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低氧对大鼠附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对大鼠附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和低氧5d、15d、30d4组。低氧各组置低压舱内模拟5,000m高原低氧。测定附睾尾精子数量、质量,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附睾液中果糖、肉毒碱的含量及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低氧15d组、30d组大鼠附睾尾精子数显著低于常氧组。低氧各组精子活力、活率显著低于常氧组;尾部畸形精子数显著高于常氧组。低氧5d组、15d组大鼠附睾液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常氧组(P<0.01)。低氧5d、30d组,大鼠附睾液中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常氧组。结论低氧可抑制附睾尾精子数量和质量,并抑制附睾液中性α-葡萄糖苷酶活性,提示低氧可干扰附睾功能,并抑制精子的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低氧时大鼠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蛋白表达变化并讨论其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慢性低氧(4500m,30d)组和对照组,取双侧腓肠肌,分离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Ⅲ态呼吸(state3,ST3)、Ⅳ态呼吸(state4,ST4)和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io,RCR),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Ⅱ、Ⅲ、Ⅴ蛋白的表达。结果慢性低氧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ST3和R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低氧组大鼠腓肠肌线粒体复合体Ⅰ30×103亚基、复合体Ⅱ70×103亚基、复合体Ⅴα亚基蛋白表达量显著低对照组(P<0.05)。2组线粒体ST4和复合体Ⅲ核心亚基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氧可调节大鼠骨骼机线粒体复合体蛋白非协同性表达,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低氧对大鼠睾丸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低氧对精子发生局部环境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低氧5 d组、低氧15 d组和低氧30 d组。低氧各组置低氧舱内模拟5000 m高原减压。采用生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C4与乳酸脱氢酶的比值(LDH-C4/LDH)和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活性,以及果糖、丙二醛含量。结果低氧30 d组大鼠睾丸组织LDH-C4/LDH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P〈0.05);低氧30 d组GGT活性显著高于常氧对照组(P〈0.05)。低氧各组睾丸组织果糖含量与常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P〈0.05)。结论低氧引起精子发生的环境改变,提示低氧影响精子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条件下大鼠比目鱼肌肌球蛋白重链(MHC)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5周,每天降至4 000 m高原进行游泳运动1 h(6 d/week),运动结束后回升至5 000 m;缺氧组大鼠同时在低压舱内相同海拔高度饲养,但不进行游泳运动;平原运动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舱外同时饲养,其中平原运动组每天进行游泳运动1 h(6 d/week)。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 h处死大鼠,分离后肢比目鱼肌。用含30%甘油的SDS-PAGE电泳分离比目鱼肌MHC异构体,观察MHC异构体组成变化。结果: 平原游泳运动大鼠比目鱼肌重量指数增加,而缺氧复合运动组与平原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大鼠比目鱼肌中段MHC主要由Ⅰ(78%)、Ⅱa(22%)2种异构体组成,缺氧组比目鱼肌MHC由Ⅱa向Ⅰ型转变,单纯运动和缺氧复合运动组与缺氧组变化趋势相同,但缺氧复合运动组显著低于单纯运动组。结论: 慢性缺氧和运动训练后,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MHC组成向能量利用效率更高的慢收缩肌纤维Ⅰ型转变,提示慢性缺氧和缺氧复合运动后比目鱼肌能量利用效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缺氧及缺氧复合运动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氧及在缺氧条件下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在缺氧习服过程中,适当的运动锻炼促进机体高原习服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4组:平原对照组、缺氧组、平原运动组和缺氧复合运动组。缺氧复合运动组大鼠持续暴露于模拟海拔5000m高原5w,每天降至4000rn的高原进行游泳运动1h(6d/w),运动结束后回升至5000m;缺氧组大鼠同时在低压舱内相同海拔高度饲养,但不进行游泳运动;平原运动组和平原对照组在舱外同时饲养,其中平原运动组每天进行游泳运动1h(6d/w)。在末次运动结束后24h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腓肠肌提取线粒体。用Clark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测ATP合成酶d亚基蛋白表达。结果:与平原对照组比较,缺氧组腓肠肌线粒体ST3显著降低;缺氧复合运动组与缺氧组比较ST3、ST4、膜电位显著增高,ATP合成酶a亚基表达显著增加;平原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慢性缺氧骨骼肌线粒体ATP合成能力降低,而缺氧复合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增强,这可能是缺氧复合运动促进高原习服的线粒体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6.
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是目前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护理工作直接面对患者,与患者接触最多,也是最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关键环节[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医疗纠纷的发生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2].因此,有效的护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矛盾的关键,也是以人为本现代医疗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缺氧对大鼠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探讨急性缺氧时心肌组织的能量代谢状况。方法用随机数字表将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平原对照组(n=8)和急性缺氧组(n=8)。急性缺氧组大鼠置于模拟海拔5 000 m高原的低压舱中。24 h后测定2组大鼠血糖、血乳酸以及心肌组织糖原含量,用心导管技术测定大鼠心脏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AMPK(pAMPK)水平以及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的表达。结果与平原对照组相比较,急性缺氧组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升高,右心室功能显著增强,左心室功能无明显变化;血糖含量显著升高[(5.6±0.6)mmol/Lvs(7.5±0.5)mmol/L,P<0.05];左、右心室心肌组织GLUT4表达显著增强,糖原含量显著增加[右心室心肌:(4.78±1.29)mg/gvs(6.55±1.20)mg/g,P<0.05;左心室心肌:(4.15±0.77)mg/gvs(5.73±1.57)mg/g,P<0.05];左、右心室心肌组织AMPK含量无明显变化,但pAMPK含量显著降低,pAMPK/AMPK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模拟高原5 000 m急性缺氧静息状态下心肌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说明心肌能量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心肌糖原含量增加可能是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缺氧和寒冷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与腺苷脱胺酶之间的关系,探讨冬季急进高原时机体免疫功能改变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大鼠分别在常温常氧、寒冷常氧、常温缺氧以及寒冷缺氧环境中生活3 d,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用比色法测定脾脏T淋巴细胞腺苷脱胺酶活性。结果与常温常压对照组比较,单纯寒冷或单纯缺氧均可引起脾脏T淋巴细胞在刀豆素A刺激下的刺激指数显著降低,但缺氧复合寒冷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并未进一步降低,而是接近单纯缺氧大鼠。单纯缺氧和单纯寒冷并不改变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上的腺苷脱胺酶活性,而缺氧复合寒冷则使其显著降低。结论缺氧和寒冷均可抑制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但两者对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可能并无叠加效应;腺苷脱氨酶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寒冷缺氧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功能的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发生商业性性活动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2020年应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招募1 151名MSM,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特征、毒品使用史等;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5 mL进行抗艾滋病病毒(HIV)检测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  相似文献   
10.
例1:男性,41岁。因右耳道溢血性分泌物2月余于1993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右耳道内段见一新生物,约黄豆大,质中,触及易出血,表面粗糙。拟诊乳头状瘤。分次取出新生物送病检。病理检查:灰白色组织2粒,均为绿豆大,全包。显微镜下见:活检组织呈现乳头状瘤样结构,其中棘细胞层略为水肿,有较多典型的挖空细胞,并有显著的吞噬颗粒。表面角化明显,真皮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右耳道内段尖锐湿疣。 例2:男性。45岁。因左外耳道新生物3月于1994年1月20日入院。不痛,感痒,捎抓时有出血。查体:见左外耳道有新生物填塞,表面不平,易触出血。拟诊乳头状瘤。完整切除新生物送病检。病理检查:灰白色乳头状包块一个,1.5×1.0×0.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