压氧暴露时离体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变化; 用H-7000电子显微镜等探讨了脑损伤后用高压氧治疗对脑皮质及海马区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用夹闭双侧颈动脉造成脑缺血30~120 min松夹再灌.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在0.2 MPa氧暴露, 通过透窗观察到软脑膜细动脉比暴露前收缩10.1%, 细动脉血流速度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58 mm/s, 细静脉流速比高压氧暴露前减慢0.29 mm/s, 大脑皮质血流量减少37%(P均<0.01). 而脑缺血损伤动物暴露于0.25 MPa高压氧60 min, 软脑膜细动脉可在颈动脉再灌流后血流速度得到一定改善的基础上净增0.85 mm/s, 细静脉血流速度增加0.31 mm/s, 脑皮质血流量在高压氧暴露后可恢复到或接近脑损伤前水平 .单纯脑缺血组在与高压氧暴露组相同观测期间软脑膜细动脉血流速度和脑皮质血流量均明显减少, 与HBO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P均<0.01. 且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减退, 0.25 MPa高压氧暴露具有保护红细胞膜流动性作用. 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 脑缺血时动物大脑皮质有结节及弥漫性胶质细胞增生, 血管周围有细胞包绕, 神经细胞变性或坏死, Niss小体减少或消失. 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周围水肿, 大脑皮质和海马区异常改变, 血管结构壁破坏, 周围组织水肿; 毛细血管内外膜连续性差, 管壁结构疏松, 基底膜断裂等. 而脑缺血动物经0.25 MPa高压氧暴露后, 上述病变减轻或消失. 表明高压氧具有保护大脑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作用. 结果还显示, 高压氧下脑缺血30 min, 沙士鼠软脑膜细动脉末端NO呈指数递增, 再灌期缓慢下降. 0.2 MPa O2暴露时, NO周期性释放频率和幅度增加. 在脑缺血2 h组, 当缺血5 min, NO合成增加, 缺血90 min, NO增至最大值, 而后开始下降, 于缺血100 min左右, 释放至基础值以下. 在0.2 MPa O2暴露时, NO未显示间断性释放变化, 幅度亦未见增加. 表明脑微血管NO的产生与缺血损伤程度有关, 高压氧暴露可促进NO的产生. 实验还显示, 0.1 MPa O2下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缓慢下降. 0.2~0.4 MPa O2暴露3~5 min内, 共培养的EC[Ca2+]i明显增加, 而在此时SMC[Ca2+]i却明显减少, 尤在贴附于EC生长的SMC[Ca2+]i下降最为明显. 氧压增至0.4 MPa时, EC[Ca2+]i瞬间增加, 且在随后的3~5 min内一部分EC相继破裂, 荧光指示剂外溢, 显微镜下可见类似"炸弹”爆炸时的景象. SMC[Ca2+]i相对增加, 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0.1~0.4 MPa N2-O2对照组, 共培养的SMC[Ca2+]i和EC[Ca2+]i均同步缓慢下降, 显示高氧分压暴露微血管损伤与细胞内Ca2+内流有关. 结论: ①正常机体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减少是机体避免高氧环境对组织损伤的保护性反应, 脑损伤后HBO暴露时脑血流量增加与损伤部位修复作用有关; ②脑损伤时血细胞流变性改变是全身性的一种应激反应, HBO暴露可使缺血性脑损伤的白细胞由激活状态向稳态转变, 以达到对白细胞粘附功能的调整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白细胞伪足形成, 细胞内颗粒运动活跃等激活现象是其高粘附蛋白在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形式; ③ 0.25 MPa HBO暴露具有保持脑皮质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及血管内细胞的作用等; ④高压氧可促进脑微血管NO的产生, 并影响细胞Ca2+浓度变化, 均与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血细胞形态改变及高压氧暴露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阻断沙鼠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脑缺血损伤,然后在250kPa高压氧下暴露60min,用布氏和OPTON显微镜观测了动物活性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动物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时,红细胞聚集明显,血中有较多的棘型红细胞,红细胞正常凹面消失,影子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增多,白细胞数量增加,伪足形成,细胞内碎片等形成较大的血栓块,但脑缺血损伤动物经250kPa高压氧暴露后上述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的白细胞,血小板活化具有调整作用。并具有保护红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损伤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会议于1992年4月16~21日举行。代表来自第一、二、三、四军医大学、军科院、海、空军医研所、海军医校及304创伤中心、各军区总院及各级医院等40个单位共69人。会议收到了论文132篇,宣读交流60篇,其中专题报告17篇。会议展现了我军新时期发展和海军作战需要与特点,着重航海、航空战伤的病理特点,如潜水减压病、磁场、噪声、海水浸泡伤口、低压缺氧、失重等病理及病生机理等。也有一些新技术方法在军事病理学中的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水肿脑神经细胞、微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及高压氧治疗的效用。方法沙土鼠60只随机分成3组。阻断动物双侧颈动脉30min造成急性缺血性脑损伤,通过微循环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动物缺血性脑水肿及高压氧治疗后微血管结构功能改变。结果高压氧暴露后,缺血性脑损伤动物大脑神经细胞肿胀改善,大多数神经细胞形态正常,微血管周围仅有少量渗出,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水肿开始吸收。缺血性脑损伤动物经0.25MPa高压氧暴露后,细动脉血流速度平均净增加0.88mm/s,细静脉净增加0.34mm/s。结论 高压氧暴露可通过减轻细胞损伤和改善微血管功能,达到对缺血性脑水肿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介绍了家兔减压病时肺微循环和微血管的变化。实验观察到,减压病时动物肺微血管有大小不一的气泡栓塞,血管内膜损伤、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浆外溢,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呈棘状改变。肺Ⅱ型细胞板层体明显增多、内容物聚集及排空,细胞核变形。ABS铸型发现,减压病时肺泡腔严重充盈缺损,表明有渗出物存在。实验结果提示,减压病时动物机体不仅有气泡栓塞,而且亦有肺微循环功能改变以及细胞结构的损害,这种病理学改变无疑影响肺正常气体交换和细胞代谢功能,进而加重减压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