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19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tiani内固定架治疗开放性Ⅲ型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进  蔡锦方 《中国骨伤》1997,10(5):31-32
  相似文献   
2.
足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1984年~1994年共收治各种足部组织创伤缺损236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组织移植修复,其中单纯皮瓣移植修复187例,复合皮瓣移植修复49例。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97例,带血管蒂移位修复139例。4例前足缺损者用带肩胛骨的复合皮瓣移植修复,6例足跟严重缺损者用带血管的腓骨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经1~10年随访,皮瓣、复合皮瓣、移植或再植的骨骨各全部成活,愈合良好,足功能基本得到恢复,可行走、负重,186例恢复了原工作。认为,恢复足部结构完整与重建足跟、足底的感觉是获得良好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近年来多提倡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我院自1996—2001年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2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成年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移植胚胎大鼠脊髓组织,术后进行联合行为计分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术后1周、2周和4周,移植组联合行为计分分别为47±3.12分、25±2.78分和14±2.89分,与对照组的86±4.56分、67±4.34分和53±4.62分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说明移植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移植组联合行为计分为11±2.26,优于对照组的35±4.12(P<0.05)。术后1周,移植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峰潜伏时已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照组无明显好转趋势;术后2~12周,移植组的运动诱发电位早期反应P1、N1峰潜伏时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移植能促进成年受体损伤脊髓的运动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5.
腘部血管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肢血管损伤中,腘部血管伤截肢率最高,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诊断,高质量重建血循环。本文将近三年收洽的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和保肢技术的不断发展 ,使传统的恶性骨肿瘤截肢术已逐渐被各种保肢手术所代替。由于儿童患者的病变多位于干骺端 ,为彻底切除肿瘤 ,术中需将骨骺和骺板一并切除 ,势必造成术后肢体不等长及功能恢复不理想[1~ 3 ] 。有研究报道股骨下端骨肉瘤切除骨骺及骺板后 ,将影响下肢纵向长度的 70 % [4] ,切除肱骨近端骨骺将影响肱骨长度的 80 %~ 82 % [5] 。为此 ,国外近年来报道了多种避免术后肢体不等长的手术方法 ,国内报道较少。现就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以下综述。1 可延长假体的临床应用八十年代末 ,可…  相似文献   
7.
在手指末端外伤中 ,常发生甲床损伤。甲床缺损指骨外露 ,处理不当易发生感染 ,形成骨髓炎 ,造成伤口不愈合、手指畸形和功能障碍。甲床严重缺损而指骨、指腹完整 ,为保留手指长度 ,可采用趾甲瓣、邻指皮瓣、交臂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等修复创面。 2 0 0 0年 8月~ 2 0 0 3年 9月我们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甲床严重缺损 11例 (13指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 11例 (13指 )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6~ 4 7岁 ,平均年龄 2 9岁。各类机器致伤 9例 (11指 ) ,重物压砸伤 2例 (2指 )。其中示指 3例 ,…  相似文献   
8.
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可行性。方法在有效大剂量化疗保护下对2例儿童骨肉瘤患者行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以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行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于术后4、8、12周处死动物,行大体标本、影像学、病理组织学、扫描电镜观察及软骨各层厚度的测量。结果2例患者分别随访36个月和40个月,无复发转移,膝关节屈曲100°和110°。患肢较对侧短1.0cm和1.2cm。实验研究发现保留骨骺灭活再植术的灭活骨与保留的骨骺、灭活骨与截骨断端间术后8周即愈合;保留骨骺软骨钙化层的厚度随时间逐渐增厚,较正常薄;关节软骨面基本保持了正常的形态和结构。结论保留骨骺的灭活再植术为儿童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新的保肢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伤所致肢(指)体离断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诊创伤。在急诊创伤中,手外伤占15.0%-28.6%,顾兴初报道肢体离断伤占全部手外伤的19.3%,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固定治疗的2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0例,女122例,年龄65~86(平均78.65)岁。骨折AO分型:稳定性骨折(A1.1型至A2.1型)1 4 5例,不稳定骨折(A 2. 2型至A 3. 3型) 8 7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内固定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5月,21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67%(215/232),随访时间在15~39(平均25)个月,有17例患者在随访12个月后陆续失访。232例患者中,16例(6.90%)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DHS固定失败6例,PFNA固定失败10例。最后一次随访(17例患者随访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8~90(平均81.9)分,优、良、可、差分别有42,160,13和17例,优良率为87.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267.31,P=0.002)、尖顶距(tipdistance,TAD)>25mm(OR=341.45,P<0.001)、不稳定型骨折(OR=22.19,P=0.020)、功能复位(OR=20.82,P=0.030)以及合并内科疾病(OR=4.61,P=0.041)是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TAD>25 mm、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均能引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治疗期间应重视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