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2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疗价格是指患者付费的整体水平,包括门诊价格和住院价格。湖南省2002年实行新的医疗价格标准后,不同级别医院的医疗价格总体水平及其内含的药品费用、检查费用和医疗劳务费用一路走高,且涨幅显著高于同期物价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引致医疗保障水平下降;医疗成本的刚性效应、财政投入不足、医疗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和药品虚高价格以及政府监管乏力,是导致医疗价格持续上扬的重要诱因,也是医疗价格调整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正确认识医疗价格上涨中的技术性因素,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扭转医疗服务的过度市场化等,是解决现存问题和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的大块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好发部位在壳核、丘脑、尾状核头部,少数发生于桥脑和小脑。绝大多数是高血压病伴发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发生。脑出血足病步匕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脑出血类属于中医学“中风”、“偏枯”、“厥证”等范畴。近年来我们集中西医各家之所长,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药口服、早期康复及西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技术,观察高血压病患者颅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以探讨高血压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并依据TCD检测结果,制定控制高血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西安市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2月到2014年12月选择在西安市心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250例作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2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Nt-proBNP检测,同时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清Nt-proBNP含量为567.33±56.38pg/mL,而对照组为145.67±25.35pg/mL,脑梗死组的血清Nt-proBN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的NIHSS评分为10.34±2.13分,而对照组为3.45±1.87分,脑梗死组的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372,95%CI 5.178 ~ 84.596,P<0.05)、NIHSS评分(OR=6.232,95%CI 1.898 ~20.194,P<0.05)和同型半胱氨酸(OR =9.603,95%CI 1.877 ~ 48.698,P<0.05)为Nt-proBNP含量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77Lu标记的叶酸-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的体内靶向分布,评价腹腔灌注纳米粒子治疗小鼠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及腹水疗效。方法 制备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向人卵巢癌移植瘤荷瘤小鼠尾静脉注射纳米粒子后4、24、72 h和7 d,行微型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micro-SPECT/CT)显像,观察纳米粒子体内分布情况。将12只人卵巢癌腹腔转移瘤裸鼠模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顺铂3 mg/kg,2次/周)和粒子组(177Lu-FA-DOTA-PEG-PLGA粒子18.5 MBq),每组4只,腹腔灌注给药。7 d后行活体荧光成像评价腹腔肿瘤生长情况,计算相对抑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Ki67增殖活性,比较治疗后各组腹水体积。结果 micro-SPECT/CT显像显示,移植瘤放射性浓聚,24 h肿瘤肌肉摄取比值(T/M)最高,为2.81±0.49。活体荧光成像显示,腹腔给药治疗后,粒子组、化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腹腔肿瘤荧光强度分别为(1.45±0.19)×1010、(2.21±0.36)×1010和(2.63±0.79)×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9,P=0.02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GI)分别为35.6%和18.6%。粒子组和化疗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AI)均高于阴性对照组(F=9.96,P=0.009),粒子组和化疗组的Ki67指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F=9.93,P=0.013),粒子组和化疗组腹水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F=13.43,P=0.006)。结论 177Lu-FA-DOTA-PEG-PLGA纳米粒子可行小鼠卵巢癌靶向显像,腹腔灌注后局部滞留和降解吸收,抑制卵巢癌腹膜转移瘤和腹水生长,为晚期卵巢癌伴腹膜转移患者诊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国际预后指标(NCCN-IPI)对治疗结束后18F-FDG PET/CT评价为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分层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6~8周期R-CHOP类方案化疗后,并经18F-FDG PET/CT评价为阴性的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51岁(16~81岁)。采用NCCN-IPI进行危险度分层,采用 Log-rank 检验比较各组间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差异。 结果 所有患者2年PFS率为83.33%(50/60),2年OS率为96.67%(58/60)。根据NCCN-IPI评分,低危组占35.0%(21/60),低中危组占41.7%(25/60),中高危组占18.3%(11/60),高危组占5.0%(3/60)。低危组与其他组间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0.0143、<0.0001),高危组与其他组间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8、0.0166、0.0045),余各组间P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应用NCCN-IPI可以对治疗结束后18F-FDG PET/CT评价为阴性的DLBCL患者进行进一步的预后分层。  相似文献   
7.
脊髓损伤(SCI)致死率高、预后差,常导致患者终身瘫痪,可引起系统性神经源性免疫抑制综合征(SCI-IDS)[1]。SCI后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易感性,导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高。近年,国内外SCI的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证实,SCI可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因子也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引起免疫功能障碍[2-3],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免疫系统可由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交感神经系统(SNS)和副交感神经系统(PNS)进行调节,所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引起免疫相关的神经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免疫抑制,同时亦可造成内分泌功能障碍,间接引起免疫功能障碍[4-5]。明确SCI导致机体防御系统受损的相关机制及脊髓平面、损伤程度等相关因素对发生SCI后免疫功能的影响,对治疗SCI、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就HPA、SNS与SCI后的免疫抑制的可能关联、产生的适应性免疫抑制的相关机制及与其相关方向的治疗前景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肖云川  赵曼茜  闫翠起  王炜  黄全书  梁凯  孟保华  柯潇  叶亮 《中草药》2015,46(23):3460-3465
目的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鲜松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SBC MCI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马尾松鲜松叶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1)、(+)-没食子儿茶素(2)、3,5-二羟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3)、tachioside(4)、3,4-二甲氧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二甲氧基苯基-1-O-(3-O-甲氧基-α-L-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citrusin D(7)、(6S,7E,9R)-长寿花糖苷(8)、4-(2-丁酮)-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9)、(-)-10-α-O-β-D-葡萄糖基-刺参-4-酮(10)、massonianoside D(11)、massonianoside B(12)、异落叶松脂醇-9′-O-α-L-阿拉伯糖苷(13)、(2R,3R)-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2~6、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伊马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主要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和不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伊马替尼自上市以来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发现,服用相同剂量药物时,达稳态时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的差异大,而血浆谷浓度与药物反应及患者的临床获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影响因素,对判断药物疗效、评价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和规避毒副反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笔者将从病理生理状态、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联合用药等方面探讨影响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因素,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Bcl-2和Bax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学I级+Ⅱ级乳腺癌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Ⅲ级乳腺癌中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Ⅰ+Ⅱ级组bax蛋白阳性表达率与Ⅲ级组bax蛋白阳性率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Ⅰ级+Ⅱ级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与Ⅲ级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有显著差异(P〈0.01)。10年以上存活组中bcl-2阳性表达率与10年以下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1);10年以上存活组bax阳性表达率与10年以下存活组有显著差异(P〈0.05);10年以上存活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与10年以下存活组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bcl-2/bax≥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cl-2和bax比值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预后关系密切,bcl-2高表达和bax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好,预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