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抑郁的研究,大多着重于内在近因,如引发抑郁的脑机制或神经生物学机制及影响患者的直接心理社会原因方面的探讨。从进化角度探索抑郁及抑郁性(精神)障碍的根源(或远因),尽管有关论点提出已有60多年历史,但只是在近期被关注。先后提出了资源/能量保存理论、社会竞争理论、纽带理论和社会风险假说、社会导向假说、慢性应激假说、个体差异模型假说等,这些理论及假说业已或即将对抑郁的临床诊疗及机制探讨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从进化遗传学角度,多基因突变一选择平衡假说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进化遗传理论模型,对临床上包括抑郁症在内的精神障碍所呈现的遗传现象,可能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收集武汉、十堰2014年5~9月间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及照料者资料,调查经济学指标,测算精神分裂症所带来的经济费用。结果:发病次数是直接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直接非医疗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首发到确诊时间、停药时间。间接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停药时间。总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发病次数、停药时间。结论:发病次数、停药时间、首发到确诊时间等对于精神分裂症经济负担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地昔帕明对神经毒剂3-硝基丙酸所致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36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地昔帕明对照组、3-硝基丙酸模型组、3-硝基丙酸模型+地昔帕明治疗组。小鼠神经损伤模型腹腔注射总剂量为320 mg/kg的3-硝基丙酸复制;地昔帕明治疗采用10 mg/kg,连续12 d。采用转棒实验和爬杆实验检验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 3-硝基丙酸能够导致昆明小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爬杆实验转头时间和总时间明显延长。地昔帕明能够明显延长3-硝基丙酸毒性损伤小鼠在转棒上停留的时间,降低爬杆实验的转头时间和总时间。结论地昔帕明对3-硝基丙酸所致的小鼠运动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为研究抗抑郁药治疗与纹状体神经元损害有关的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理学讨论着重于阳性症状(妄想、幻觉及思维障碍)与阴性症状(不语、快感缺乏、情感淡漠、意志缺失和不合群)。然而,特别在一些长期住精神病院的分裂症患者中,有一组症状是很难归类为阳性或阴性症状的。这些症状通常被描述为“古怪行为”,包括烦渴、踱步、不停吸烟、怪异装饰、收藏、刻板行为及仪式性动作。与许多阳性或阴性症状不同,不少这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0例分裂症患者ECT的抽搐时间和昏迷时间与疗效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发现抽搐时间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昏迷时间与疗效呈明显负相关。通过对BPRS分析发现昏迷时间短疗效好者主要以阳性症状为主,昏迷时间长疗效差者主要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此结果的可能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磷脂酶A_2(PLA_2)与G蛋白β_r亚单位的作用据TINSIS卷2期64—65页报道:早在1988年Axelrod等提出G蛋白偶联受体能激活PLA。,花生四稀酸(AA)及其代谢产物也可作为第二信使。当时未受重视,但近年来愈益受到重视与实验材料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童情感交叉擦腿综合征(childhood masturbation,CM)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家长可接受的就医模式;借助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估6岁及6岁以上CM患儿同时伴发的行为问题。方法 选取CM的儿童89例,通过电话交谈及完成一个CM相关因素的自编调查问卷;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对21例6~11岁女性患儿的行为问题进行评估;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79%患儿在睡前躺着发生CM,并且有不同程度类似性高潮的表现,67.21%的3岁以上的患儿表示有舒服的快感。2)CM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众多,其中65.17%存在父母少陪,缺少亲密的身体接触和语言呵护等情感关怀缺失情况;46.07%的患儿开始此行为是对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本能的反应,而后发展成习惯性动作。3)73.03%的家长则表示不同意将儿童此行为摄像备诊断所用。4)Achenhach儿童行为量表测试结果6岁以上CM组的行为问题得分(24.38±14.32)高于对照组(20.76±15.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M是一种与成人手淫相类似的行为,可达到拟似性高潮的程度,影响因素中以缺少父母的情感关怀为突出;在国内摄像用于诊断的依从性差,诊断CM无法主要依赖于摄像资料;6岁以上CM女性儿童的行为问题并不很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剖析了医学生全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重要性,按照新的医学模式和医学教育的要求,探索建立涵盖教学安排、第二课堂、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贯穿医学生学习全过程,符合医学教育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纹状体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但是目前还没有动物实验模型支持纹状体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的证据。本研究在选择性损伤纹状体的3-硝基内酸(3-NP)中毒动物实验模型上,观察小鼠是否出现抑郁样症状。方法采用亚急性系统给予3-NP的方式制作小鼠实验模型,用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中的漂浮时间评价小鼠的抑郁样症状。结果在注射3-NP后的15天,即小鼠完全恢复运动功能后的早期,小鼠在FST中的漂浮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这种抑郁样症状不是由于3-NP中毒后引起的疲劳或虚弱所造成,可被抗抑郁药去甲丙米嗪消除。在间隔24h的两次FST中,可在24h后(3-NP中毒后16天)FST中再次观察到这种抑郁样症状,小鼠还显示如常的习得性无助反应。结论在3-NP中毒恢复期小鼠可建立一种新型的动物抑郁模型,小鼠的抑郁样症状可能不涉及认知缺陷而独立存在,而纹状体的损伤可能与3-NP中毒后抑郁样症状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