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苗燕玲  韩巽 《中国骨伤》1990,3(2):44-44
应用腹膜巨噬细胞与关节软骨复合培养系统,显示人关节软骨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以依赖其一定浓度的方式,调节35S标记的粘多糖(35S-PG)分解进入培养基的数量。由于该软骨抑制因子对金属蛋白酶和半胱氨酸蛋白酶没有抑制活性,说明丝氨酸蛋白酶可能与潜在的金属粘多糖酶的活化有关。该金属粘多糖酶是由接触白细胞介素-1(IL-1)的软骨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2.
腰痛Ⅰ号方治疗实验性神经根炎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苗燕玲  刘恩 《中国骨伤》1993,6(1):11-12
腰痛I号治疗实验性大白鼠神经性根炎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结果表明:腰痛I号可使炎症减轻,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减少胶质细胞和胶质纤维的增多,减轻瘢痕化及瘢痕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大剂量T3造成的甲亢型阴虚大鼠的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腺明显萎缩。并有肾上腺皮质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及甲状腺、肾上腺、脾脏重量减轻。给龟上、龟下皿后,胸腺、甲状腺、肾上腺、脾的结构及重量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龟上甲与龟下甲的滋阴作用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骨宝”对大白鼠佝偻病防治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燕玲  刘恩 《中国骨伤》1991,4(1):11-13
佝偻病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有关资料报导,目前我国小儿佝偻病平均患病率为40%,日照时间少的黑龙江省平均患病率高达50%(1),极大地影响了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其病因主要是VD(维生素D)缺乏(2),故防治以大剂量VD3和多种钙片为主要手段。根据中医“肾主骨”理论,有人用中药防治佝偻病(3)(4)。本文主要讨论大白鼠营养缺乏性佝偻病模型的病理学研究及中药“骨宝”对该佝偻病防治作用的病理学评价。  相似文献   
5.
总结54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及病理表现,并对6例新鲜标本作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发现:54例中31例有灶性骨母细胞,且纤维样细胞与典型骨母细胞移行;14例中见粘合线,6例新鲜标本碱性磷酸酶均呈阳性,对照组纤维瘤及纤维肉瘤碱性磷酸酶均呈阴性。根据:①纤维样细胞与典型骨母钿胞移行,并有成骨作用。②纤维样细胞与骨内膜关系密切。③纤维样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推测在骨的纤维构结不良中的纤维样细胞其本质符合骨祖细胞特点。故认为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的发病机制可能是成骨过程的障碍,即骨祖细胞向骨母细胞转化受阻。  相似文献   
6.
小鼠胸腺上皮细胞株MTEC1自发分泌白细胞介素8样化学趋化因子北京医科大学免疫学系苗燕玲,曹良弦,刘祝公,陈慰峰在研究胸腺微环境在T细胞发育过程的选择作用中,发现本室建立的BALB/C小鼠胸腺髓质区上皮细胞株MTEC1在体外能自发分泌对嗜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龟板对“甲亢型阴虚证”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龟板是常用滋阴中药,迄今对其药理活性所知甚少,另一方面,龟板仅用龟壳之下甲,已有文献考证及龟上下甲化学成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古代上下甲均用,只用下甲滋阴仅始于元代之朱丹溪,上下甲主要化学成分氨基酸种类及含量并无显著差异。我们根据临床甲亢病人多阴虚症的特点,在甲亢型阴虚证大鼠模型上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佝偻病大鼠在用中药“骨宝丸”治疗前后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基维生素D3及骨组织形态学和骨计量学的变化,并与维生素D3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骨宝丸”防治佝偻病有效,特别是在提高血钙、血磷和降低血碱性磷酸酶以及促进类骨质矿化方面效果显著,但其作用机理与维生素D3不同。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