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1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1.1大脑的解剖生理基础由于性功能和大脑解剖生理关系的研究有限,使得颅脑损伤后的性功能异常很难预知。目前一般认为,边缘系统(除边缘叶的内、外环路外,还包括眶额后回、岛叶及颞极、杏仁体、透明隔、视前区等以及中脑被盖的边缘中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外伤性动脉瘤手术夹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外伤性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头部CT示左鞍旁椭圆形高密度占位影像,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圆圈状不规则形动脉瘤影像,急诊全麻下行左侧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局部棱形增粗,血管外膜下可见血液流动,用2枚动脉瘤夹(1枚直角夹,1枚直夹)封闭破裂处。结果用2枚动脉瘤夹能完全封闭动脉瘤破裂处而又保留载瘤动脉的1/2通畅,术后辅以抗凝治疗,疗效满意。结论外伤性动脉瘤发现后应急诊治疗,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性应用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钠(PB)诱导建立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多药耐药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给予亚抽搐剂量戊四氮腹腔注射,其中45只大鼠确定点燃.将其随机分为给药组35只和未给药组10只。给药组应用较大剂量PHT、PB腹腔注射,其间注射小剂量戊四氮.根据Racine行为分级以及脑电图改变,从中筛选出耐PHT和PB的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比较P糖蛋白(Pgp)在各组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2只大鼠制成难治性癫痫动物模型(耐药组),11只为药物有效组,12只死亡。耐药组大鼠脑组织Pgp表达较对照组、未给药组和药物有效组增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较大剂量PHT和PB诱导点燃大鼠制作难治性癫痫的动物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难治性癫痫脑内PgP的表达。PgP的高表达与难治性癫痫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成人中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虽然对其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研究发现,脑缺血性损伤发生后除了引起一系列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反应导致损伤外,机体还启动内源性保护机制,促进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3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21例视力得以改善并恢复正常生活。结论肿瘤性状及生长方向是影响肿瘤切除的主要因素,应按肿瘤的大小及生长方向确定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137调控人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性生长能力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PCR分析miR-137在不同品系胶质瘤细胞及不同级别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脂质体介导miR-137模拟物转染胶质瘤细胞,实时PCR检测转染后miR-137的表达;应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评价细胞生长和增殖的生物学特征变化;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动物实验评价体内条件下肿瘤生长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细胞Ki-67、MMP9表达水平。结果实时PCR分析显示:miR-137在胶质瘤中低表达。miR-137模拟物转染LN229和U87细胞后,实时PCR显示:miR-137表达上调;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生长受抑,出现G0/G1期阻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证实:细胞迁移侵袭能力下降;进一步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增殖侵袭相关蛋白Ki-67、MMP9表达降低;动物实验反映:肿瘤细胞生长受抑制。结论 miR-137高表达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提示miR-137可作为基因治疗脑胶质瘤的候选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和鉴定脑胶质瘤易感基因ERCC2——纠正鼠突变细胞切除修复缺陷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方法应用参考文献所报道的引物序列,PCR扩增179例胶质瘤患者肿瘤及血液标本和44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ERCC2基因第22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序列,采用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将不同类型的PCR片段进行全序列测序并与参考序列对比分析。结果在此片段中验证了一个已知的SNP位点,初步鉴定了1个新的SNP位点,排除了1个已知在自种人存在的SNP位点和基因型。结论SNPs位点存在人种间差异;DHPLC预测结合全序列测序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的SNP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P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病人再次行V—P分流术并保守治疗,1例病人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迟发性颅内出血是V—P分流术后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对分流系统的护理及保护,完善脑血管影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发生率高,占所有颅内动脉瘤1/3以上[1].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位置深,发出多支细小的穿支,又存在很多的变异情况,对于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加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水肿等因素,手术困难,风险高.近10年来随着神经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已经成为另外一种选择.微小动脉瘤是指动脉瘤直径小于3mm的动脉瘤[2],我们自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应用血管内治疗栓塞了9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