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4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75篇
基础医学   252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951篇
内科学   443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2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85篇
综合类   1815篇
预防医学   638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603篇
中国医学   718篇
肿瘤学   19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303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99mTc-DTPA肾动脉显像评价Stanford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左、右侧肾功能及总体肾功能受损程度,帮助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8日至2019年7月19日,在本院核医学科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的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48例,评价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总肾小球滤过率(GFR)和分肾的GFR,比较Stanford主动脉夹层A型(简称A型)患者和主动脉夹层B型(简称B型)患者之间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尿酸水平的差异。结果:B型患者术后总GFR低于A型患者(67.5 vs.80.6 m L/min,P<0.05),其中以左肾功能受损为著(30.9 vs.40.3 m L/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肾动态显像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早期评价肾功能有重要价值。主动脉夹层B型患者GFR较A型减低,且左侧肾GFR减低更明显,临床可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肾纤维化是肾实质逐渐瘢痕化,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后期改变,肾纤维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延缓及逆转肾纤维化的进展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治疗目标。腺苷是细胞外的一种小分子核苷,近年来发现CKD患者肾组织间隙腺苷浓度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提示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膜上主要有4种腺苷受体亚型,A1AR、A2AAR、A2BAR与A3AR。这4种腺苷受体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腺苷受体可以促进或抑制肾纤维化的病变进展。并且,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组织内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控肾损伤修复以及CKD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因此,腺苷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重要靶点,但是其具体信号作用及下游通路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此外,中医药对腺苷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也是中医药治疗CKD的重要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1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发文量、期刊分布、基金支持、著者分布、被引频次、文献类型和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将导出的资料用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借助频数分析法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 纳入文献754篇,分别收录于262种期刊;以医学教育类期刊为主;基金资助率达50%;黄坪、张欣、李鑫辉等7人为核心作者;以人体解剖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类课程应用研究最多;慕课应用研究以理论课程为主;课程评价包括终末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平台考核、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5大方面;研究热点为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在护理教育、中医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结论 近5年,慕课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发展迅速,核心作者已形成,但缺乏深度合作。未来应增加实验(训)类课程的应用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实验性研究的设计及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2—4月选取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5级高职实习护生32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死亡焦虑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323名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量表总分为(8.50±3.27)分,处于较高水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死亡体验教育、近5年内是否有至爱的朋友或亲人去世、实习期间是否遇到过患者死亡是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高职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不容乐观,其焦虑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院校和实习医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护生死亡相关教育。  相似文献   
7.
8.
9.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缓慢进展的自限性良性骨纤维组织疾病。此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单骨型、多骨型及Mc Cune—Albright综合症(简称MAS)3型,常见病损多位于股骨、胫骨、肋骨或颌面骨,躯干病损可波及数根肋骨和椎体及其附件,其中椎体单发极为少见,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腰1椎体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一例,已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距小腿关节是人体中比较复杂和重要的关节,发生损伤的几率很高。对于距小腿关节损伤,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将转为慢性损伤或伤残。有鉴于此,探讨距小腿关节损伤的机制、找出距小腿关节损伤的原因及掌握预防的措施,是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