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构建预设CDR3基因的噬菌体抗体库,通过抗原表位导向选择方法筛选抗人整合素ανβ3单克隆抗体(mAb)人源化Fab。方法:将鼠mAbLCDR3重组到人轻链可变区文库中并与人/鼠嵌合重链Fd基因配对构建杂合噬菌体抗体库,用固相人整合素ανβ3抗原筛选人源化轻链基因。再用所获人轻链基因与移植有鼠mAbHCDR3的人重链Fd基因配对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人源化Fab。结果:分别构建了库容为2.1×106和2×107的杂合噬菌体抗体库和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3株人源Fab克隆。经间接ELISA及竞争抑制ELISA证实,能特异结合整合素ανβ3抗原,其中人源D5株Fab克隆的基因序列表明,人轻链可变区基因属VKIII亚群,人重链可变区基因属VH1亚群。结论: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功地进行了鼠抗人整合素ανβ3mAbE10人源化的改造,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高度变异性以及缺乏高效率的细胞培养体系,人们对HCV生活史的认识、对相关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缓慢.寻找高效率的HC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一直是HCV研究的重点,现就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离广谱大肠杆菌噬菌体并对其进行种属的鉴定。方法 以不同种临床致病性大肠杆菌为指示菌,从未经处理的污水样品中分离噬菌体;采用蛋白酶K/SDS的方法提取噬菌体基因组,制备重组载体,将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推测该噬菌体种属分类位置。结果 分别以大肠杆菌E1 ~ E17共17种细菌作为指示菌,成功分离出一种广谱噬菌体,可裂解31株临床分离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13株,并将其命名为IME11;由噬菌体基因组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表明其遗传物质为dsDNA;将噬菌体IME11基因组的2个随机片段测序结果进行BLAST,推测其属于N4-like噬菌体属。结论 分离出了一种广谱噬菌体,在分类学上属于N4-like噬菌体属。  相似文献   
4.
诺如病毒感染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在全球呈上升趋势。2006年底日本已有300万人的感染,我国香港地区和广东地区发病明显上升,最近,北京等北方地区也出现散发病例。我国目前对该病毒性疾病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和监测。本文就该疫情趋势,对国内群居人群的影响,提出一定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基孔肯雅病毒中和表位,并将其表达为重组融合蛋白.方法: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了生物淘洗,随机挑取噬菌体克隆,使用 ELISA方法筛选并鉴定阳性克隆,分析阳性克隆的DNA序列,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将其中一个表位连同M13噬菌体PⅢ蛋白结构域Ⅰ~Ⅱ的编码序列用PCR技术扩增后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从经过3轮淘洗的噬菌体中随机挑选123个克隆,从中筛选到20个阳性克隆,其中包含7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序列缺乏同源性,表明该单抗表位应为构象型表位.在室温培养条件下成功地在大肠杆菌周质腔表达了一种可溶性的表位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得到了纯化的表位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人们对HBV及其所致疾?膊 病有了相当深入的认识.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乙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研究和治疗进展缓慢.小鼠作为一种实验室常用的动物,遗传免疫背景清楚明确,已经成为人们研究乙肝的重要工具.本文简要综述了小鼠模型在乙型肝炎研究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诊断腹水中大肠杆菌感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快速诊断腹水中大肠杆菌感染陈乃玲童贻刚苑公忍顾芳田惠英韩春风贾克明作者单位:北京100700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肝病研究所目前国内外对腹水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细胞数检测、生化分析、鲎试验及细菌培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尚未...  相似文献   
8.
人源抗-HBsAg dsFv-IFN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用抗体工程技术研制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方法 :在已有的抗HBsAg_dsFv的基础上 ,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将抗_HBsAg_dsFvVL 基因和α_干扰素基因连接 ,形成融合基因。为避免IFN与dsFv空间折叠的影响 ,其间引入 15个氨基酸的柔性短肽 ;分别构建重链VH 基因、轻链VL_IFN融合基因的CHO表达载体 ,共转染CHO细胞。结果 :从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到有抗病毒活性的IFN存在 ,有抗_HBsAg活性 ,但dsFv与抗原的结合活性较低。结论 :本研究为研制乙肝导向干扰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一个应用于大容量Fab段天然噬菌体抗体库的表达载体。方法用定点突变技术将表面呈现噬菌粒载体pDF上的BssHⅡ酶切位点改为BglⅡ酶切位点,然后分别在抗体轻链和重链位置插入自杀基因SacB,构建含自杀基因的噬菌粒载体pDF-D-SacB;利用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基因为模板,PCR扩增重链和轻链基因片段。将PCR扩增的轻链基因和重链基因分别插入载体pDF-D-SacB内,利用电转化的方法将其转入Trans1-Blue大肠杆菌,构建2个初级质粒,再利用初级质粒超感染BSl365菌,使其轻链与重链发生重组,获得重组质粒,进一步获得抗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的噬菌体。之后利用该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Trans1-Blue进行扩增,得到大量抗乙肝表面抗原的噬菌体抗体。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检测所获得的抗体。结果通过向pDF重轻链区域插入SacB基因,改造抗体基因克隆位点,构建了pDF-D-SacB载体;经检测,pDF-D-SacB可以表达具有功能的Fab噬菌体抗体,可以在分泌Cre蛋白酶的细菌胞内发生预期的Cre-Loxp介导的定点重组。结论所获得的含自杀基因的噬菌粒载体pDF-D-SacB适用于构建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stable HCV-producing cell model for anti-HCV drug research. Methods The HCV-ribozyme recombinant plasmid pJFHl-Rbz was constructed to generate the exact 5' and 3' ends of HCV genomic RNA by placing two self-cleaving ribozymes at both ends of the HCV JFH-1 cDNA. The plasmid was then transfected into HepG2 cells and the resultant clones were screened with G418. Subsequently, immunofluorescence and Western blot were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HCV core protein, HCV RNA level was quantitated by TaqMan real-time PCR method and HCV particles was detec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Results HCV core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die screened cell clone, and the level of HCV RNA was up to 1 ×107 in the culture medium.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e viral particles in the culture suspension were approximately 55 nm in diameter. IFN-treating experiment demonstrated that the HCV RNA level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IFN α. Conclusions We constructed a stable HCV-producing cell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for anti-HCV drug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