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蒋文武  刘洪  陈江宏 《山东医药》2010,50(18):87-88
目的分析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44例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血糖升高(χ2=7.215,P=0.026)、月经紊乱或性欲下降(χ2=6.482,P=0.032)、垂体瘤体积(χ2=12.145,P=0.012)有关,与性别(χ2=1.321,P=0.253)、年龄(χ2=1.125,P=0.657)、病程(χ2=4.312,P=0.069)、多尿(χ2=3.346,P=0.423)及早期视力、视野改变(χ2=1.452,P=0.234)无关。结论术前肿瘤体积及内分泌紊乱程度是垂体瘤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库欣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 对89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检测其垂体相关性激素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疗效. 结果 89例库欣病患者术后73例治愈(73/89,82%),12例于术后2月内缓解(12/89,13.5%),余4例未缓解的患者中2例行伽马刀治疗后缓解,1例行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症状稳定未再进展.手术前后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 结论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 h尿皮质醇水平是评估术后疗效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颅脑损伤在急诊外科是常见病,积极保护脑干功能是提高外伤性颅脑损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CT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做出恰当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从而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来阻断病情的发展。CT扫描征象包括有基底池的状况、中线移位情况、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严重程度、脑室系统受压情况及颅内损伤灶性质和范围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幕上非颅底不同部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本院经手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113例幕上非颅底脑膜瘤(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侧脑室)患者,在系统随访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型、手术切除程度对脑膜瘤的复发有明显影响(P<0.01);其余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01)及病理分析(P=0.012)可作为预测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幕上非颅底脑膜瘤术后复发与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无关.手术切除程度及病理分型可作为预测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方法 对3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结果 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预后良好14例,中残6例,重残6例,死亡13例. 结论 早期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同时加强原发脑损伤和合并伤的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2S)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神经元细胞自噬和损伤的影响,明确H2S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方法 以大鼠神经元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OGD/R诱导细胞损伤,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预处理后观察H2S对OGD/R诱导的细胞自噬抑制蛋白mTOR、AMPK及其磷酸化AMPK的影响。为明确AMPK在H2S调节PC12细胞自噬中的作用,采用AMPK过表达质粒进行干预,并观察其对H2S减轻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 结果 OGD/R处理的PC12细胞mTOR磷酸化水平降低、AMPK活性增强,NaHS预处理可部分逆转上述改变。而AMPK过表达后,可消除NaHS对OGD/R诱导的自噬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 H2S可通过抑制AMPK活化,进而抑制缺血再灌注时大脑神经元过度的自噬和凋亡,最终减轻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76例)和穿刺引流组(76例)。开颅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穿刺引流组进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 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 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预后情况, 统计两组术前、出院时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结果穿刺引流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0.05), 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 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降低(均P<0.05), 且穿刺引流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 两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对各向异性(rFA)、各向异性(FA)值较术前升高(均P<0.05), 且穿刺引流组rFA、FA高于开颅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 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均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