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基因型与健康人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水平相关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取HBV感染患者A基因型35例,B基因型57例,C基因型56例,D基因型52例和健康对照64例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脂蛋白(a)进行检测.结果 A,B,C,D四个基因型HBV感染患者的Lp(a)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且不同基因型HBV感染患者的最终治疗转归率和治愈率不同.结论 HBV能抑制脂蛋白(a)的表达,且其血清中表达水平与乙肝的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15例腭中缝骨折患者行腭侧植入牵引钉加弹性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经1~2周牵引后,腭侧骨折缝均完全闭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腭侧植入牵引钉弹性牵引治疗腭中缝骨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对于牙列有无缺失患者均适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最新证据显示N6, 2’-O-二甲基腺苷(N6, 2’-O-dimethyladenosine,m6Am)修饰酶磷酸化C末端结构域相互作用因子1(phosphorylated c-terminal domain-interacting factor 1,PCIF1)可能是胃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然而,这种新的PCIF1分子机制与胃癌进展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分析PCIF1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其调控靶基因酰基辅酶A硫代酯酶8(acyl-CoA thioesterase 8,ACOT8)在胃癌进展中的机制。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非胃癌组织中的PCIF1表达,并分析了PCIF1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收集2019年——2021年长沙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89对胃癌组织和匹配的癌旁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冷热循环前后预成桩与树脂核的结合力。方法采用玻璃纤维桩分别与Paracore、C learfill、Durafill和F2000复合体核材料结合。测试冷热循环前后桩核间结合力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冷热循环前后,Paracore和C learfill与桩的结合力无变化,Durafill和F2000复合体在冷热循环后与桩的结合力变弱。结论为获得良好的远期修复效果,应选择强度高、流动性好的树脂材料成核。  相似文献   
5.
谭智 《中外医疗》2014,(29):80-81
目的为了探寻最佳的拔除下颌阻生齿后的治疗方案并减少治疗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分析和探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进行局部注射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口腔科行下颌阻生齿拔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主要给予乙酰螺旋霉素口服治疗,而观察组的60例患者则给予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进行局部注射治疗,对比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局部肿胀程度及治疗后1 d的张口受限程度比较。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肿胀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张口受限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颌阻生齿患者在给予拔除治疗后辅以地塞米松和替硝唑进行局部注射,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术后局部肿胀情况的发生,而且可以张口受限的程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卡托普利致皮肤色素沉着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嘉欣  谭智 《广西医学》1996,18(5):640-641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正畸牵引技术拔除压迫下牙槽神经的下颌第三磨牙,以减少术后下牙槽神经损伤.方法:对32例全景片和CT证实的下颌阻生智齿牙根压迫下牙槽神经的患者,先采用正畸牵引技术经2~11周的牵引,当牙根远离下牙槽神经后再行拔除术.结果:经正畸牵引拔牙的32例患者未发生下唇麻木.结论:应用正畸牵引拔牙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能避免...  相似文献   
8.
医用引导组织再生材料是近年来随着应用生物材料学的进步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材料.它能够依靠机械屏障等作用,选择性地引导细胞向受损伤的部位附着、增生,达到组织修复目的.是近几年医用生物修复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医用引导组织再生材料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抗血栓治疗被认为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然而,抗血栓治疗对大结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抗血栓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对大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以期提高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因大结肠息肉(>10~20 mm)行EMR的157例患者资料,根据EMR期间是否接受抗血栓治疗、使用抗血栓药物类型、术前是否停用抗血栓药物,分别将患者分为抗血栓组(n=51)与非抗血栓组(n=106)、抗凝组(n=33)与抗血小板组(n=36)、停药组(n=35)与未停药组(n=41)。比较各组间术后迟发性(24 h至30 d内)出血发生率及出血时间点的差异,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间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结果 抗血栓组与非抗血栓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1% vs. 5.66%,χ2=7.32,P=0.01);抗血栓组的出血时间点明显早于非抗血栓组(t=2.17,P=0.047);抗血栓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抗血栓组(χ2=6.18,P=0.01)。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4% vs. 27.78%,χ2=0.11,P=0.74),两组在出血时间点、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χ2=0.13,P=0.72)。停药组与未停药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9% vs. 29.27%,χ2=3.97,P=0.046),未停药组在出血时间点方面明显早于停药组(t=3.03,P=0.01);停药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停药组(χ2=4.36,P=0.04)。结论 抗血栓治疗可能导致大结肠息肉EMR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升高,但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与抗血栓药物类型无明显关系。术前适当停药可能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陆某、男、37岁,广西邕宁县伶俐乡农民,已婚,汉族,因发热肌痛伴呕吐腹泻十多天,于1989年2月27日入院。自述于2月6日在家杀猪,与几个农民共吃未煮熟的猪肉,食量较多,2月10日下午开始感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11日早晨腹痛,先后呕吐四次,为胃内容物,解水样便10多次,经乡村医生诊治,病情无好转。17日开始发热,咳嗽,仍呕吐、腹泻、纳差,肌肉疼痛加剧。于当地卫生院治疗无效,27日再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